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
2018-03-05
冬季在我国是指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包括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万物为了防御寒冷的侵袭,植物的根基不断的深入土壤,吸取养分;动物四处觅食,形成厚厚的脂肪,细胞代谢减慢,为来年春季的生机盎然储存更多的能量。根据《内经》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所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 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界息息相通,生命的根本在于人之阴阳与天之阴阳的相互通应。“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因此冬季养生重在“藏”。
“藏”字在人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精、气、神。这里的“精”是指人体的元气,即“肾之精”;“气”是指人体的气血,即“脾之精”;“神”是广义的神,即“心之神”。冬季万物凋零,人体的元气下降,气血凝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百无聊赖。因此,冬则藏,即养精蓄锐,补肾藏精,强筋壮骨;增加户外运动,活血化瘀;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增强免疫,这样人体才能保证四季的健康,精神饱满,延年益寿。
冬季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如何做到合理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这对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1.补充足够的能量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的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冬季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适当增加产热营养素的摄入,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尤其应注意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及其制品等。
2.补充蛋氨酸
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得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谢加快,而合成肌酸以及磷脂在线粒体内氧化供能都需要一种物质——甲基,蛋氨酸在体内通过转移作用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适当多补充含蛋氨酸丰富的食物,如葵花子、芝麻、乳制品以及叶类蔬菜等。
3.补充维生素
寒冷气候易使人体氧化增加,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也发生一些变化,冬季饮食应多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2。维生素A可以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红薯等食物含量丰富;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以及免疫力,对血管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量丰富;维生素B2可以有效防止口角炎、舌炎以及口腔溃疡的发生,动物肝脏、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量丰富。
4.适量补充无机盐
有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饮食中缺少无机盐有一定关系。钙、镁、钠、钾等无机盐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心肌、血管以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保证此类无机盐的充足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奶及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等;含镁丰富的食物包括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谷类和坚果;钠和钾一般情况不易缺乏。
5.增苦少咸
冬季肾功能偏旺,如果此时口味过重,多吃了咸味食品,会使肾气更旺,有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影响机体健康。因此,冬季应尽量少食用咸味食品,多增加苦瓜、芥蓝、莴苣等苦味食物的摄入,以补益心脏,保证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