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死亡不是彻底的虚无

2018-03-04张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废墟学区汶川

张芳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一定想不到这是我在17年前6月7号的高考考场上写给你的。

我是一个“千禧宝宝”,出生于2000年。其实这些都是后来听父母说的,当时的我,就像现在两周岁的你一样,还没有记忆。

那就从我记忆最深刻的2008年开始说吧。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我真切地记得是在5月12日14时28分,因为当时我刚刚坐到教室里的椅子上,正准备掏文具,突然感觉座位、教室的灯都在摇晃,我以为是自己迷糊了。后来就有老师跑进来喊“地震了,快,快下楼”。我们赶紧往楼下跑,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我们过后听到老师宣布,四川的汶川发生了大地震,震级有八级。

后来看了电视,才了解到汶川地震后的伤亡惨状。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灾区变成废墟。不论是身子弯曲成“跪拜礼”来保护身下孩子的父母,还是奔向灾区的解放军官兵及救援物资,都会牵动你的每一根神经。幼儿失去至亲,父母失去至爱,瞬间他们阴阳相隔,你不会懂,那个时候的我也不懂,但我还是对“众志成城”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的概念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对生离死别有了最初的朦胧的感受。

愿逝者安息。幸存者共同的眼泪,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冷漠的人也流下了热泪,再吝啬的人也慷慨解囊,再高傲的人也低下了头,再软弱的人也挺直了脊梁。

2008年8月8日晚8点,全国人民齐聚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体育健儿们更是如此。我记得最后中国队拿了冠军,且清清楚楚地记得获得100枚獎牌。这也印证了那句“死亡不是彻底的虚无,悲剧总有悲剧的意义”。

10年前的一场地震,废墟上的呼号和绝望,让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感受到了更深的生命存在。

“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习总书记的这句话犹在耳畔。这几年,城乡就业人口增加了;脱贫人口增加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增多了;基本医疗保险几乎全覆盖,贫困人口有了温暖的新家,各类棚户区改造正在进行……

为了人民的福祉,GDP少一点又如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在打造更稳固的根基,在建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和谐社会。

所以,我向往,2035年,我们不再有贫困山区,因为我们有“精准扶贫”;我们不再有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因为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我们不再为看病而发愁,因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父母不再为择校而绞尽脑汁,不再有学区房,因为处处都是学区房;中兴人在芯片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不用再受制于人;天蓝蓝,水清清……

为此,我将与你戮力同心。

猜你喜欢

废墟学区汶川
“废墟”
云上远眺新汶川
废墟里的救赎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街头的废墟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