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健身操引入小学体育特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以边疆民族地区为例

2018-03-04李晓通文山学院体育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动作

□ 李晓通(文山学院体育学院 云南 文山663000)

民族健身操一般可认为是在少数民族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整理创编的一系列新型操化运动健身项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操乐化的民族传统音乐为伴奏,以传统民族传统舞蹈演进后的操化动作为主要练习手段,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凸显“操”与“舞”的双重特性,而且兼具健身、娱乐、休闲、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今天的民族健身操已逐步走向成熟。立足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有研究认为,民族健身操具有民族性、传统性、传承性、地域性、统一和谐性及自然纯朴性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事实上,依据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结合小学生对动作学习热情高、能坚持、善表现的特点,将民族健身操作为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很值得探索。

1、民族健身操特点及作为小学体育特色课程的适应性

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民族艺术与民族特色文化的综合体,在新时代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不断洗练升华形成鲜明的项目特色。如今,随着人们的不断认可,不同难度的新编套路的不断增多,有些简单套路可作为小学体育特色课程资源,其健身、教育、审美价值显而易见,而且更容易做到长效、深入。

1.1、“操”、“舞”兼具的动作形式

民族健身操基本动作几乎都能在民族传统舞蹈中找到原型,因此,与民族舞蹈一样,其动作多半源于生产劳动、渔猎、祭祀等民俗活动,技术动作中仍保存有原生渔猎文化或农耕文化烙印,动作结构显得清晰自然,在今天看来有些早期创编套路的部分动作甚至太过简单,但节奏和韵律感较强,体现了原生民族舞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其长幼皆宜的适应性,也是其作为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内容的基础条件。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时“操”与“舞”很难界定,从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及文化内涵上来讲我们可将其称作“舞”,也正是因此,当前在城市广场非常流行的操化动作被称作“广场舞”,因为人们追求的除了健身还有娱乐、休闲、审美及社会交往方面的价值,“舞”则具有更明显的艺术和文化气息。单纯从其动作构成与表现形式看,民族健身操又具有明显的“操”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很多民族舞蹈中都有体现,再者,现代的新编的民族健身操为健身的需要吸纳了很多操化动作。因此,可认为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操”与“舞”是同根同源的,很多动作套路中同时孕育着“操”和“舞”的元素。如傣族新编的“孔雀健身操”,连其命名都是以传统的“孔雀舞”为基础。就操而言,通常会以西方健美操为参照,但健美操动作力道十足、节奏明快、结构统一和我国少数民族舞风格差异较大,而舞蹈则相对柔美飘逸。在“操”与“舞”影响下的民族健身操积极借鉴了二者共同的体育元素,巧妙融合两种体育文化的优秀基因,因此变得更加规范,也更具有健身价值,习练起来也更容易,展现了更明显的艺术性体育特性,符合小学体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1.2、服饰、器械和音乐共同构筑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

民族健身操艺术特色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器械、服装及音乐的民族性与传统性,一般来讲,在比赛和表演时各民族运动员都要身穿本民族传统服饰,配乐也要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在各民族的整个文化构建体系中,健身操表演所需的民族服装及器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化元素,直接传达了本民族的文化迅息,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规定了民族健身操永远都不应脱离的民族性与传统性。民族健身操是体育也是一项艺术,其艺术表现力海边现在面部表情、身姿与动作细节展现、激情的音乐、奔放的热情和充沛的活力等方面民族健身操配乐一般都具有民族传统音乐和现代操乐的双重特征。在音乐选配时应注重旋律优美、节奏强劲、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使其动作充满活力、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能有效提升器艺术价值。也正是这些特征促使其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良好素材,在我国的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文化环境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差异,各民族的服饰风格差异很大,这也就造成了各民族健身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比如,云南彝族的“烟盒健身操”,运动员在表演时都要身穿经过特别加工的彝族传统服装,手持彝族“烟盒”,进而通过动作表演把彝族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1.3、文化形态同构与艺术风格多样的完美结合

体育人类学认为,人类文化的发展遵循由宗教文化经科学文化至艺术文化的一般规律,从文化形态看,民族健身操作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将遵循由宗教体育到科学体育再到艺术体育的递阶式的发展进程,在各民族文化中民族健身操的文化结构基本趋同。一般认为,健身操类运动都是人们在音乐伴奏下以健身为直接目的,采用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操化动作而进行的身体练习形式,是一系列简单实用纯朴大方的操化健身项目的统称,有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动作要求、传播方式及发展趋向。如健美操、韵律操、广播体操、艺术体操、健身操、体操等,这些项目虽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但在宏观上也都具有同构性,因此,正是这种同构性决定了它们作为一个项目群组独特而又相对稳定而的艺术风格,容易被各民族文化所接受并吸纳,在学校开展也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显示出非常强大的渗透力和广泛适应性。但是各民族的健身操因其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不同也注定了他们各自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在音乐元素、动作构成、服装、头饰及挂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因此,各民族的健身操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差异显著。所以,其文化形态的同构性余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是民族健身操项目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2、民族健身操作为小学特色课程的社会文化价值

民族健身操是民族地区共同的体育文化现象,体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小学体育特色课程资源,民族健身操首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必须发挥促进文化生态繁荣、民族文化基因优化、民族团结及社会和谐方面的价值。也正是这些价值使民族健身操在小学课程体系中获得更多助力,为其更好的适应创造文化环境。

2.1、促进体育文化的生态的平衡和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民族健身操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必将进一步为丰富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做出贡献。在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特色各异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能清晰地呈现文化生态学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平衡曾大力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发展。作为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民族健身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创新,而且规格和规则一致,结构也几乎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同繁荣,也为文化创新确立了一个相对规范而科学的范式,对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谐共生、共同繁荣是民族文化生态平衡的基础条件,民族健身操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更是民族传统体育演进的漫长历史和民族的文化传承的清晰轨迹,既风格鲜明、自成体系又与其他类似体育项目联系紧密。据此,可认为,小学体育课程开发可谓民族健身操发展提供机遇,民族健身操的活态传承与繁荣发展必将推动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进步,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共同进步。

2.2、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因的优化

一种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是其文化基因长期影响的结果,民族健身操的形成发展过程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宗教体育经科学体育再向艺术体育发展的过程,也是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因不断优化传承的过程。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的繁育包容和不断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承载民族传统文化功能的同时也在积极吸纳现代体育积极元素,逐步优化民族文化基因,不断孕育新的项目和更新颖运动形式,真正实现跨越式现代化发展。小学校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孩子们在幼小的时候接受健康的民族文化熏陶,并且学会了分享与交流,无疑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民族健身操课程本身就是创新发展了的知识课堂,融合民族传统舞蹈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自然也渗透着创新的力量,也将展现民族文化的张力与包容,所以,小学体育民族健身操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民族文化基因的优化。再者,作为民族文化创新成果的民族健身操更容易和其他相关的校本课程接连,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事实上,民族健身操就是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因优化传承演替的结晶,也必然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优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3、促进“健康中国”纲要的落实及区域各民族的团结

在“健康中国”导向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政策。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是属于区域各个民族的,具有非常强繁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乡村里的孩子们能更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事实上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因此,在当前健身类“操”、“舞”理论的指导下,开发适合小学生学练的简单健身操套路,并通过民族健身操运动的学练,提升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就是为“健康中国”纲要的全面落实服务,也是边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之一。民族健身操运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新成果,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边疆建设服务。

3、结语

民族健身操源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艺术紧密相联,应从多个角和侧面综合认识它。作为在传统舞蹈项目基础上穿行发展的运动健身项目,其健身保健功能是毋庸置疑的。结合国家的学校体育政策和边疆民族地区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不难发现民族健身操对器材场地要求很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其健身、教育、文化、社会价值很值得肯定。也正是因此,民族健身操才应作为课程进行开发,从娃娃抓起,使更多的人、更多的文化接纳它,为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但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目标设置及评价体系构建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1]刘柳.试论民族健身操的创编[J].体育文化导刊,2015,11.

[2]李晓通,张琼.民族健身操运动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的文化学探索[J].文山学院学报,2010,06.

[3]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4]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动作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动作描写要具体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