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中高考卷,浅谈初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衔接培养
2018-03-04黄琼瑶黄婉梅
黄琼瑶 黄婉梅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61- 03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目标的提出,生物学核心素养已成为生物课程标准、学业评价标准、考试标准的重要依据。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大组成要素,是学生在接受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内化形成的。通过简析2018年中高考个别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对在中学生物课程中如何实现初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衔接培养有所启示。
1高考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大多提供特定情境,学生通过运用科学思维,结合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评价考查。
1.12018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例析
[例1](2018·全国I卷·30)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 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也有细胞的(填“O2”或“CO2”)________不足。
参考答案:
(1)甲
(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涉及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等级见表1。
[例2](2018·全国Ⅱ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见表2。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述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参考答案:
(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8隐性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本题涉及的生物学核心素養及等级见表3。
1.2高考生物试题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
通过分析发现,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仍是以核心素养为命题依据,题目大多设置特定情境进行设问,部分题目具有一定的开发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核心素养考查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科学思维的考查,一般通过让学生分析现象原因,预测结果等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以科学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直接体现,也在高考生物试题中有较大的考查比重。对生命观念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来体现,社会责任方面则是通过具体情境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四方面都有明确分级,在高考试题中也很好的体现对各项素养不同级别的考查。
2中考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分析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进行生物课程学习中逐渐内化形成的品格和能力,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内化,以下以福建省生物统考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2.12018年福建省中考卷试题例析
[例3](2018·福建中考·25)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6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先持续光照12h,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O2)的减少量;然后黑暗处理12h,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CO2的增加量,实验结果见表4。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12h后,25qC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45mgCO2
B.光照12h后,3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c.24h后,10℃组密闭环境中CO2减少30mg
d.24h后,20C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参考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高中的重要衔接内容,本题涉及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等级见表5。
[例4](2018·福建中考·34)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在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2所示。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并在第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乳酸菌(2)设置对照控制无关变量(3)先上升后下降3(4)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濃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题涉及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及等级见表4。
2.2中考生物试题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特点
分析发现,福建中考生物试题突出体现对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考生物试题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考查相比于高考试题而言,属于较低级别的考查。
3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衔接培养的思考
3.1强化概念教学,促进生命观念的形成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主动构建生物知识网络,有助于其生命观念的形成。如围绕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相应概念图,引导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物质和能量等生命观念。在概念教学中,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也是树立生命观念的重要手段,如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和条件既能加深学生理解,也能达到培养生命观念的目的。
3.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设计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情境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思维过程,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科学思维仍然较弱。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既要为学生发展演绎推理、批判性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做准备,也要基于客观条件保持学生学习自信。
3.3利用经典科学实验和教材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根据中高考试题分析发现,科学探究不仅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和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熟悉科学探究一般过程,能够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熟悉实验工具,设计实施可行的探究方案等较高级别的科学探究能力打下基础。经典的科学史材料(如萨克斯实验)能让学生重温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训练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表达交流的能力。
3.4利用社会热点和科学家贡献等内容,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就有意识的搜集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渗透内化。如社会热点转基因食品,培养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应用;如科学家袁隆平的贡献,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再如以食物保存方法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