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2018-03-04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区三中周秀云
黑龙江省伊春市翠峦区三中 周秀云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季节特征。本课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学习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学情分析:
第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可适当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识记字词。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
3.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说起冬,尤其是东北的寒冬,我们不禁会想起毛泽东笔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但济南的冬天,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的济南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品味济南冬天那独有的景致。
二、了解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2.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 着(zhuó)落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 髻(jì) 水藻(zǎo) 狭(xiá)窄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3.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四、合作研讨
1.课文第一段介绍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这一特点的?
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写“温情”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突出他独有的“温情”,赞赏它是个“宝地”。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的具体描述做了铺垫。
2.课文二、三段介绍的济南的冬天温情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小城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静地睡着。“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突出济南暖和的特点。
3.课文第四段写山上的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学生讨论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按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现了小山的秀气雅致,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
4.课文第六段表现了济南的水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清澈透明。
五、写法探究
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六、小结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平日里,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布置作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伊春的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