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提升对策研究

2018-03-04张泽山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课师生体育

□ 张泽山(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450000)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对于正处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会与人相处不但是学生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学生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开放、非功利性、平等、友好的情景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组织形式在单人、双人、小群体、全班之间不断进行转变,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断变换各种角色和地位,师生间、生生间,小群体间的人际交往非常频繁,一节体育课就可以经历各种不同的人际交往。可见,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1、人际交往能力概述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在社会活动中,人们通过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他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意味着一个人能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将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正确表现出来,让他人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理解他人。认知能力,是指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能力,包括通过他人外表和行为来认知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的认识,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现状的认识。控制能力是指个体能在交往过程中根据情境随机应变,调控自己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对感情的调控能力。在当今社会,能否与别人很好地沟通和交往,已成为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1.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阶段,渴望理解和友谊,特别是同伴的友谊。但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特别是心理成熟相对滞后,缺乏社会经验和思辩能力,还不能深刻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对自己也缺乏控制能力,导致此阶段的“成熟与幼稚共存”的矛盾现象。行为上表现冲动,人际关系多变、不稳定,显示自我与封闭的分化,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表现出冲动、害羞、顾虑、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态,此过程中难免受挫,这种失败的体验容易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而独生子女的特殊成长环境,容易养成自私、冷漠、自我为中心、胆怯等心理特点。鉴于此,学校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正确引导他们调整心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1.2、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

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和体育教学中的互动交往三种形式。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主要是指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信息、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活动。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拉近了师生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老师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的思想,接受学习内容,融入到老师设计的情境中。体育教学过程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过程大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动机的形式,是不同个体和不同群体之间展开的竞争。合作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合作既是多种运动项目本身的需要,更是同学之间互相沟通、联络感情、加强人际交往、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同伴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熟悉交往的行为习惯,从而采取有效的交往方式,是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体育教学中的互动交往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

2、体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分析

2.1、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交流的直面性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和交往技巧,在距离的障碍下一般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摆脱了教室相对固定的座位限制,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通过身体的活动参与课堂教学。空间的拓展与变化,使同学间和师生间的接触比其他课程的接触更便利,更直截了当,而近距离或身体接触容易在短时间内打破心理上隔离,实现交往。

2.2、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人际互动频率

教学过程的互动,就是教师发出教学信号,通过课堂活动传输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又反作用于教师的循环递进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师生间、生生间沟通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肢体、情感、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共同面对学习中的问题,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和生生间一节课就要经历多次的互动过程,不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增加了人际交往的频度。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师生和生生间为了交流和沟通,经常要通过语言、肢体、技能正确表达各自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要通过他人的语言,表情和行为来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种表达自己与理解他人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2.3、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合作、竞争和集体意识

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但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特别是在团队之间的竞争,成员间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是建立在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的,合作的优越性体现在个人与他人在一起工作时增加交流,相互信任后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在体育课的活动中,各种集体练习、游戏、竞赛,要获得团队的成功、完成学习内容,需要个体的自我展现,更需要集体成员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个体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学会了调控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学会了在特定环境的妥协和顺应、合作与竞争,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识到了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了集体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3、影响体育教学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际中并没有很好发挥其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作用。原因有:第一、学校或体育老师没有重视体育教学,甚至不少学校的体育课是“放羊式”教学,课堂上放任自流。第二、应试教育模式造成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学习态度,与同学的交往等。在初中,由于体育成绩与升学成绩挂钩,所以体育课经常变成了为考试而开的训练课;在高中,普通考生体育成绩不纳入高考成绩,体育课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或放任自流,或被其他高考科目占用。第三、体育教师观念没转变,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讲解知识,传授知识,缺少给以学生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机会。第四、老师缺乏对体育后进生的关注,使他们在体育课中难以摆脱挫折的困扰,产生自卑的心理而采取一种不积极的“低姿势”上课,这无疑阻碍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往。

4、体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分析

4.1、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

教师要很好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安排学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已有的交际能力、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尽量选择知识性和趣味性合一的学习内容,多采用分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在积极、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友好的人际交往。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观察分析学生的活动,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理智处理学生在交往中出现的冲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2、增提体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内容

在教学中,应改变只注重单个运动技术的教学现象,侧重于运动技术在实践中的实际运用。特别是集体性运动项目的学习,更应注重集体的配合,在集体的配合中提高个人的技术。在内容上可多安排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比赛或表演等学习活动,增加课堂的讨论、合作、提问、评价等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以增加交往机会。

4.3、增加个体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在提问、答复、要求、评价等的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无论是体育尖子还是体育薄弱学生,无论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尽量做到机会均等。同时耐心帮助体育薄弱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注意挖掘他们的长处,保持心理相容,减少他们的自卑和对立的情绪,使之产生成功的体验,增强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在考核和评价时,改变以前以运动成绩为依据的方式,注重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参与,在课程中的情意表现和交往与合作精神。除了教师的评价,也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评价者做到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人格隐私,以推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4.4、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积极引导学生健身和娱乐,鼓励学生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寻找体育运动的伙伴和对手,寻找趣味相投的友谊,增加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5、结论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增加了师生间和生生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体育教学的互动性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体育教学的人际多样性,使学生体验各种社会角色,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的合作性、竞争性和集体性,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化。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是以学生为本,改变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三维健康;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关注个体的差异,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体育课中得到关注,有所收获,在和谐的环境中实现快乐交往。但是,有些地方和学校由于校领到、体育老师的不重视、观念陈旧等原因,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发挥其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孩子走出孤独,摆脱人际危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应是家长和学校重视的课题。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朱万银.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

[5]焦海霞.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猜你喜欢

体育课师生体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