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其变与不变者而观之,不变矣
2018-03-04樊义安
樊义安
2017年我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受益匪浅,对我的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今年高考结束后,我组织全班学生写了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在认真阅读比较了2017年和2018年的高考作文并批阅了学生的习作后,我发现2018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下面请听我详细分析。
一、核心价值一致
2017年的高考作文提供了12个关键词,这12个关键词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2018年的高考作文提供了新世纪的大事年表,有世纪的起始、科技的进步、遇到的灾难、未来的目标和畅想等,这些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事件(词语)来写,贴近考生的生活,能有效地避免宿构、套作。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不回避社会热点,不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
二、角色意识一致
2017年的高考作文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考生写作时要假定一个述说对象“外国青年”,帮助他读懂中国。既然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那么考生应该尽量呈现中国好的一面给外国青年,让他们喜欢中国,有兴趣接触并读懂中国,不能一味地指责中国文化或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即使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应该从有信心解决的角度来写,而不是借考场之笔大发牢骚,抨击社会。考生写出的作文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
2018年的高考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篇作文的角色设定在17年之后,那时的“你”已经为人父母了,是新一代青年的叔叔阿姨了,所以应该站在一个长辈的角度,给予下一代人谆谆教诲,勉励他们不忘灾难、不忘梦想、不忘初心;引导他们回忆世纪之初的辉煌和困难,验证当年的梦想和目标是否实现;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民族才有希望。这才是命题人的意图。
三、任务驱动一致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是2017年高考作文的另一任务要求,不是几个关键词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形成“有机关联”。在2018年的作文阅卷中,我发现很多考生只是分别阐述了两三个关键词,虽然文笔不错,但缺乏有机的关联或巧妙的过渡衔接。2018年的作文,对于任务作了明确的要求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機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也就是考生所经历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只是属于考生自己的;2035年新一代的青年的机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可能不同于现在的考生,所以,在作文中大篇幅地讲述材料中叙述的事件,属于重复历史。2035年18岁的一代人,有属于他们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作为前辈的“你”,应该以故事和历史为例,引导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
四、发挥空间一致
考试结束后,很多人说2018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是给2035年的青年一代写一封信,其实考题并没有书信的要求和限制。2017年和2018年的高考作文都是“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没有明确限制文体,考生可以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擅长、熟悉的文体即可。当然,绝大多数老师和考生认为写书信体更易于表达思想。书信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假定的倾诉、诉说对象,而这两年的作文恰恰制定了一个对象、角色,因此书信体写起来可能更得心应手。
五、问题作文一致
回顾2017年高考阅卷的问题作文,再看如今我班学生写的作文,其实2017年和2018年考生写的问题作文也是如出一辙。首先是有的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没弄清写作对象。2017年的部分考生忽略了“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个任务,大写特写中国的高铁技术、共享单车;没有预设外国青年这个对象,甚至大肆批评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而2018年的部分考生忽略了“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个特殊的任务,写成了“给17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其次是有的考生就12个关键词中的两三个或新世纪的大事件长篇累牍地叙述,写中国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成果,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歌颂党,歌颂祖国,没有具体结合作文的要求来写作。最后就是没有形成关键词和大事件的内在关联。2017年的作文明确要求了必须“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但还是有很多考生没做到关键词之间的有机联系,罗列了独立的事件材料。2018年的大事年表,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要形成事件的有机联系,实际上这些事件还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的。例如:现实与梦想未来的联系,科技与民生的联系,痛苦与自豪的联系,考生只有把握好了事件之间的联系,才能写得行云流水。
当然,2017年高考作文和2018年高考作文还是有细微变化的。2017年的作文要求“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既然是“呈现”,就应该是写实,不能虚构。要把中国现有的、你所了解的情况告诉外国青年,以此来帮助他读懂中国。2018年的作文要求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可以有想象的成分。
总之,纵观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自其变者与不变者观之,稳中有变是其一贯的风格。相信以后的高考作文也是稳中求变,万变不离其宗。
链接高考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作文历来是高考卷中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好的作文题不仅会让考生铭记终生,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2018年高考作文题共8道,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5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全国卷作文3道题在整体布局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思想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传递价值观念,在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有效落实对考生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测评。
卷Ⅰ作文“世纪宝宝中国梦”瞄准2018年考生的特点,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如今的18岁青年和2035年的18岁青年两代人在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
卷Ⅱ作文“幸存者偏差”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展了命题的空间,更好地引领教师教学与学生备考。
卷Ⅲ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精选三条标题口号创编为一则材料,既借助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地反映时代的特点,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又发挥了标语口号自身的思想力量和彼此间的思维张力,启发并鼓励考生从所知所闻、所感所想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另外,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图”两道题提供了不同的写作选择;上海卷“被需要”蕴含了较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天津卷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启发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江苏卷“语言”写作路径多样,可记叙、议论、抒情;浙江卷提炼概括“浙江精神”,引导考生紧贴时代主题,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