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保护桂林绿水青山

2018-03-04吴学健曹永兵

中学生物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墨水酸雨染色

吴学健 曹永兵

文件编号:1003-7586(2018)11-0040-03

1设计思路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教材提供了大量酸雨对环境危害的实例和图片,并设计了一个模拟探究: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但该实验设计用食醋调配pH分别为3和5的两种酸雨,模拟酸雨喷洒到绿豆种子上,测种子的发芽率或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这样的设计有以下不足:

(1)容易误导未学过化学的七年级学生认为酸雨像醋一样的,是有酸味的雨。

(2)将这次实验定位为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全过程探究实验,在课内只能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课外实施探究活动,实验结果不能当堂观察到,不能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实验只能从宏观的层面呈现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而且与本地酸雨的情况没有太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酸雨的直观认识和感受,认为桂林山清水秀,无大型厂矿,不会降酸雨。他们没兴趣,且认为没必要完成相关实践与探究活动。

(4)实验只运用酸雨配置、种子萌发、实验记录等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和“制作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细胞这个结构层次)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在课堂内观察到实验现象,完成探究实验,特设计开展这一与教学活动伴行的探究实践活动,作为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2实验原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雨样检测等方式,了解桂林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成分、pH范围、发生频率等现状,学习酸雨的收集、检测等方法,确定实验使用的模拟酸雨成分和pH。

从微观方面(细胞结构层面)呈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推断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生物细胞的影响;运用所学生物技术——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用细胞染色技术模拟酸雨侵袭细胞,用数码显微镜观察记录细胞的变化。

从宏观方面(漓江生态系统模拟和动物的行为)呈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建立模拟漓江生态系统,设计对照试验,模拟降酸雨,从黑藻细胞的叶绿体数量和黑藻生长情况变化,反应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从鼠妇、蚯蚓等动物被酸雨侵袭后的行为,推断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根据气象学定义,1mm降水量相当于向约666.5m2土地浇约650 kg水,而连续性小雨,酸性比较强,对生物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本实验根据水槽面积换算,采用向水槽一次性喷撒1mm降水量的酸雨,12h换掉水槽一半水量,模拟24h连续降1mm酸雨及漓江水流对酸雨的稀释。

3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桂林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成分、pH范围、发生频率、收集、检测方法等相关科普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

(2)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改进教材实验,设计开发“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模拟探究实验”。从微观方面(细胞结构层面)和宏观方面(生态系统模拟和动物的行為)呈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创造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

(3)借助多渠道获取多种资源,解决身边一些的生物学与环境科学问题,拟定“认识酸雨危害保护桂林绿水青山”行动计划。

4实验用具

课内实验材料用具:洋葱,紫鸭跖草,稀硫酸,水,pH计,烧杯,滴管,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显微镜,纱布。

课后拓展实验材料用具:大水槽2个,漓江中的水草、螺蛳、鳅鱼等生物适量,pH为4.4的溶液和pH为5.0的溶液模拟酸雨,塑料桶一个,量筒2个,加压喷壶2个,大玻璃板一块,鼠妇20只,蚯蚓9条,解剖盘4个。

5方法步骤

(1)根据桂林酸雨的实际情况,用稀硫酸配置pH分别为4.4、5.0的酸雨供实验使用。

(2)课内探究实验一方法步骤:

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分别置于培养皿a、b中。

②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a,并拍照记录。

③在a的盖玻片一侧滴加1滴pH为4.4的酸雨模拟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3min后拍照记录。然后用红墨水染色,观察细胞核着色情况,3min后再拍照记录。

④在b的盖玻片一侧滴1滴pH为5.0的酸雨模拟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3min后拍照记录细胞的变化情况。然后用红墨水染色,加观察细胞核着色情况,3min后再拍照记录。

实验现象:在pH4.4的酸雨侵袭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紫色迅速褪去,用红墨水染色后,细胞核着上红色。在pH5.0的酸雨侵袭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紫色缓慢褪去,用红墨水染色后,细胞核未着上红色。

(3)课内探究实验二方法步骤:

①制作紫鸭跖草叶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分别放入培养皿c、d中。

②用显微镜观察紫鸭跖草叶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c,找到气孔并拍照记录。

③在c的盖玻片一侧滴加1滴pH4.4的酸雨模拟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3min后拍照记录。然后用红墨水染色,观察细胞核着色情况,3min后再拍照记录。

④用以上方法对d装片滴pH5.0模拟酸雨并拍照记录气孔的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在pH4.4的酸雨侵袭下,紫鸭跖草叶下表皮气孔迅速关闭,用红墨水染色后,细胞核着上红色。在pH5.0的酸雨侵袭下,紫鸭跖草叶下表皮气孔慢慢变小,用红墨水染色后,细胞核并未着上红色。

(4)课外探究实验一方法步骤:

①将等量的漓江水草、螺蛳、鳅鱼、水3000mL分别放入两个大水槽中,模拟微型漓江生态系统A、B。A为对照组。置于室外两周。每天换新取回的漓江水1500mL。

②分别向A中喷纯净水,B中喷等量的pH为4.4模拟酸雨,模拟12h降雨量1mm;每隔3d模拟降雨一次(两水槽正常换水)。

③模拟降雨48h后,分别取两水槽内黑藻同一部位叶片制成临时装片a、b,用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然后用红墨水染色,观察细胞核着色情况,3分钟后再拍照记录。

实验现象记录在表1中(模拟降雨后24h记录)。

临时装片b(模拟降酸雨)的黑藻叶片的叶绿体颗粒明显比a(模拟降雨)减少,红墨水染色后装片a、b的细胞核都未着色,细胞是活的。

(5)课外探究实验二方法步骤:

①在大解剖盘中均匀铺上一层碎土,用大玻璃板从中央隔开。

②在玻璃板两侧土的相同位置分别放鼠妇各10只。

③模拟降雨量1mm。向大玻璃板的一侧的土喷清水,另一侧的土喷等量的pH4.4模拟酸雨。观察并记录。

实验现象记录在表2中。

(6)课外探究实验三方法步骤:

生长状况相似蚯蚓9条,分为3组,分别放入大解剖盘中。

分别对每组蚯蚓的尾部滴两滴清水、pH4.4、pH5.0酸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表3)。

实验结论:酸雨可以影响植物气孔的开闭,使植物细胞颜色褪去,叶绿体颗粒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所以,酸雨的酸性越强,影响越大,甚至会导致细胞失去活性。酸雨对动物有刺激,而且酸性越强,刺激越大。

6分析与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雨是酸的,像醋一样吗?山清水秀的桂林会降酸雨吗?

②酸雨落到植物体上,你发现植物有什么变化吗?怎样才能直接观察到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

③酸雨落到漓江里,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植物體。这样也会对植物细胞有影响吗?

④动物会躲避,但不小心被酸雨淋到,也会有影响吗?

教师提示:

酸雨的“酸”是酸碱度的意思,指降雨中的氢离子浓度。桂林市位于湘桂走廊上,属于我国西南酸雨区。近年来,桂林市酸雨的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居广西首位。影响桂林市降雨酸度的酸根离子主要是硫酸根离子,故而桂林市的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对生物细胞的影响。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结构,用细胞染色技术模拟酸雨降落到细胞,用观察小鱼尾鳍血流情况的培养皿装置既可以防止污染显微镜,又可以观察到细胞被酸雨侵袭后的动态变化过程。

模拟漓江生态系统,设计降雨和降酸雨对照实验,可以观察到酸雨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到酸雨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模拟酸雨降落到动物体上,设计对照实验,可以从动物的行为解读出酸雨对动物的影响。

7注意事项

本探究涉及江河等危险地域实地考察和取材,有一定的危险性。实施时,教师要组织监督和看护,保证学生安全。

本活动涉及稀硫酸的配制和使用,需培训学生掌握配制稀硫酸的操作要领,带好护目镜,实验后及时洗手、并清理实验用具、实验台等,保证实验安全。

本活动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牵扯到跨学科知识的实践运用。

实验中涉及动物的饲养和观察,要注意爱护动物,避免动物死亡,实验结束后要用清水清洗动物并放归大自然。

猜你喜欢

红墨水酸雨染色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涡轮叶片带肋U型通道水流模拟试验研究
酸雨状况:酸雨城市占全部城市数69.6%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两类幂图的强边染色
浅谈敷料渗出试验对临床护理记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