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变化对跆拳道训练方法影响的研究
2018-03-04任晨龙雷鸣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北襄阳441053
□ 任晨龙 雷鸣(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跆拳道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并得到了大力发展,在竞赛规则不断变化的今天,跆拳道运动在我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却是十分严峻。从韩国推进来的体育项目——跆拳道,却是风靡全球。跆拳道正在中国各个城市火热开展,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主要有大学、中学、甚至幼儿园也开设跆拳道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在2000年,跆拳道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而我国在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中也屡创佳绩,训练方式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成为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支撑,跆拳道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奥运争光项目”的一大潜在优势项目。但是,世界跆拳道联盟对于跆拳道规则的不断修订和修改,使各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都面临的重大挑战,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国并没有完全的掌握和把控新规则的实际内涵,并没有很好地找到应对新规则变化后的技术训练方式的本质,并没有完全适应新规则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限制制约对手。本文将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从跆拳道的技战术打法、技战术训练、技术特点、推广模式等角度出发,研究国内外先进理论体系,对技战术训练以及推广发展模式做出相应调整,钻研新规则体系架构、适应新规则发展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技战术方式方法和推广策略。
1、跆拳道运动简介
1.1、跆拳道协会的发展状况
跆拳道是一种发源于朝鲜半岛的徒手格斗术,这也是韩国人为了生存而长期获得的一种战斗和锻炼方法。韩国跆拳道协会于1959年9月3日正式成立,由崔泓熈担任主席,并且对基本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接着于1961年9月在韩国首尔成立了跆拳道协会。再过五年也就是1966年第一个国际组织跆拳道联合会成立。随着跆拳道自身发展的优势以及韩国人对它的重视,一个个跆拳道组织相继成立。在1973年和1975年短短的两年期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成立以及跆拳道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官方成员。在1980年和1982年,国际奥委会也正式承认设立了世界奖学金联合会和北美跆拳道联合会。
1.2、跆拳道的赛事状况介绍
跆拳道的赛事发展如火如荼,1969年、1973年、1976年、1979年、1981年、1986年、1988年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之间,相继举办了亚洲跆拳道锦标赛、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在加拿大举办的国际跆拳道锦标赛、欧洲,亚洲,南太平洋跆拳道锦标赛以及成为亚运会的正式。将跆拳道正式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在2000年。比赛项目和作为首尔运动会的正式表演项目从上述跆拳道协会的发展状况以及赛事状况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跆拳道强烈的发展趋势。
2、跆拳道新旧规则比较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访谈有关专家以及仔细观摩2000-2016年间奥运会跆拳道的比赛录像,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跆拳道的竞赛规则的变化主要涉及到裁判、场地、分值、击中、护具、时间、电子设备等七个方面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
2.1、裁判人员配置上变化
裁判人员基本上都为四人或三人,比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中,三人制裁判分为位于场地三角,力求在多角度观察并提供有效得分裁决,每位裁判都会进行评判并给出相应分数,以此来充分地保证比赛的观赏性和公正性,在电子护具新时代中,电子护具能够精准的提供准确性和力度,通过云计算平台服务体系提供数据计算,裁判只需要将其所有的裁决工作放在旋转技术确认上,击中头部有效得分和正拳技术给分这三件事情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裁判员的压力,裁判员人数也由原先的四人制转变为当今的三人制。裁判人员的减少标志着新的时代的到来。
2.2、场地大小的变化
场地大小的变化被称为是跆拳道规则变化的核心内容,在整个跆拳道规则变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整个跆拳道规则变革的重要内容。从2000年奥运会来看,跆拳道比赛场地采用的是12m×12m的正方形水平区域,并在之后的奥运会上继续实施,其刚发展模式是为了让运动员有足够的空间来应用丰富的技战术手段,起初这样的规模有助于运动员发挥自身优势,促使比赛具有更高的观赏性和实效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优秀运动员开始利用场地大的特点,在领先的条件下逐渐采用防守的态势,甚至出现了消极懈怠的情况,使得跆拳道比赛逐渐缺少了观赏性,技术应用变低。因此,根据世界跆拳道联盟研究决定,在2005年,世跆联决定将场地缩小为10m×10m的正方形场地,并将其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中,该比赛场地仍然不能很好地限制选手出现消极懈怠的情况,世跆联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进一步缩小为8m×8m的正方形区域。并最终于2014年将比赛场地进一步完善为现如今施行的八角场地,并将其应用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通过比赛场地的不断完善,使得竞技性和观赏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场地的变化在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变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分值上的变化
任何一项运动分值的改制都将成为这项运动规则变化的灵魂,他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基础训练的侧重点和重心,分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于技战术动作的完善,在跆拳道最初发展阶段,不论是基础性技术得分和难度性技术的分,任何技术性得分均为一分,此规则的制约性在于严重压制了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使用高难度和高质量的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因此,世跆联在2003年对跆拳道运动分值进行尝试性改制,击头技术提高至两分,满足要求还可追加一分,此项政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中得以顺利实施并得到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动员对于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追求,但由于分值过低,大多数运动员仍愿意采用保守的技战术方式来进行比赛,针对这一现象,世跆联于2009年将旋转击头分值大幅度提升至四分,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开始施行,至此,各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开始逐步重视高难度技术性训练,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旋转击腹高难度技术使用率过低,于是,世跆联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跆拳道比赛采用了2014年最新规则,将旋转击腹分值提升到三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运动员的主动积极性,由此可见:运动员更加注重高难度旋转技术和击头技术的学习和深化,使得比赛更具有竞技性和观赏性,分值的变化在实质上提升了跆拳道整个规则的变化的灵魂所在。
2.4、击头技术的判罚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为分界点,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裁判员对于击头技术的判罚标准一定准确、有力。但是这样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世跆联在北京奥运会后一致决定,在之后的比赛中击头技术也可进行给分,将击头技术的判罚力度逐渐放宽,使得运动员逐渐接受高难度技术动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性。
2.5、护具的变化
对于电子护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科技进步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在传统的护具时代的跆拳道比赛中,所有计分均需要裁判员主观判断,进行打分,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着误判和其他不公平现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地确保跆拳道比赛的公平公正,在2007年世跆联对电子护具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试验,并于2009年制定了“电子护具”竞赛规则,电子护具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裁判员主观评判的误判现象,同时,随着电子护具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2.6、比赛时间的变化
跆拳道比赛的最初时间要求控制在三分钟一局,每场比赛共3局,局间有一分钟休息时间,由于比赛时间过长,在比赛的中后期运动员由于竞争激烈,消耗过大,容易导致消极懈怠和被动拖延比赛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因此,世跆联决定将比赛时间缩短为每局两分钟,共三局,这一竞赛规则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节奏性,减少了比赛中消极懈怠现象的蔓延。
2.7、录像回放技术的应用
录像回放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清晰地录播场上运动员比赛情况,对于裁判模棱两可的技术判罚可以依靠录像回放技术来确定得分是否有效,该竞赛规程实施有助于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赋予了运动员和教练员为自己争取辩护的有效途径。跆拳道运动规则的变化使得此项运动朝着更加公平性,持续性和观赏性方向发展,在电子信息的大背景下更有利于跆拳道运动又好又快发展。
3、新规则下跆拳道训练方法特点分析
3.1、增强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训练
旧规则实施过程中,腿法训练中后踢、后旋等高难度技术动作中的得分分值击中躯干得分分数没有变化,都为1分,因此在旧规则中很少有运动员运用转体后踢的得分手段来进行得分,因为其难度系数较高,运用难度大,成功率低,易失去平衡,所以,教练员通常采用最有效、最直接、最实用的方式(例如横踢技术)来进行实战,因此平时不重视高难度技术动作的练习。在新规则的引领下,跆拳道各项技术都朝着简单化实用化方向发展,但同时又注重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将横踢技术与转体技术相结合需要运动员平时不断强化练习和经常性使用,才可能在赛场上运用自如,获得更高的难度技术得分,把优势变为胜势。新规则分值的提高能够促使运动员利用高难度技术追平或者拉开比赛分数,这就充分体现出腿法技术中增加技术难度训练的必要性,使得后旋、后踢等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同时,对运动员心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3.2、强化高位技术的训练
在旧规则下,运动员在比赛中想要击头得分相对困难,因此运动员在没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失误使对方反击得分,很少使用高难度技术动作进行击头,比赛激烈性和观赏性严重不足,而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采用和击中头部的分值由2分变为3分,这就更加鼓励了运动员加大高位技术的使用率,提高得分的实效性,在新规则的引领下,跆拳道竞技比赛越来越具有观赏性。
3.3、增强组合腿法的训练
随着比赛场地的缩小,在激烈的比赛场中增加了双方运动员交手次数和使用连击组合套路次数,大大提高了跆拳道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性。场地的变化使得连续进攻成为当今跆拳道运动发展的主流趋势,训练中应强化组合动作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激烈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和成功率。
3.4、新增推踢技术动作的训练
新规则下新增电子护具的采用,电子感应护具是由脚套上的感应芯片与护具进行准确接触,在一定的力度基础上得分,这就使得以往习惯不予确定分数的技术重新得到使用。由于脚套的脚底部分也安装有感应苍片,因此推踢技术也同样符合电子感应护具的得分要求。在比赛中,推踢技术有着发力充分且危险性小,动作距离短且灵活性强,并能有效破坏对手重心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技术动作更加多变的组合,使它成为抬拳道赛场上新的“宠儿”。在新规则的引领下,跆拳道竞技比赛的得分手段也变得更为丰富。
4、竞赛规则的变化对跆拳道训练方法影响分析
在跆拳道新规则的框架下,跆拳道训练方法正朝着全面与多元化方向发展。首先,跆拳道竞赛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高难度技术动作和击头技术动作分值提高,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当中将训练内容进行更新,必须使技术难度的加大贯彻于训练当中,从而丰富得分手段,得到更高的分值。其次,场地的变化就更加要求运动员巧妙运用步伐和弧线游离打法减少出界率,并且由于场地的缩小,运动员必须采用连击组合套路的打法,增加得分率,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训练中加强组合腿法的训练和边界打法的训练。在新规则下,不重视新规则的变化会使之逐渐淘汰,通过竞技规则的变化促使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加注重连续组合技术、高位技术和旋转技术的研究和训练。新规则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比赛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而且大大提升了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
5、结语
跆拳道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动作相对较简单、内外兼修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其技战术训练与竞赛、技术特点、推广模式等都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随着跆拳道运动竞赛规则的不断修订和修改,跆拳道的技战术训练方法、竞赛技巧、推广模式等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与竞赛规则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为了保障我国跆拳道运动的高水平发展,我们应当不断地研究竞赛规则的变化对跆拳道训练方法的影响,研究新规则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来提高跆拳道运动的训练水平。对技战术训练方法与手段做出相应调整,钻研新规则体系架构、适应新规则的发展模式,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技战术方式方法和推广策略,促进我国跆拳道运动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