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风格
2018-03-04卡洛琳琼斯曾桂娥
☉[英]卡洛琳·琼斯 著 曾桂娥 译
这是一张20世纪50年代早期奥黛丽在摄影棚拍摄的照片。这是她首次登台的造型,她自己也颇为喜欢,照片中她留着标志性的短刘海,丝巾上打了一个小结,甚是可爱。
20世纪中期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没有哪个年代的电影像这一时期塑造出如此多的经久不衰的时尚女主角。在这一时期的众多电影明星中,没有人能与英国女演员奥黛丽·赫本所诠释的现代风格相媲美。赫本因患癌症辞世,但她作为电影界、时尚界的偶像标杆地位仍继续享誉全球。事实上,“赫本”这个名字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英语词语,它成为能唤起人们特殊记忆的代名词。时尚的赶潮儿频频用诸如“那太赫本了”这样的表达来描述一款独具韵味的小黑裙、七分裤或百褶裙。与此同时,赫本呈现的荧幕形象是一位优雅的不失天真烂漫的少女,虽然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但不失古灵精怪,她超脱世俗、与众不同,她拒绝被贴上简单的标签。正如她的导演朋友彼得·博格丹诺维奇所说:“奥黛丽的魅力就好比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赫本在公众视野穿行六十载,不管是作为好莱坞明星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她向来是优雅的化身。不管身着纪梵希设计的晚礼服,还是随意搭配独具赫本特色的七分裤、高领衫、平底芭蕾舞鞋,她看上去总是一如既往地完美无瑕。英国近期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奥黛丽·赫本人生最绚烂的时期已经过去六十年了,但她仍然是最受英国人喜爱的时尚偶像。
关于时尚,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巨星的影响力经久不衰、难以模仿和超越。她那昂扬的面庞努力融合纯粹、舒适和优雅,创造出一个永恒的反欧式老练世故的形象,而这些品质恰恰是源于她性格中的一部分。奥黛丽的儿子西恩·赫本·费勒这样解释:“她的风格是内在美的外延,这种美因生活的自律、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对人性的希望变得更具有说服力。”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在比利时出生。她幸免于二战的杀戮,在战争阴影中艰苦成长,恰逢经济高速增长,她又重拾乐观主义精神。和平时期的奋力拼搏和无边的野心对她日后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后冲突的欧洲,尤其对女人而言,生活方式变化迅猛。多亏了战争,女人们在工作上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外出工作的女性在数量上较以往也明显增多。这种更加强烈的自由意识不由分说地也在时尚界刮起一阵旋风,奥黛丽的标志性装扮自然是这个活力四射时代的产品和象征。她的风格完美地展示了男孩的俏皮与女性的柔美、独立与性感的兼容并蓄。王薇拉曾说:“奥黛丽是第一位现代女性。服饰与她的灵魂和思想相互映照,要去协调好这三者,她冒着很大的风险。”
如今,奥黛丽风格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无意识中,以至于我们很轻易地就忽略掉这种打扮的内在革命性。这种反叛最早要追溯到1953年《罗马假日》中奥黛丽饰演的安妮公主,片中男主角是格利高里·派克饰演的美国记者乔·布莱德利。在那个一味追求丰满与曲线美的时代,海报上的玛丽莲·梦露和简·拉塞尔那凹凸有致的身材吸睛无数,但奥黛丽那精灵般的性格、婀娜的身姿和传奇服装设计师伊迪丝·海德为其量身定制的学院风服饰让她毫不逊色。导演比利·怀尔德认为奥黛丽很有潜质,于是让她在《龙凤配》(1954)中出演她电影生涯中的第二个角色。他说:“众多汽车餐厅的服务员成了电影明星,于是演员内部也有了等级划分,电影业出现了真正的干旱。她或许柔弱、纤瘦,可你一旦见到她,你便知道你真的看见了希望。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但是天哪,你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发现它的。”
《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奥黛丽饰演霍莉,乔治·佩帕尔特饰演作家保罗。
凭借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演绎,奥黛丽顺利地迈进电影业并成就了日后一系列经典电影。从1948年到1989年,她一共拍摄了27部电影,其中包括电影史上无与伦比的《蒂凡尼早餐》(1961)。持久的不光是电影,还有她和设计师休伯特·德·纪梵希的合作,《罗马假日》预示了这段终身合作的开端,当她穿着纪梵希设计的晚礼服参加195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时,纪梵希就清楚地知道她将成为他的灵感缪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通过她在电影以及众多的时尚杂志的露面,我们不难看出奥黛丽将束腰裙、小黑裙、一字领舞会裙提升到新的时尚高度,这也为她赢取了1961年国际最佳着装名人榜名人堂中的一席之地。从那时起,她那历久弥新的风格便在时装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个人必定是赫本最心仪的服装设计师纪梵希。纪梵希这样描述道:“她赐予了服装生命,她有套方法将她自己安顿在衣服里,我从来没见过其他人这样,自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突然感觉良好,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激动和喜悦。”我们十分庆幸,这个神奇的力量一直存在,它超出肉眼的可视范围,也超出奥黛丽自己的感知,它激发并鼓舞着我们所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追随着她的时尚步伐并效仿她的风格。
随着《罗马假日》的一炮走红,派拉蒙影业立即着手为他们的新晋宠儿签下了七部电影的片约合作,第一部便是比利·怀尔德的《龙凤配》(1954)。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经典浪漫的童话故事奠定了奥黛丽在演艺圈的地位,为她再一次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一举造就了这位时尚偶像。
在《龙凤配》中,奥黛丽饰演的“萨布丽娜”是一位司机的女儿,父亲为一位房地产商开车,片中她爱上了雇主家的二儿子,而那位放浪形骸的花花公子却从未正眼看过她一眼。但她从巴黎学成归来后,整个人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蜕变,她的成熟自信让他为之神魂颠倒。一件船领鸡尾酒晚礼服和七分裤将她衬托得高挑迷人,脚上的绗缝皮面芭蕾舞鞋让她看上去轻盈自在,头上的薄绸褶皱头巾又为她增添了几分高贵。赫本神奇地成功转型,从一位端庄天真的少女化身成一位时髦雅致的巴黎女人。
电影《龙凤配》(1954)的海报,该片讲述了一个麻雀变凤凰的爱情故事,票房大卖。这是奥黛丽出演的第二部电影,片中她与威廉·霍尔登和亨弗莱·鲍嘉同台飙戏。
即使是那个土里土气的的司机女儿萨布丽娜,她那男孩子气中渗透出的优雅早已初露端倪。
从巴黎归来后萨布丽娜去参加一个舞会,她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她身着纪梵希蝉翼纱丝质礼服,点缀以精致的黑色刺绣,手牵贵宾犬,甚是俏丽可爱。
这部电影标志着奥黛丽与法国服装设计先驱休伯特·德·纪梵希终身友谊与合作的开始。因《罗马假日》(1953)和《龙凤配》(1954)中大胆新颖的服装设计,伊迪丝·海德连续两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当时纪梵希在海德掌管下的戏服部门工作,拿奖的虽是海德,而事实上《龙凤配》中赫本那套惊艳全场的服装正出自纪梵希之手。如果说《罗马假日》让奥黛丽走进了公众的视野,那么《龙凤配》可谓将她时尚俏皮的模样搬上了国际银幕。当灰姑娘萨布丽娜“变形”、从巴黎归来抵达雇主家宅邸时,便立即吸引了由威廉·霍尔登和亨弗莱·鲍嘉饰演的莱勒比兄弟的眼球,他们内心万般懊恼当初忽略了这个近在咫尺的美人儿。
身穿纪梵希的最新设计单品,奥黛丽的出场惊艳四座:一袭白色无肩带束腰长裙的她宛若从云端走下来的仙子,蝉翼纱的轻薄平添了几分妖娆,紧身上衣、裙摆、裙裾上的黑丝刺绣和黑珠钉点缀尽显高贵雍容,层层叠叠的裙裾和裙摆边缘褐色褶皱衬托出她的典雅端庄。正如纪梵希所说:“尤其是当她一颦一笑或是翩跹起舞时,整条裙子好似被赋予了生命。”
两兄弟为夺美人芳心,向萨布大献殷情(两兄弟由威廉·霍尔登和亨弗菜·鲍嘉饰)。奥黛丽看上去腼腆害羞,身上穿的是不久后就被疯狂模仿的黑色船形领缎面裙。
萨布丽娜另一件黑色绸缎晚礼服也十分出彩。这条露背裙左右肩膀两边各有一个蝴蝶结,背部深V开叉延长到腰部,腰身处收紧,裙摆慢慢打开,俏皮与性感共生。然而,这条裙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深挖的袖孔和裁剪得当的一字领口,这一款式开创了一个新的名词,纪梵希解释道:“原来被称作船领的样式在这之后更名为‘萨布丽娜’露肩领。”他说:“奥黛丽十分喜爱这种领口,这样就能很好地扬长避短,遮住了她因瘦弱而突出的锁骨,却很好地凸显了她的美肩。”
奥黛丽出现在火车站那一幕所穿的服装让她光彩照人。当镜头聚焦到萨布丽娜,她在空无一人的月台上独自踱步,优雅美丽却形单影只。她在纪梵希设计的套装和帽子里散发着时尚的气息、震慑众人,一只小型贵宾犬蹲在她脚边,它那银灰色的鬈毛与她的整套服饰色调十分融洽。同一年《名利场》杂志这样描述:“这件长至小腿的牛津灰羊毛粗直棱织大衣,对襟低圆领,腰部收紧,裙摆开叉恰到好处,尽显大气端庄还透露出丝丝女人味儿。”时尚赶潮儿们难免不为之疯狂。
该电影编剧欧内斯特·莱曼也因他那灵性生动、妙趣横生的剧本荣获奥斯卡提名。他说:“我难以想象在之前的电影中像这样竭服装之功用来打造电影画面的,这是一个真正的突破。《龙凤配》中的服装确定了她在人们心目中时尚鼻祖的经典形象。当然,她在《龙凤配》中的穿着打扮对她日后饰演的角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她没有亲自去巴黎找纪梵希,她也许拿不到《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角色。
赫本正在酝酿下一个场景的拍摄心情,她需要将一个悲伤、时尚的萨布丽娜在空荡的站台上茕茕孑立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一身素雅的纪梵希套装,搭配一顶纯白色的帽子,看上去冷静智慧。
不久后,“奥黛丽效应”随处可见。正如20世纪50年代纪梵希的导师德雷达·米尔所说:“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在模仿奥黛丽,模仿她的发型、她的一颦一笑、她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想成为翻版的奥黛丽·赫本,她所创造的远远不只是一个电影形象,她成了一代人的化身。”她受到圈内的广泛认可,这让她轻松拿下《战争与和平〉(1956)的片约。
她的经纪人库尔特·弗林斯将她的片酬提到35万美元,在那时,这样的高价毋庸置疑将她确定为世界上最高片酬的女明星。她对此感到不安,对经纪人说:“我不认为自己值这样的高价,这不可能,请不要对外这样宣传。”这部由托尔斯泰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由她与当时的丈夫梅尔·费勒联袂出演,电影口碑毀誉参半,准确来说是一部票房毒药。然而这部电影给奥黛丽带来的事业的低潮并没有持续很久,同年拍摄的《甜姐儿》(1957)大获成功,算是及时的救命稻草。
这是一张《甜姐儿》(1957)的海报,这部风靡一时的浪漫音乐剧由弗雷德·阿斯泰尔和奥黛丽·赫本领衔主演,斯坦利·多南执导。
这是在《甜姐儿)(1957)的拍摄片场,奥黛丽正准备下一场景她在巴黎杜乐丽花园中欢快奔跑的戏。戏中身为模特的她正要进行封面拍摄,她身穿一件黑色纪梵希盖袖裙,头戴一顶黑帽,手上举着气球,快乐洋溢。
《甜姐儿》是好莱坞一部经典的音乐舞台剧,由殿堂级大师乔治·格什温和艾拉·格什温作曲,《雨中曲》的导演斯坦利·多南执导。该剧背景设定在高雅时尚的杂志世界,全剧展现了巴黎都市生活和纪梵希女装的完美融合,紧紧抓住了新兴垮掉一代的颓靡风格。奥黛丽饰演的书店店员乔·斯托克顿泰然自若地经历了从小店员到时尚模特的转变,她的表演令人心情愉快。“巨星的诞生”那一章节的描述实则是一个精妙的暗喻。生活总是仿照着艺术,这无不预示着她的一举成名。在电影开头,斯托克顿打理着格林威治村的书店,她是一位轻松自在、时尚而不自知的店员。一天,机缘巧合,她被一家杂志编辑相中,这位编辑和一个温文尔雅的时尚摄影师(该角色由弗雷德·阿斯泰尔饰演)策划将她打造成一个满怀自信的封面女郎。导演多南清楚地认识到她时尚偶像的定位,他确保在浪漫的巴黎拍摄外景时观众能欣赏到她每一个漂亮的姿势。其中一张照片是她穿着一身短款套装,头戴一顶草帽坐在游艇上钓鱼的场景,塞纳河的美景衬托着她的闲适。还有一张是她身穿一条黑色盖袖裙,头戴一顶黑帽,手上举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欢快地跑过杜乐丽花园,巨大的色彩反差营造出一种更为强烈的青春盎然气息。最令人惊艳的那张照片是当她穿着红色的抹胸缎面礼服搭配同色的纱质披肩以胜利女神的姿态从台阶上欢快地跑下来时,她身后的红色飄纱迎风飞扬,她的热情瞬间充斥了整个罗浮宫。
奥黛丽饰演乔,她身穿纪梵希朱红色礼服,黑白碎花散落点缀,落落大方,在巴黎与她的摄影师男友共度浪漫良宵。
她身上有一种高雅的魅力,但经典的“奥黛丽”风格亦给人一种标志性的假小子气,例如她钟爱的高圆领毛衣配上黑色七分裤和皮便鞋,以及后来成为奥黛丽标志性的米黄色双排扣大衣无不走着中性路线。但这并不是否认华丽的晚礼服让她成为巴黎午夜聚会的焦点,那是一套精致的高定纪梵希朱红色礼服,搭配双白色长款手套,尽显典雅。但在《甜姐儿》中最华丽的服装当属那套纪梵希婚纱,它努力兼顾婚纱的经典美感和超现代的时尚元素,裙长及胫骨,宽下摆的白纱,上装腰部窄紧,与奥黛丽钟情的平窄领口相得益彰,白色面纱别在奥黛丽的高髻上用一个小小的蝴蝶装饰结堪称完美。这款婚纱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婚礼上红极一时,这毫不意外。
拍摄《黄昏之恋》(1957)时,奥黛丽与《龙凤配》的导演比利·怀尔德再度合作,该片延续前一部电影的风格,让观众大饱欧洲时尚服装的眼福。片中奥黛丽饰演一位涉世未深的学生艾莲·夏弗,她有着浑然天成的学院气息和女性独特的迷人气质。
《黄昏之恋》(1957)中奥黛丽饰演一位衣着笔挺的大提琴演奏家,她对服装的驾驭能力从此可见一斑。她让这样一套男孩子气十足的粗花呢正装夹克和裤子同时兼具可爱、性感和优雅。
与之前的电影一样,纪梵希服饰的登场迎来了电影中的时尚高潮,艾莲穿着纪梵希高级女装现身歌剧院,她身穿一件白色细网眼花边长舞裙,腰间别有一个青绿色的真丝蝴蝶结。但最经典的是那裙摆微张的印花棉质背心裙,以及她一直青睐的棉质条纹七分裤纽扣领衬衫以及精美的糖果色针织开襟羊毛衫,这些单品秉承着对日常服饰的考究,这就要追溯到《罗马假日》中的日常装扮了。这些别具一格的打扮逐渐浓缩成典型的奥黛丽风格,不仅如此,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赫本款,全世界女性痴迷于模仿赫本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