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与中职体育教育
2018-03-04苏文利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650
□ 苏文利(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广州510650)
1、中职体育教育的含义及其特点
1.1、中职体育教育的含义
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实用型、专业型、实践型的人才,其教学特点也重在应用和实践,对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中职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对体育能力和技巧的实际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活动,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逐渐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2、中职体育教育的特点
(1)双重性。
中职体育教育的双重性主要是由两个模块决定的:一方面,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以完成教学大纲为基础和主要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树立总结,找出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详细教学教案,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这也是所有学校体育教学的共性;另一方面,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以学生的专业课程相关联,充分有效地结合起来,凸显出不同教学课程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和课程的差异化,同时,以体育课程教学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进行,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也是不同学校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2)针对性。
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应用型为主,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结合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将专业课程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得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材施教,从而为学生的后期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用性。
中职体育教学所参考的教学大纲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学大纲,教师在结合大纲的基础上,一定要凸显出体育教学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有效融合。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教学大多是2-3年左右,在第三年时学生就需要进入社会进行实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2、体育游戏融入中职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2.1、体育游戏融入中职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运用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枯燥。随着体育游戏的有机融入,使得教学目标逐渐从单一的节能培养转变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程本身的含义和作用,而是包含了多元化的复杂的对话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与教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综合性对话内容。通过复杂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思想和精神上的相互冲击和碰撞,实现“矛盾的凸显—和谐统一—再次出现矛盾—再次和谐”的无限循环中,这也是矛盾与统一之间的转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对现有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提升,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探索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丰富自身经验和知识。另外,体育游戏灵活运用于体育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出自由的空间进行开放式的发展和进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体育活动的开展富有娱乐性、自由性、开放性。
(2)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枯燥无趣,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态度散漫,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沉闷。将体育游戏有效地融入到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系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热身,采用拉网捕鱼的方法,几人一组,进行比赛活动,看哪个组网到的鱼最多,通过这样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中的拉伤。
(3)有效消除学生的疲惫感。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合理科学的运动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疲惫感,舒展学生的筋骨,有效提升学生的机体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成绩。如果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机体就难以进行正常的修复运转,其体育技能难以得到提升,身体素质较弱;但是学生的运动量如果超出其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觉得身体疲惫,过度消耗体能。因此,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学生的运动量不达标或者超标,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状态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生的运动负荷。
(4)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游戏的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但是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非常容易忽略的一个部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以游戏的方式创造出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2、中职体育游戏教学的原则
(1)游戏组织的目的性。
一节课有40-45分钟,教师通常都是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每一个时间段应当进行什么体育锻炼,都是非常明确的,不同的锻炼时间其目的性也有所差异。例如,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教师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相应的准备,通过热身和准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提升学生的兴奋感。在进行这样的准备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将学生的状态调整至最优。因此,针对不同阶段开展的体育游戏,首先应当明确游戏组织的目的及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2)游戏组织的科学性。
对于体育游戏的组织和开展,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身体素质及相关的体育技能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大纲,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将体育游戏与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价值和作用,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3、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方法
3.1、课前准备
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对每一个体育技能和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尤其是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对运动的量和规则进行明晰了解,同时还应当明确教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所需的教学器材器械,对教学场地进行划分,例如,旗帜、绳子、篮球等等,对场地的划分一定要明晰,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避免场地中障碍物的存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于课堂中游戏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注意对小组成员的划分、场地的合理选择利用、体育设备设施的高效利用以及游戏时间的长短。
3.2、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能力不强,尤其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有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并且对其进行灵活的实践运用,学生的纪律性不强。因此,对于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应当尽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讲解,不仅仅是要学生听得明白,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生动形象,争取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游戏的名称、流程、规则、注意事项全部交代清楚。对于一些有技巧性的体育游戏,教师还应当将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
3.3、课后总结
每一个游戏项目的时间、流程、开展的次数都应当尽可能明确,每一次开展游戏时,如果提前结束或是延后结束,都会对预期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影响,中间的某一个环节必然有一定的不足,长此以往,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情绪,甚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和争执。在开展体育游戏时,通常是由教师充当游戏裁判,由教师对整个游戏活动的公平公正、行为规范进行评定,有的裁判员是由学生担任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也加深学生对相关游戏规则和流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从而确保游戏的正常有序开展。在每一个游戏结束后,教师都应当进行总结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对不足的地方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发扬其长处,不能对学生全面否定,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有效消除学生的疲惫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明确体育游戏的目标,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游戏,做好课前准备,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并且进行课后总结。
[1]黄海滨.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3).
[2]吴来生.浅析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教师,2016(29).
[3]郭建平.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7(17).
[4]王雪松.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
[5]赵荣.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合理化建议分析[J].体育时空,2017(10).
[6]王君林.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17(17).
[7]许建国.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读书文摘,2017(6).
[8]洪金科.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风尚,2017(1).
[9]李青旺.浅谈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