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项目教学法在“体育经纪”课中的应用
2018-03-04方雪默
方雪默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3)
1 微项目教学法概述
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1]教师围绕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提供一个真实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3]项目教学法正是这一理论观点的最好诠释。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探究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动学习、思考、参与知识获取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4]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在于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探索、理解与掌握。
项目教学法最早引入香港地区使用,而后在大陆地区普遍开展,在中小学生试行获得一定成效之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在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5]。之后项目教学深入高等、职业、基础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尤其是外语类、工程类、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用广泛[6]。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首先,贯穿教学过程的项目主题来源于实际工作环境,这能够比课堂案例教学、任务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等更具真实性,学生通过对真实项目的亲身经历能够收获更有效的知识经验。其次,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对教师的创新、应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设计实施教学项目时还要考虑学生积极性、创新性与探索能力等,也有助于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最后,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课程中将对项目进行从无到有的创造,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效果的评价等都由学生个人或团队负责完成,有着相对的实践自主性。通过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的体验,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调研能力、沟通能力、协助能力等都有很好的锻炼与提升,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团队任务当中,在此过程中相互沟通、共同负责,以完成共同目标,促进意义的建构。[7]
近年来,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有较多的研究与应用。但项目教学法局限于大多数项目是需要竣工的任务,而任务的成功必需质量、技术条件、数量、性质等方面的配合,在时间和成本上也有一定的局限。[8]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项目周期长、监控力度低、资源需求高、学生参与度低、项目成功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在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应用中,这些问题会更加明显,影响课程进度,教学收效甚微[9]。
1.2 微项目教学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沟通与学习变得快捷、高效。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微博、微信、微商、微电影、微课……这些短周期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甚至影响到社会生产、国家治理与人类文明。在项目教学中,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特点以及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保证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有学者提出将项目简单化、微小化,形成微项目教学法。
微项目教学法(Micro Project-Based Learning)是项目教学法的适应性变形,是将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有效调整,在项目容量微小化、形式简单化的同时,使项目主题鲜明化、内容具体化,在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更有效地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较为完整、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协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
除了集合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微项目教学法还拥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微型、简化。一般的项目战线过长,短则一学期、长则一两年,在课程开展期间,一般最多设置一个项目(甚至无法在正常教学周内完成一整个项目的实施)。同时,项目要素诸多、内容复杂,常超出教学内容主题之外。微项目教学的优势在于,简化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微项目,项目主题更加鲜明、更贴合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实践要求。
其次,学习过程驱动性。教学周期内的多个微项目,在设置时根据教学要求,不仅有其内在联系,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难度上、灵活性、复杂程度上进行逐步提升。学生在逐步驱动的项目过程中,形成导向性的学习目标,激发挑战欲望,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教学高效性。微项目教学以其更符合现代人们生活、学习节奏的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周期缩短、项目的成功率提高、自我成就感提升,最终达到最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2 “体育经纪”课程概述
2.1 课程介绍
体育经纪行业是职业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经纪人作为一个职业,是国家体育产业兴盛的折射,为体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体育经纪人开创球员经纪模式、赛事运营模式、企业与组织体育赞助和营销模式,体育的职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就没有实现的通路和转化的媒介。所以,了解体育产业商业逻辑、熟悉体育经纪业务规律、掌握体育经纪业务操作技能对于从事体育产业运营和研究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为满足体育市场对体育经纪业务的需求,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程“体育经纪”。该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实用性课程。该课程内容根据体育经纪业务特点划分为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组织经纪等。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经纪活动现象及其规律,通过对体育经纪活动中的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和体育组织经纪等主要领域及案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经纪市场有基本的理解,掌握体育经纪的商业逻辑以及盈利模式,同时,通过体育经纪业务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经纪业务实操能力,从而胜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工作的需要。
由于该课程注重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特点,是一门能够起到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热情的课程。学生开课前已基本完成工商管理类的通识课程的学习,即课程要求学生在已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将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合体育产业的商业逻辑、体育经纪业务中的特殊规律,将理论转化成为适应体育经纪业务活动的实践能力,例如运动员无形资产的开发、赛事商业赞助、赛事招商与推广等。
2.2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体育经纪”课程具有重视理论更强调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限于教学形式、教学资源,学生缺乏学习、思考、实践与创新的主动性,学习模式化导致操作与应用能力无法得到锻炼。特别是在体育资源限制的情形下,学生对于体育商业逻辑、体育经纪业务的开展目的、流程、效果缺乏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当中,与体育经纪课程的本意相违背。这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的出现。针对“体育经纪”课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缺乏实践锻炼和创新等问题,微项目教学法是弥补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2.3 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体育经纪活动所围绕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拥有一次性、无形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大多数情况下的运动员转会经纪、运动员参赛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组织经纪、企业体育营销经纪等业务活动,都需要在限定的资源、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次性的任务,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体育经纪业务是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也是行业内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项目学习将使学生更切实地理解理论知识、收获实践操作技能。体育经纪业务活动根据服务对象、资源、目标情况可知,项目规模一般较大,以其作为课堂教学学生操作项目耗时较长、难度较大、内容过于复杂。所以,微项目教学法针对这些问题,指导如何设置适合学生实践以及课堂教学需求的体育经纪项目,在有限的资源下,缩小体育经纪活动的服务对象,分解体育经纪活动的目标,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为每一理论模块设计难度适中的项目,满足课堂教学需求,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3 “体育经纪”课程微项目教学设计及实施
3.1 教学设计
以满足学生创新、实践需求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理论授课,将课堂之外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与精简,引入课堂教学。具体来说,将学生划分成3-5人的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课程微项目。课程内容按照授课逻辑以及体育经纪业务对象可以划分为六个课程模块,学生需要完成课程任务以实现各课程模块的学习,每个任务将根据具体内容分成若干个微项目,学生们将可以在每个模块当中选择力所能及的一个或者多个微项目,以完成该模块的任务要求,实现该模块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中将引入经典示范案例,对学生的体育经纪业务的理解、策划方案的撰写有更清晰的指导(见表1)。
3.2 教学实施
在学生们分组进行创意讨论、方案论证,并在教师指导和监管下进行微项目操作。其中对“微项目”的“微”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首先,项目内容做减法。业务内容尽量单一,同时商业合作对象也尽量在可掌握范围内仅选择一家。其次,项目实施选重点。选择已成功开展的赛事、发展成熟的体育社团或者有一定运动成绩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参与其中的商业开发、宣传推广等关键环节的经纪业务,由此,可以省去赛事筹办、社团组建、运动员甄选等环节。最后,项目结果看参与。以学生参与程度、收获经验、体验感受等评价为主,项目成功与否、经济收益、社会效应等评价为辅,评价学生项目结果。虽然主观评价程度较大,但减少了学生的项目实施压力,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空间,基本达到教学效果。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对项目进行两方面评价:一方面,对项目商业策划案及操作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项目的商业价值、营销策略、执行提醒、实施效果、创新点、难点(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对学生团队的分工、参与度、体会、收获进行自评和互评。
3.3 教学效果
学生听课积极性、参与度和主动性有所提高,学生普遍反馈课程生动、有趣、联系实际,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学生课程成绩有所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项目中,并能够基本找到项目的关键点,例如赛事策划的创意部分、体育组织本身能够发挥的群体健身指导的作用、体育场馆的开放性和利用率问题等。
课堂教学改革除了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在改革过程中,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操作、互动、反馈。对课程模块、示范案例、任务、微项目等做更为周密的计划,尤其是对微项目进行设计。由于教学任务属于必选内容,而微项目属于可选内容,以微项目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模块的学习。故教学模块的设计逻辑应更严谨,环环相扣。教师对课程教学目的、内容、重难点、教材、学生等各方面有着更为准确的把握和更为深入的理解。
表1 “体育经纪”课程教学内容
4 结论
微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将理论学习知识很好地融入实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以及实践应用等综合能力。同时,微项目教学能够很好地避免项目教学法时间、成本等局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当中实现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
当然微项目教学法不能取代和排斥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故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够因此而忽视课堂讲授和教材阅读等。如果舍弃了对知识背景理解、资料收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辨析、论证、推力等任务规约,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意义感,而且会出现大量理解断层等问题。[10]故微项目的设计,需要契合教学大纲,需要考虑学生参与体验,还需要把握微项目的难度,以完整、丰富的学习过程性规约,根据知识类型、模块划分,用微项目来引导学生理解、探索和反思,保证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规范。如若微项目设计不当,学生无法将各模块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最终可能收获甚少,陷入繁琐的学习工作当中。[11]
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创新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但课程内容过于丰富、形式过于复杂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疲惫感,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故形式、内容的创新需要把握好程度。
在践行和推广微项目教学法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实际特点灵活调整,通过接洽一些校企合作资源来形成微项目题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提高微项目实施效率,真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