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运动训练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

2018-03-04范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骨骼骨密度骨质

□ 范龙

(山西警察学院培训部 山西 清徐 030401)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新陈代谢的疾病,其特征为骨量的减少,以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骼的密度渐渐变小,形成骨质疏松并导致骨的强度、韧度削弱。因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不仅难以痊愈,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生活作息外,其医疗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更是非常庞大的。

通常影响个人骨密度的因素有遗传、饮食、药物、内分泌、维生素D、抽烟、酒精、运动等,其中运动对骨质量的形成和保持占有极明显的作用。而骨骼就象是我们在银行的存款一样,如果早年我们储蓄的钱越多,而且小心节约使用,我们的退休生活就会越舒适与悠闲。因此,探讨了解儿童的骨密度发展状况与运动训练的影响关系非常重要。

1、影响青少年骨密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骨密度也可以称之为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通常用来衡量骨骼强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通常我们可以用克除以每立方厘米来进行表示。骨骼中包含造骨细胞和蚀骨细胞两种细胞,由于这两种细胞的交互作用,因此有所谓的重塑作用。这也就是意味着,骨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所给予的刺激而有所改变。一般来讲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年龄、性别及身体组成等。这一类的因素影响青少年骨密度约占百分之六十至八十。在一个人的儿童期及青春期时,由于生长激素及性荷尔蒙的快速作用,促使造骨细胞的活性远远大于蚀骨细胞,骨质是以倍数的方式累积。

另一类则为外在因素,包括营养、生活状态及运动训练情况。青少年的骨密度与其年龄大小、身高与体重都成正比关系,一般在12岁后女孩子的骨密度比男性高,青春期女性骨密度较高,并且年纪与体重都是影响儿童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为了倡导及预防骨质疏松疾病认为及早储存骨本是相当重要的事,并建议在儿童及青春期时间的饮食中要补充足量的钙质,因为一般成人对钙的吸收率是20%-40%,但青少年的吸收率可高达75%。由于青少年正值骨密度快速发展的时期,遗传、内分泌、年龄、性别、身体组成、营养、生活型态及运动等,都是影响骨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参与运动训练对青少年骨密度有重要影响,需要增加青少年的运动训练来提高他们的骨密度增长,从而促进他们身体更好的成长。

骨密度的测定通常有多种方法,例如:最常见的是定量CT测试,已被广泛应用有20多年。还有超声波测定骨密度、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和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等等。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们生长发育的外在变化很大,适量的运动对于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影响很大,对骨密度的影响非常的显著,但其,过量、过强度的运动训练并不利于青少年骨密度的增加,例如过量的过长距离的长跑,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增高起到相反的作用。养成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青少年时期达到峰值骨密度,例如:高强度的冲击性的训练、承受一定重量的抗阻力训练、有氧的中强度训练等等。

2、不同的运动形式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情况

骨密度的检测结果可以很好的评价人体骨含量,评价自己骨骼健康状态。骨密度的测定有利于分析各种导致青少年身体骨骼肌系统发育的不完善现象。骨密度(BMD)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青少年时期骨折发生的重要性指标。通过骨密度(BMD)的测量,我们可以选取正位脊柱或双侧股骨来判定,有效的预防青少年不良坐姿,不良习惯的养成。骨骼具有许多基本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身体的支架及肌肉的附着点,因此运动形式的不同对于骨骼系统的发展也就相当重要。然而什么样的运动对青少年的骨密度增加效果最好,众多的学者探讨的结果也不一。由于骨骼的发展受身体支撑度的影响很大,因此承载个人体重的运动,如跑步、登山、举重等,被认为对骨骼是有良好效益的。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脂肪百分比和训练时数上,对于跑步和骑单车的方式的不同上,跑步的人有较高的全身和腿部的BMD,而单车组腰椎则有较低的BMD。可见跑步和增加骨密度有相关,尤其在大腿,反之,骑单车和轻微的减少骨密度也有相互的关联。也有研究发现高冲击性运动比NON或CON有明显的全身和局部较高的BMD;而MED则只有比CON有明显较高的全身和局部的BMD。与CON比起来,所有运动形式都有明显较高的手臂的BMD。而且,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并没有明显的手臂肌力的差异。

有学者在对水球、足球员和健美运动者的研究中发现高冲击性运动(足球)无论在局部或全身的BMD都显著的高于低冲击性运动的选手(水球、健美)。也有学者研究单侧运动冲击(如网球、羽球)惯用手与非惯用手的比较,发现所有的组别右手臂比左手臂皆有较高的BMD,特别是网球和棒球的选手有最大值;在腿部的BMD则男性的足球和网球优势脚比非优势脚有更大的BMD。在对青少年羽球选手两侧桡骨的研究实验中也发现羽球选手惯用手的骨密度和骨含量也都明显的较高,但非惯用手则与一般人没有明显的差异。从众多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承载性运动,即对骨骼冲击性较大的运动形式在提升骨密度的效果上是比较好的,然而,非承载性的运动也并不是全部对青少年的骨密度没有帮助,由于个人的肌肉的伸展和收缩仍会对骨骼造成牵扯的刺激,长期或强大的刺激也会对骨密度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非承载性的运动与骨密度的关系仍必须观察其训练方式、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

3、训练时间长短与强度大小对青少年骨密度影响分析

目前许多研究对训练时间的长短与骨密度的关系仍存在许多分歧,究竟该什么形式的运动,持续多久的时间才会对青少年的骨密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呢?由于骨质的堆积在儿童及青春期时迅速的增加,一直到20-30岁时达到最高峰;到了40岁以后则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的流失,因此就理论上来说,同样的训练强度及训练期的长短对不同时期的骨密度应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骨骼的生理特性,终其一生不断的重塑。但重塑过程中,骨质空腔被新的骨质填满要花费六个月时间。因此就理论而言,藉由运动训练想要达到提高骨密度的成效最少也要六个月,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运动训练时间的长短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原因,但不见得只要六个月就一定能看到骨质明显的变化,就如同肌力训练,要提高最大肌力还是必需运用到超载原则。没有超载的训练或许只能提高肌耐力,对最大肌力的提升却帮助不大。尤其青少年正值骨质快速发展阶段,所以训练期间训练强度的安排更是影响骨密度另一个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运动强度有时指的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强度;有时则指的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强度,例如说,游泳训练达到最大耗氧量的80%,跟举重训练达到最大肌力的80%,虽然强度都是80%,但相信对骨质的影响两者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在探讨运动强度对骨密度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到这方面的差异性。要了解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影响的的程度,造成骨质变化可用机械负荷理论,认为骨质变化可分三个层次过程,即再塑造、塑造和修复过程。当作用在骨骼上的力量达到骨折的1/480-1/120强度时,骨质将会进行再塑造作用,然而当作用的力量达到骨折的1/12-1/8强度时,则骨质进行塑造;而当作用力是在1/6以上时,那么骨质已经达到修复的程度了。可见这里所说的强度是指作用在肌肉骨骼系统上的强度而言。

在一些运动训练的实际例子中发现高强度的骨质远大于低强度,建议要有较高的骨密度最好要有较高强度的训练。短跑者、篮球、足球、武术、长跑和一般流行运动研究的群组显示出运动强度较高的短距离和武术组有较高的BMD,强烈运动和运动经历确实与BMD的量有关。运动的强度确实会对骨密度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而且作用于骨骼上的强度越大对骨密度提升效果越大。但如果运动强度超过身体所能负荷(如造成内分泌失调),那么将对骨质的提升造成反效果,更甚而其它身体的伤害。因此运动强度对骨密度的影响是正面或是反面则必须视个体对强度的反应程度来做判断。

猜你喜欢

骨骼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骨骼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