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屋顶绿化植物应用研究∗
2018-03-05贺斌瞿志
贺 斌 瞿 志
1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北京 100083
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1 概述
屋顶绿化在国际上的通俗定义是一切脱离了地面的种植技术。广义上来说它包含了屋顶绿化以及垂直绿化[1]。
相较于传统绿地,屋顶绿化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屋顶绿化的营造相对于传统绿地有着特殊的需求,同时北方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也影响着屋顶绿化的设计和建设[2-4]。本次针对北京地区屋顶绿化植物应用的调查研究将综合现有屋顶绿化中植物的群落构成、生长现状和景观效果等因素,对北京地区适宜的植物种类和搭配方式进行总结,有助于华北地区屋顶绿化的推广。
2 北京市屋顶绿化植物应用种类调研
2.1 研究区域
屋顶绿化营造方式可分为2类:简单式屋顶绿化和花园式屋顶绿化[5]。根据以上2种分类方式,选择性的对北京城6区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范围内31处建设中或者已经建设完成的屋顶绿化进行采样调研,其中简单式屋顶绿化18处,花园式屋顶绿化13处。最终统计出了北京地区屋顶绿化常见的植物应用类型。
2.2 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屋顶绿化常见的植物86种,涉及42科84属 (表1),常绿乔木9种,约占10%;落叶乔木17种,约占20%;常绿灌木6种,约占7%;落叶灌木22种,约占26%;草本地被植物20种,约占23%;藤本竹类12种,约占12%。统计显示北京地区屋顶绿化乔木种类多,但是多为小乔木,并且数量偏少。灌木与地被植物数量占比最大,符合建筑荷载对植物使用的要求。在全部86种植物中,北京本地植物58种,引种植物28种。植物种类上看,松科5%,柏科9%,豆科4%,蔷薇科14%,禾本科6%,木犀科5%,景天科 6%,百合科5%,毛茛科3%,忍冬科3%,菊科3%,其他科37%。
表1 北京市屋顶绿化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综合评价表
表1 (续)
2.3 综合评价
2.3.1 景观效果差异较大
本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北京市屋顶绿化以简单式居多,花园式屋顶绿化较少。花园式屋顶绿化往往运用了规则式设计,对植物形态和色彩进行严格控制,具有较强的景观效果以及功能性[6]。而大多数简单式屋顶绿化多为单一地被层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单一,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较差。简单式屋顶花园相较于花园式屋顶花园不论是观赏性还是功能性上都存在较大差距[7]。
2.3.2 植物应用类型较少
屋顶绿化由于其建设基址的特殊性,对植物的耐寒性、抗风性、耐旱性、根穿刺性以及重量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北方地区季相差异明显,因此北京市屋顶绿化相对于传统绿化的植物选型有着一定局限。本次统计的屋顶绿化植物类型为42科、84属、86种,在北京地区现有的170个科、1 140个属,2 109种的植物之中只占4%,不仅应用种类少,而且植物应用类型也较少[8]。
2.3.3 多地区的植物应用
本次调研的植物类型中,本地植物58种,引种植物28种,分别占植物种类的67.4%和32.6%。在很多案例中,引种植入如圆柏、天目琼花、大叶黄杨等都有着良好的景观效果,值得推广[9]。调研发现乡土植物由于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着先天的优势,在景观效果方面普遍较好。在未来的屋顶绿化建设中应该增加抗性强的乡土植物,充分反映北京的地域文化[5]。
3 北京市屋顶绿化植物配置案例
屋顶绿化从营造基址上讲基本可以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2大类。针对以上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屋顶花园——红桥市场和中关村广场屋顶绿化,以及居住建筑屋顶花园——通惠家园,3个场地进行关于植物配置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研究
3.1.1 红桥市场屋顶花园
红桥市场位于崇文区天坛东门屋顶花园总面积2 150 m2,绿地面积1 300 m2。红桥市场位于公共建筑顶层。屋顶花园分为南北两区,北部是以半开敞植物空间为主的小游园,南部是以开敞型植物空间为主的大型活动场地。从植物群落配置上看为满足建筑荷载要求,植物选型以各类小乔木为主;场地中的构筑物景观小品上配合种植攀缘植物以丰富景观效果;为了突出红桥市场的商业主题,在场地中选择孤植迎客松作为点景[10]。
红桥市场屋顶绿化的植物群落结构上层为:桧柏、油松、紫叶李、紫薇、龙爪槐等小乔木的植物组合;中层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沙地柏、棣棠等;地被层为玉簪、鸢尾、佛甲草、藤本月季等植物 (表2)。总体来说红桥市场屋顶绿化植物造景相对丰富,错落有致、景观效果良好。
3.1.2 中关村广场屋顶绿化
中关村广场屋顶绿化项目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东南角,占地面积51 360 m2,绿化面积29 400 m2。该项目属于公共建筑上的屋顶绿化,植物空间的营造上以开敞空间为主,规则式的园林布局,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结合仪式感强烈的几何形绿化种植方式。广场包括3个主要的活动空间:西侧是悬铃木树阵围合的活动场地;中部的休憩广场以彩叶灌木规则式种植为主,场地两边辅以油松林、国槐林来装点主景;东部观景平台区以低矮种植的灌木和地被作为点缀。
中关村广场屋顶绿化的植物群落结构上层:白皮松、油松、雪松、三球悬铃木、国槐;中层为: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华北珍珠梅、金银木等;地被层植物结构为鸢尾、凤仙花、狗牙根等 (表3)。综合来看中关村屋顶绿化运用了大量的彩色叶植物,保证了公园 “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丰富景观,群落结构复杂、高低错落,植物围合的空间丰富。
3.1.3 通惠家园屋顶绿化
通惠家园屋顶绿化位于长安街东部,地铁四惠站北部,小区总面积60万m2,分为A,B,C,D,E五个区,我们选择了其中的C7-C8号楼的屋顶绿化进行调研。该场地屋顶绿化面积约为20 000 m2,绿化面积约为15 500 m2。由于场地坐落于居住建筑的屋顶,因此在植物空间营造的时候以半封闭空间为主,更多地考虑植物的景观效果,搭配了多种观花观果的植物品种。由于场地中地形起伏丰富,挡土墙较多,选用了丰富的植被和灌木进行遮挡,常绿树种和开花植物搭配协调。
表2 红桥市场屋顶绿化植物统计表
表3 中关村广场屋顶绿化植物统计表
通惠家园屋顶绿化的植物群落结构上层为:油松、雪松、白皮松、圆柏、刺柏等,以常绿乔木为主。下层:红王子锦带、大叶黄杨、小叶黄杨、连翘、迎春、月季等;地被层:景天、狗牙根、草地早熟禾 (表4)。总体上做到了高矮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协调、空间层次丰富,但是并未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季相搭配,冬季景观效果较差。
表4 通惠家园屋顶绿化植物统计表
3.2 综合评价
3.2.1 植物季相变化明显
北京地区屋顶绿化的植物应用有着明显的北温带地域性植物特征,春秋季节景观效果较好,但时间较短,植物季相变化明显[11]。总体来说北京市屋顶绿化春夏两季是最重要的观赏期,期间植物普遍长势较好,可观赏彩色叶植物和多种颜色的开花植物,而冬季植物进入休眠期导致景观效果有所下降,相较于夏季冬季可观赏的植物种类较少,景观效果较为单调。
3.2.2 植物群落模式单一
北京地区屋顶绿化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较为单一,集中于单层地被植物群落、乔木-地被植物群落、灌木-地被植物群落,多种植物类型复合的植物群落较少。简单式屋顶绿化中基本上都是“灌木-佛甲草”和单一佛甲草的简单植物群落[12]。花园式屋顶绿化中居住建筑由于营造空间有限,多为配置简单但是景观效果明显的人工植物群落。商业建筑由于对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大多数以硬质铺装为主,配合规则种植的人工植物群落[13]。
3.2.3 植物空间类型多样
本次调研发现,北京地区屋顶绿化中植物空间类型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区别有着较大的差异。公共建筑屋顶绿化一般面积较大,为满足使用性的要求以开敞的植物空间为主,植物群落较为简单,私密空间较少[14]。居住建筑屋顶花园的植物空间营造,相对于公共建筑体量普遍较小,设计重点在于休闲为主的小尺度半封闭型的植物空间,多数以精致植物结合地形等其他造园要素划分空间[15]。
4 结语
本次针对北京屋顶绿化植物应用调查发现,北京屋顶绿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植物种类的应用到植物配置方式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尝试。总体上屋顶绿化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不管是从总实施面积上还是设计手法上都有一定突破。屋顶花园植物应用的研究,是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正确处理建筑、植物和人三者之间关系,将极大地促进屋顶绿化的普及和推广。
[1]渥尔纳·皮特·库斯特.德国屋顶花园绿化[J].中国园林,2005,21(04):71-75.
[2]黄金錡.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陈景升,何友均.国外屋顶绿化现状与基本经验[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74-76.
[4]韩丽莉.国内外种植屋面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建筑防水,2009(增 2):1-5.
[5]周伟伟,韩丽莉.北京市屋顶绿化植物选择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00-201.
[6]刘奕彤.北京地区屋顶花园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7]许荷.屋顶绿化构造探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8]贺士元,邢其华.北京植物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9]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段玉婷.屋顶花园植物造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1]韩丽莉,单进,李连龙.北京屋顶绿化的植物配置[J].建设科技,2009(10):64-65.
[12]郑雨茗.屋顶花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以北京、上海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13]李海英,白宇兴,高建岭.屋顶绿化的建筑设计与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4]叶可陌,李运远.浅析商业建筑屋顶花园的景观多样性[J].建筑与文化,2015(12):188-189.
[15]赵彦杰,王移山.屋顶花园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