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院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2018-03-04王恩祥王晓敏曾泳辉施育均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400
□王恩祥 王晓敏 曾泳辉 施育均(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00)
1、前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2018年5月,教育部成立了课程教材研究所,其职能是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拟定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参与组织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工作,参与国家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培训、监测和评估,为地方和学校课程教材建设提供咨询和服务。
从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至今,高校大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但容易出现偏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的情况。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和课程教材研究所可以指导地方和学校课程教材建设,国家层面如此重视教材的相关工作,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地方和学校教材开发建设的混乱局面。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都对学校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由专业的“体育教学指导委员”统一规划与组织编写或审定通过的教材,以此避免和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教材问题上承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下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作为一种教学要素和其他要素共处于一个教学系统中,对系统其他教学要素将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4]。高职教育有其鲜明的特点,高职院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应该立足于体育校本课程体系,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体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校本教材的开发的必要性
2.1、高职体育校本教材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体育教材直接借用本科教材,大多只是加了高职的名称。第二,高职体育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与本科教材,甚至是中小学教材存在重叠现象,没有体现出阶段性,也缺乏区分度。第三,高职体育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职业实用体育的内容缺失或不够丰富;职业健康,特别是职业危害和有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内容缺失。第四,高职体育教材的指导意义不强,教材中有内容的没有开课,开课的没有教材,比如为了迎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增加了冰雪运动内容的教材,在不具备开设冰雪运动课程的南方地区高校是不适用的。第五,教材的编写出版受诸多社会因素干扰,出版商良莠不齐,教材质量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2.2、高职教育培养人才需要
第一,高职教育是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身体素质是“高素质”内涵中基础的素质,高职院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在基础身体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可能就业岗位的要求发展学生体育技能与素质。校本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保障。第二,运动技能迁移是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迁移现象无处不在,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迁移的原理和规律,在实践中运用迁移规律,可以使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实现效益最大化。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运用技能迁移的规律,使学生在运动中掌握的技能对其专业技能的学习产生正向的迁移,比如健美操运动训练提升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在打击乐专业乐器演奏练习的学习中可以产生正向的迁移。
第三,教育部曾颁发《关于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针对高职院校并未出台相关文件,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应该包含职业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体育健康理论的教学中,引入“职业健康”的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能造成的健康危害,从而提高其防范意识和健康能力;扩展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安全教育职能,从运动安全延伸到职业安全,从避免运动伤害迁移到避免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3、校本教材的开发策略
3.1、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与构建
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构建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在校本课程的框架体系内进行。校本课程都是在充分分析学校性质、学生特点、学校内外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因素,在学校领导、校内外专家、教师、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等的参与下,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突显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教与学的基本素材,是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3.2、教材开发的环境
第一,中国地域广阔,南北不同东西差异较大,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依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许多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都很有指导意义,在经济发达区域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与实施,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就会大打折扣。2012年安徽省30所高职高专院校人均拥有室外运动场地面积约为3.86m2,室内运动场地面积约为0.24m2,达不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的最低要求。李磊等对昆明市4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场馆资源调查显示,4所学校的篮、排、网球场数量都不达标,其中一所不到要求数量的1/3;4所学校均没有建设游泳池;仅1所学校有体育馆。
第三,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体现学校当地的文化特色,满足学校学生的文化诉求。比如岭南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发展现岭南文化的龙舟、舞狮等课程;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发传统武术套路或地方特色功夫如咏春拳等课程。
3.3、教材开发的保障
第一,校本教材开发要有充分的学校政策支持。校本教材的开发者多数是凭着一腔热血在研究,这也容易使校本教材开发变成了个人科研业绩和职称评审的材料,从而导致校本教材的乱象。没有学校的政策支持,许多校本教材的开发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没有学校的统筹,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得不到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意见,难以体现出“校本”的特点。
第二,高职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专业的师资队伍一般包含专业的体育教师和专业课的教师,体育教师需要熟悉校本课程的理论、精深的专项运动技能、较强的体育理论能力,专业课的老师需要熟悉学生专业的特点、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及两者对学生身体素质上的需求。
第三,高职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充足的场地设施保障。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时要求,不仅要有充分的师资力量,更要有充足的场地设施作为保障。比如同一专业多个平行班级同时开展职业病预防的实用体育课程,需要多个教学场地才能进行,有些高职学校从中职改制或合并,受限于场地设施严重影响了课程的进行和效果。
第四,高职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的依据和实施对象是学校学生,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成功与否。一些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高,职业实用体育和职业危害预防的内容体现不出其“校本”性,特别是一些专业的职业特点并不明显,职业实用体育内容对其无的放矢。
3.4、教材内容的高职特色
高职体育校本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内容的取舍上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第一,模块化。模块化教学就是打破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根据体育素养的社会需求、个体需求和岗位需求来划分和确定模块教学内容。模块的主题应该鲜明突出,模块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块之间又应该相互联系,体现一定的逻辑性;模块应该以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突出其实用性、灵活性和能力迁移性;模块应该体现终身体育需求、职业身体素质需求和体育人文素养的需求。第二,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高职体育教学,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与模块化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以任务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拆分和重组,形成模块;或者以模块的鲜明主题进行任务设定。
第三,体育技能与专业技能可迁移性。在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中,身体素养应该是最基础的素养,职业实用体育是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实现职业身体素养的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体育相关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对其专业技能潜在的正面影响,比如瑜伽的呼吸训练对舞蹈学生专业训练节奏的影响,和对声乐专业学生气息与发声训练的影响。
4、小结
高职校本体育教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本校体育校本课程体系之上,没有开发校本课程,没有基础的校本体育课程设置,遑论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校本体育教材的开发,必须充分分析学校的地域环境、经济基础、文化特色、政策支持、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等因素,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影响校本教材开发的成功和质量。高职校本体育教材要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身体素养,并关注运动技能和专业技能之间可能发生的正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