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凯旋广场西晋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2018-03-05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前室门楣画像石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阳市凯旋广场位于孔明南路西侧,东南为南阳市体育中心,西北与陈棚村相邻。(图一)该区域为汉代墓葬集中区,20世纪60年代,周边仍保留有很多汉代墓冢。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配合河南建业集团对凯旋广场项目的综合开发,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位置共发掘古墓葬362座。其中,M72为一座大型画像石墓,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与结构

图一 南阳市凯旋广场画像石墓发掘位置图

M72为一座大型砖石混合结构的画像石墓。该墓坐东向西,方向265°,平面“凸”字形。由墓道、两墓门、两甬道、前室、四后室等五部分组成。墓室四壁用砖砌成,其余部分用石材垒砌。共用石料63块(缺失部分不计),其中画像石35块,上刻画面38幅。墓圹长9.5米,最宽处6.5米,深2.2米,墓口距地表2.4米。(图二;封二:1,2)

墓道 位于墓门西部正中,平面长方形,斜坡状。斜面长2.5米、宽1.5米、深1.6米。

墓门 位于墓道与甬道之间。封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封门砖,不规整,部分已被破坏,整体平砖错缝垒砌,高1.5米,上达门楣中部;内封门由5块石材砌成,其中,南门2块,北门3块。墓门为平行对称双门,由两门楣、两门柱组成,无门扉。门框高1.4米,宽0.8米。两门楣连接处架在甬道的过梁上,南北各有一门柱支撑。(图三)

甬道 位于墓门与前室之间。平面呈梯形,由两柱石和一过梁将其分为南北对称的两部分,东西总长2.1米,西宽2.3米,东宽3.1米,高1.4米。石板盖顶,南部用石板3块,北部用石板2块。底部东西两侧用4块长方形条石平铺,中部用单砖呈“人”字形平铺。南北两侧砖墙按三顺一丁垒砌。

图二 南阳市凯旋广场画像石墓(M72)平剖面图

前室 位于甬道与后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3米,东西宽1.5米,高1.8米。整体高于甬道0.08米,低于后室0.2米。顶部中间残缺,南北各有一石板盖顶。西侧有3块立柱,南北为前后室通用的墓壁,用砖按三顺一丁垒砌。底部用单砖按“人”字形平铺。

后室 位于前室东侧。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4.3米,东西长3.4米,墙高1.6米。由立柱和横梁把后室分成四小室,各室通过梁柱和横梁空间与相邻墓室相通,其中北室完整,其余残缺。北室:五块石条盖顶。底部,对应门楣及横梁的地方用长方形条石铺底,其他位置用单砖呈“人”字形平铺。东、北为主墓的东、北壁,北壁砖墙内镶三块柱石,东壁内镶一块柱石;南侧由三立柱托两横梁;西为北室墓门,两立柱托一门楣。北中室:顶部及东南部残缺。底部与北室相同。北侧与北室南侧共用;南侧残,保留西部两立柱一横梁;西侧为北中室墓门,两立柱托一门楣,其中南立柱上压一方形斗状石块合并成一块立柱使用。南中室:与北中室结构相同,有两立柱、一横梁、一门楣。南室:与北室结构相同,顶及东部有一立柱、一门楣、两盖顶石。

图三 南阳市凯旋广场画像石墓墓门正视、后视图

二、画像石位置及内容

该墓共用石料63块,其中画像石35块,上刻画面38幅。画像石和素石混用,主要依据石材形状、大小来确定石料位置,明显为二次使用。画像石主要用于墓门、门楣、立柱、横梁,部分用于封门、盖顶、垫石。画像石画面题材以舞乐百戏、动物、门吏等居多,具有南阳地区典型的汉代画像石特征。

画面位置及内容如下。

(一)门柱及立柱

1.执戟门吏 刻于墓门北门柱,长135厘米,宽37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执戟侧立。(图四:1)

2.朱雀、执戟门吏 刻于墓门南门柱,长135厘米,宽32厘米。画面上方刻一朱雀,下为执戟门吏。(图四:2)

3.拥盾门吏 刻于甬道西侧立柱,长94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执盾,正面躬身而立。(图四:3)

4.执金吾门吏 刻于甬道东侧立柱,长95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冠有缨,着长袍,双手执棒而立。(图四:4)

5.执笏门吏 刻于前室西壁南侧立柱,长106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人。头部奇大,戴冠,着长袍,双手捧笏,躬身而立。(图四:5)

6.拥盾门吏 刻于前室西壁中间立柱,长107厘米,宽49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执盾于胸前,躬身而立。(图四:6)

7.女娲 刻于前室西壁北侧立柱,长108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女娲。人首蛇身,手执一曲棍。(图四:7)

8.执笏门吏 刻于后北中室南壁东侧立柱,长115厘米,宽32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捧笏,躬身而立。面部表情生动,嘴角上翘,似在微笑。(图四:8)

9.执笏门吏 刻于后北室北壁中间立柱,长117厘米,宽32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捧笏,躬身侧立。(图四:9)

10.执笏门吏 刻于后北室北壁西侧立柱,长114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人。蓄长须,戴冠,着长袍,双手捧笏,躬身侧立。(图四:10)

11.执彗门吏 刻于后北室东北角立柱,长116厘米,宽32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冠,着长袍,双手执彗,躬身侧立。(图四:11)

12.伏羲 刻于后南室西南角立柱,长113厘米,宽33厘米。画面刻一伏羲。人首蛇身,双手举曲柄灵芝。左侧位。(图四:12)

图四 门柱及立柱上的画面

(二)门楣

1.牛、兽、虎 刻于墓门南门楣,长150厘米,宽36厘米。画面左侧刻一牛,低头弓背,双角前伸,前蹄抓地,后蹄腾空,全力前抵。中间刻一兽,前腿跪地,首伏地,做休眠状。右刻一虎,仰首瞠目,张巨口,奋力前扑。背景为祥云图案。 (图五:1)

2.击技 刻于墓门北门楣,长138厘米,宽37厘米。画面刻三人,左侧两人持长棍互搏;右侧一人,瞠目张口,挺胸举双臂,紧握双拳,弓字步,作示威状。画面人物虎背熊腰,动感十足。 (图五:2)

3.舞乐百戏 刻于前室西侧南门楣,长137厘米,宽39厘米。画面刻七人。左侧两人踞地观看,中间三人奏乐,后两人一男伎徒手舞蹈,一女伎长袖而舞。 (图五:3)

图五 门楣上的画面

(三)封门石

舞乐龙虎 刻于南墓门下封门石,长83厘米,宽49厘米。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为舞乐百戏,左刻一女伎长袖起舞。中刻一男伎赤身踏鼓而舞。右刻两乐师伴奏。下为龙虎图,左刻一龙,右刻一虎,二兽相对,神情悠然,做起舞状。背景为山川、祥云图案。(图六)

图六 封门石上的画面

(四)横梁

1.翼虎 刻于甬道南侧过梁,长145厘米,宽43厘米。画面刻一虎,展翼摆尾,昂首张巨口,扬爪前扑。背景为祥云图案。 (图七:1)

2.翼龙 刻于甬道北侧过梁,长 158厘米,宽43厘米。画面刻一龙,展翅扬爪,做疾飞状。背景为祥云图案。 (图七:2)

3.舞乐百戏 刻于后北室南壁东侧横梁,长160厘米,宽37厘米。画面刻七人。自左而右,依次为:两人击鼓,一人吹奏,两人席地而坐观看,一女子长袖而舞,一男子伴舞。背景有灯台、挂钩等物。(图七:3)

4.熊兕斗 刻于后北中室南侧横梁。长132厘米,宽 23厘米。画面左右各刻一兕,独角,熊踞中,用左右手各握住兽角。左边一兕耸肩低首,向熊抵冲。右边一兕像已俯首屈服。 (图七:4)

图七 横梁上的画面

(五)盖顶石

1.三鱼图 刻于后室西北盖顶石。长96厘米,宽73厘米。画面刻三条鱼绕一方形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图八:1)

2.三鱼图 刻于后室西北盖顶石西。长82厘米,宽67厘米。画面刻三条鱼绕一方形图案。鱼头、鱼尾、鱼鳍清晰可见。 (图八:2)

3.舞乐、虎兕斗 刻于后室西南盖顶石。长104厘米,宽51厘米。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踞座观舞图,画面左刻一男一女,席地而坐,神情悠然;中刻一女子双手舒长袖而舞;右刻一男伎赤手半蹲做舞蹈状。下部为虎兕斗,画面左刻一兕,独角,低首拱背,尖角直抵虎口。右刻一虎,张口怒目,扬尾,做攻击状。(图八:3)

4.蹶张 刻于前室南盖顶石。长116厘米,宽47厘米。画面刻一人,矮冠,着短衣短裤,侧首衔矢直立,赤双脚踏弓,双手引弓。形象彪悍。 (图八:4)

5.蹶张 刻于前室西北尖角形盖顶石。长127厘米,宽49厘米。画面刻一人,戴山形冠,赤膊着短裤,瞠目直立,口衔一矢,两脚踏弓,双手引弓。(图八:5)

图八 盖顶石上的画面

(六)垫石

1.菱形穿环 刻于前室西南垫石。长100厘米,宽23厘米。刻菱形穿环图案。(图九:1)

2.菱形穿环 刻于前室西北垫石。长64厘米,宽20厘米。刻菱形穿环图案。(图九:2)

3.熊兕斗 刻于后室西北垫石,长158厘米,宽24厘米。画面左右各刻一兕,独角,耸肩低首,齐向熊低冲。熊居中,用左右手各握住兽角。 (图九:3)

4.虎兕斗 刻于后室西中垫石,长157厘米,宽23厘米。画面左刻一兕,俯首以角奋力前抵。右刻一虎,张巨口,奋力前扑。(图九:4)

图九 垫石上的画面

另外9幅,可分为长方形图案、方形图案以及内圆外方图案、田字形图案等。多位于盖顶石,呈较浅凹槽状。(图十)

图十 其他画面

三、随葬器物

墓葬早期被盗,前室及后室顶部被破坏掉,墓内充满扰土和少量碎砖块。随葬品全部出自墓内扰土。按质地可分为陶、铜两类,其中陶器共26件,另有铜钱2枚。

(一)陶器 26件,均为泥质灰陶。

1.多子盒 1件。 标本M72:1,长方形,共17格,子母格较高,下附高圈足,圈足四面均开出弧门。长32.8厘米,宽20.8厘米,高7.6厘米,足高4.8厘米。(图十一:1)

2.盆 1 件。标本 M72:2,敞口、圆唇,沿部上仰,沿面内凹,弧腹,平底内凹。下腹部有数周轮制痕。口径27.2厘米,底径12.4厘米,高10厘米。 (图十一:2)

3.猪圈 1件。标本M72:3,圆形,有一周圈栏,里面有两个半环。猪圈直径26.4厘米,圈栏高6厘米,厚1.6厘米。(图十一:3)

4.灶 1件。标本M72:4,呈前方后圆的靴形。烧制较粗糙、不规整。前墙上有拱形落地火门,上部有一小块突出的挡火墙。灶面一火眼,上置一釜,釜灶连接。灶后端渐收呈圆尖状,顺势留出一孔作为烟道。灶面布满凹陷、凸起相间的条状纹。长17.6厘米,最宽处14.8厘米,通高11.2厘米。火门宽4厘米,高4厘米。釜口径5.6厘米。(图十一:4)

5.帐座 5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圆饼状,中心有一圆孔。上表面有细小的戳点纹或细小的方格纹,侧面有重叠菱形图案或素面。标本M72:6,直径16厘米,孔径2.8厘米,高6 厘米。 (图十一:5)。

6.陶空柱盘 5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敛口、圆唇、弧腹、平底,中立空柱、贯穿底部。标本M72:10,口径12.4厘米,底径8厘米,高4厘米。 (图十一:6)

7.鸡 2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昂首、翘尾、圆眼,腹下有一较高圆座。标本M72:15,长10.8厘米,通高8.8厘米。圆座高2.4厘米。(图十一:7)

8.狗 1件。 标本 M72:16,立姿,头部前伸,面部温顺,睁目,竖耳,四肢呈短柱状,短尾。长15.2厘米,高9.6厘米。(图十一:8)

9.碓 1套2件。 标本M72:17,碓柄,残,平面呈十字架形。残长16厘米,厚2.8厘米。(图十一:13)标本 M72:18,碓座,一侧为臼窝,一侧为支架,支架大部分缺失。残长20.1厘米,高4.4厘米。臼窝直径3.2厘米,深3.2厘米。 (图十一:14)

10.釉陶三彩小壶 1件。标本M72:19。盖、把手及流部残缺。鼓腹、饼足。白胎,口、流部胎呈肉红色。表面施绿、黄色釉,下腹部有的地方无釉。腹径5.2厘米,底径3.2厘米,残高5.2厘米。(图十一:10)

11.屋顶 1件。标本M72:20,两面坡状,有屋脊、瓦垄,脊两端翘起。长19.2厘米,宽17.2厘米,高6.4厘米。(图十一:12)

12.小杯 2件。形制相同,大小相近,敞口、圆唇、斜壁、平底,下部连接一段空心柄。标本M72:21,口径4.8厘米,杯身高1.4厘米,柄高1.2厘米。(图十一:9)

13.小盆 1 件。标本 M72:24,侈口、圆唇、平沿、斜腹、平底。腹部有轮制痕。口径15.2厘米,底径8厘米,高6.2厘米。(图十一:11)

14.直口矮领无沿罐 1件。标本M72:25,残,仅余口沿部分。直口、方唇、矮领、无沿。口径约17厘米。

15.方格纹罐 1件。标本M72:26,残片。直口、方唇、鼓腹,肩部残存一系。罐表面饰方格纹,方格纹内填充并列的短竖线。

(二)铜钱 2枚。

五铢 2枚。大小相同,字体相近。“五”字交股缓曲,与上下两横相交处几近垂直。字体宽大。“铢”字左部“金”字头呈三角形,四点较长,为四个短竖线;右部“朱”字上短下长,上、下部皆圆折。正背两面皆有外郭,背面有内郭。标本M72:27,直径2.55厘米、穿径1.0厘米。 (图十一:15)

四、结语

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墓壁砌法、平石盖顶等建造方法与南阳市药材市场画像石墓[1]、王庄汉画像石墓[2]、东关晋墓[3]等相同,符合南阳地区魏晋墓葬的特征。从随葬品看,陶多子盒、陶杯、陶碓、帐座、陶空柱盘,与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中(M3032、M3034、M3033)[4]出土同类器相同或相似;陶狗、鸡与南阳市东关晋墓出土同类器相似。综合判断该墓葬的时代为西晋或稍晚。另外,该墓所用石材有一半以上有画面,画面内容具有汉代画像石特征,画像石很多用于盖顶、铺底、封门,这些情况表明墓葬的建筑石材是前人画像石墓石材的二次使用,这是南阳地区魏晋时期画像石墓的普遍现象。墓葬没有出土与墓主人有关的信息材料,但根据墓葬的规模、用材、建造精细程度等,特别是能收集这么多前人画像石料,足见墓主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晋墓在南阳发现较多,画像石的再次利用也颇为平常,但该墓二次利用画像石之多却极其罕见。另外有些石材,如方形斗状石料、一端呈尖角形的画像石料、刻圆形深槽石料、刻方形槽石料为前人的地面建筑材料,把建筑石材用来筑墓在南阳地区是一个新的发现。

图十一 南阳市凯旋广场画像石墓(M72)出土器物

执笔:刘晓兵、燕睿、乔保同

发掘、整理:刘晓兵、宋玉辉、燕睿、蒋宏杰、乔保同等

[1]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南阳市药材市场画像石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1994(1):96-100.

[2]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市王庄汉画像石墓[J].中原文物,1985(3):26-35.

[3]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市东关晋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6(1):19-25.

[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厚载门街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9(11):30-41.

猜你喜欢

前室门楣画像石
光耀门楣的“门楣”在哪里?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吟翁述怀(新韵)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馨香纪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
沂南汉画像石墓“神人手持何物”考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