血液灌流干预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8-03-05杨艳
杨艳
尿毒症是肾病的终末期阶段,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逐渐增多。但血液透析职能替代部分肾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皮肤瘙痒、肾病脑病等并发症,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大中分子,如β2-MG在体内蓄积,PTH升高有关[1]。血液灌流也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一种方式,其对血液中大中分子的清除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2],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可清除BUN、Scr等小分子物质,同时可有效清除Ca2+、PHT等大分子物质。选取我科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6年1—12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2)病情稳定,透析时间≥3个月;(3)每日尿量≤400 ml;(4)均同意治疗方案;(5)近期未接受其他影响CRP、PTH、β2-MG水平的治疗。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2)急慢性感染性疾病;(3)自体免疫性疾病活动期;(4)透析不规律或透析时间过短者;(5)近一个使用免疫制剂者;(6)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脏器功能不全;(7)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疾病;(8)严重的精神系统疾病;(9)活动性出血疾病。其中,30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作为对照组。38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为(42.75±11.21)岁。原发性疾病:糖尿病肾病12例,肾小动脉硬化8例,慢性肾炎8例,多囊肾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3~71岁,平均为(41.85±11.57)岁。原发性疾病:糖尿病肾病14例,肾小动脉硬化10例,慢性肾炎11例,多囊肾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聚砜膜F6透析器,膜面积1.3 cm2,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每周3次,每次4 h。(2)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之前,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同对照组,先灌流2 h,再透析2 h。两组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通路,肝素首次给予0.5~0.8 mg/kg,追加剂量3~5 mg/h。治疗12周进行相关指标比较。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参照相关文献中的诊断标准[3],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血液指标: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于我院检验科统一控制标准下检验,β2-MG检测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检测法,PTH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3)皮肤瘙痒[4]:包括按瘙痒的程度、分布、频率和睡眠干扰情况,评分越高,瘙痒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4例。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β2-MG、PTH、皮肤瘙痒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三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的直接决定因素为期体内的毒素及代谢产物的清除效率。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其职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对于大中分子效果很难清除[5]。而大中分子具有神经毒性,可影响患者的免功能、营养状态及残余肾功能减退。血液灌流可通过树脂吸附剂清除高分子聚合物,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内源性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既能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又能清除大、中分子毒素[6]。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患者疗效显著提高,治疗后β2-MG、PTH、皮肤瘙痒评分显著降低。这提示联合治疗要优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8]。β2-MG是反应肾小球负荷增加和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而经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后该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提示两者联合治疗对于延缓患者的肾功能损害也具有积极效果。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的β2-MG、PTH、CRP,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皮肤瘙痒。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相关指标比较(±s)
注: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观察组(n=38) 治疗前 24.2±7.1 289.5±14.8 27.5±4.3治疗后 17.4±7.3▽△ 233.4±17.9▽△ 18.7±2.5▽△对照组(n=30) 治疗前 23.7±6.8 291.2±15.4 26.8±4.4治疗后 22.4±7.6 285.3±17.2 26.1±4.2
[1]张明霞,刘珊,刘伦志,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3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405-2407.
[2]周进,唐前容,敖利娜.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6):4062-4065.
[3]徐艳梅,许传文.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1):42-45.
[4]刘妍,成建钊,郭自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225-226.
[5]汤玉梅,徐吉先,李刚,等.血液灌流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清PTH、β2-MG 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8):1307-1309.
[6]滑钰慧,陈燕,聂黎明.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透析患者的疗效分析及护理[J]. 江苏医药,2014,40(5):620.
[7]李丽,李德天.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对皮肤瘙痒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9(23):92-93.
[8]唐俊,左满花.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效率、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3(4):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