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苏轼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2018-03-04徐子涵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贬谪品茶

徐子涵

(内蒙古师大附中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1)

1 苏轼诗词中的饮食文化探究

1.1 闲适惬意的品茶之趣

苏轼是一个天性嗜茶好酒的人,湖州、眉山、儋州、杭州等,都是苏轼所生活的茗茶之乡。在苏轼众多诗词中,都深刻描述对于茶的冲泡、与品赏,甚至对茶的采制,都有很多生动、细腻的描写。关于对茶采制的描写,苏轼曾经以杭州城外的茶色为主要观赏对象,将其漫山遍野的美丽表达得淋漓尽致、颇为生动。在《月兔茶》中,苏东坡对“玉兔儿”进行形象的描述,玉兔儿就是一种小风茶,也可以称之为小团月,因为其茶饼与圆月比较相似,因此而得名。在诗词中,苏轼将玉兔儿比喻为佩玉,集中体现出玉兔儿的珍贵,将个人对于茶文化的热爱表现得非常细腻,表达自身对玉兔儿的喜爱。

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苏轼也对茶进行一定深度的描述,将个人品茶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全部表达出来,作者认为,品茶的快乐超过遇到佳人,品茶让生活充满无限的愉悦,给人无尽的快乐,那种快乐,胜似佳人。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品茶之趣描写得非常生动,品茶的乐趣,在苏轼诗词中非常常见。苏轼结合个人的实践真知,将茶的采制、鉴赏等通过美好的诗词表现手法,充分凸显出来。在宋代,部分缺乏道德理念的商人常常使用经红油淋过的绵纸来包裹茶叶,一些不懂的品茶人常常以为这就是好茶。苏轼在大量诗词的描述中指出,好茶采摘的过程,胜似邂逅于乡间佳人,需要好好雕琢,细心琢磨,不需要使用膏油来涂抹。在诗词中,苏轼也将茶比喻成人,用来感慨人生命运的起起伏伏,表达各种人生感慨。

1.2 愉悦豁达的好食之乐

除了品茶之趣味的描写,在苏轼的众多诗词中,也呈现出作者的好食之乐。荤食在苏轼诗词中也比较常见,且成为苏轼的一大爱好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古代,达官贵人们最大的政治官场实力,并非家财万贯,也不是凌驾于万人之上,而是在自己所辖范围内,保证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一直以来,苏轼都是廉洁的重要代表,其政治清廉,将百姓生活看得比自身生活还重要。不管是在顺利的仕途上,还是在贬谪的地方,苏轼都可以与老百姓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融为一体,并从当地民间创造并挖掘就很多美食。

对于荤菜的创造,苏轼非常具有天赋,能力超群。用苏东坡之名来命名的荤菜不胜枚举,例如,东坡丸子、东坡肘子及其东坡肉等,这些荤菜在宋代民间,广受老百姓的欢迎和青睐。虽然有的荤菜没有用苏东坡之名来命名,但是与苏东坡的关系也非常大。在荤菜的创制中,宋代的地域文化特色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呈现出宋代良好的兼容并蓄文化。通过探究苏轼诗词中的好食文化,不难发现,在宋代众多的文献记载中,很多富贵人家都不食猪肉,因为在宋代,猪肉价格是所有荤食中比较便宜的,无法将富贵人家的高贵身份体现出来。然而,对于百姓来说,因为烹饪技术具有局限性,常常无法吃到可口的猪肉。苏轼在贬谪到黄州后,亲身烹饪,将东坡肉创制出来,美妙绝伦的荤食颇负盛名。

1.3 豪放逸气的饮酒之欢

自古以来,酒茶都是文人墨客的宝贝,很多文人墨客认为,酒茶可以涵养身心,治疗百病,还可以修身养性,在北宋时期,很多文人墨客都深刻地明白医疗的重要价值,很多医家也通文,并以此为俊雅。在当时众多的文人墨客中,将医学与文学进行密切结合的人,苏轼是重要代表。在苏轼诗词描写中,将酿酒、品酒及养生密切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机融合,并在宋代年间流传出很多佳话。在苏东坡的《东坡酒经》中,将作者的酿酒心得充分表达出来,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整个酿酒过程的感受,还有酿酒的重要操作步骤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该作品对于后世酿酒工艺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后世众多的酿酒工艺中,很多人太借鉴苏东坡的酿酒心得,打造优质的酿酒工艺,酿制出醇香浓厚的酒。

对于酿酒,苏东坡拥有别具一格的体验,在《超然台记》中,苏轼描述“脯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从诗词中可以得出,苏东坡对于自然事物的认识,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物外的格局。并擅长于分析食物的制作方法,加上自己的独家配方,形成很多种类的的美酒。例如,万家春、橘子酒、洞庭春等,都是苏轼自己酿制而成,富含个人独特的酿制经验。这些酒大多属于药酒的范畴,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饮用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因此,苏东坡提出,饮酒可以养生和强身健体,健全人的体魄。就很多诗词中,将作者对于酒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苏东坡尊重生命、关注个人身体健康、热衷于养生,在文人雅士中,他对于饮酒的喜爱,超过一般人,用饮酒来表现百感交集的人生,领悟五味杂陈的生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流传至今,成为佳话。

2 从饮食文化中分析苏轼的人生态度

2.1 远离浮华,享受宁静

在古代,“茶”是文人墨客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精神境界的良好享受与体验。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在苏轼的诗词中,曾经多次描写到饮茶和品茶。其实,品茶不仅仅只是品茶,更多的是在品味人生百态,品味人生中的五味杂陈。众所周知,苏轼是一个仕途生涯多次不得志的人,在很多诗词中,表达出苏轼对于政治官场黑暗的厌恶。想要逃离黑暗的政治官场,去寻找自身宁静的精神家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彻底抛弃世俗,远离政治官场的黑暗与险恶,这往往只能作为一个理想,很难得到彻底的解脱。因此,苏轼只能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诗词描写中多次提及饮茶,来表达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真正懂得品茶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宁静并享受宁静的人。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很显然,茶就是苏东坡的精神寄托,就是其人生理想生活的重要表达。集中体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甘愿享受宁静的美好生活态度。

2.2 高瞻远瞩,达观开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在苏轼诗词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表达,酒是文人墨客七件宝之一,在古代的各种场合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物质。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真正忧愁的人,并不能通过喝酒来达到解忧的目的。但是,因为苏东坡拥有博大的胸襟与宽广的胸怀,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在各种人生困境中豁然开朗,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因此,其可以达到借酒消愁的目标。饮酒,饮的更是一种心境和豁达。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的人在逆境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最终沦为生活的奴隶和逆境的顺从者。而有的人可以乘风破浪,可以将逆境当做人生的一种体验和美好经历,并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苏东坡恰好属于后者,在饮酒中,充分体现出趋势乐观开朗的胸怀,还有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苏东坡一向以豪迈的胸襟赢得许多人的赏识,在对酒文化的描写中,这种良好的胸怀与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

2.3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除了茶与酒,苏东坡还创制许多荤食。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很多以苏东坡命名的荤食,都是苏东坡在贬谪的过程中独立创制出来的。古代政治官场的险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贬谪的事情,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大多数文人墨客的政治官场仕途生活都充满很多坎坷。在遭受贬谪的过程中,很多人失去人生斗志,变得非常消沉和失落。苏东坡虽然心有不平,对于人生三次大贬谪感到不甘心,但是这并不影响苏东坡及时行乐的人生心境。在贬谪中,苏东坡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进入百姓的生活中,独立创制美味佳肴,并与百姓一同品味,极大体现出苏东坡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人生终究不过几十载,人的一生,往往充满太多的坎坷,苏轼的官场仕途坎坷不平,多次被贬谪,但是在贬谪中的收获颇丰,不仅享受人间美味,而且还巩固了自身的诗词成就。

综上所述,在对苏轼诗词饮食文化的分析中,从茶饮食文化的角度来看,苏轼高洁自重、淡泊名利;从酒饮食文化的角度来看,苏轼乐观开朗、心境豁达;从荤食的饮食文化来看,苏轼深知人生真谛、明确及时行乐之道理。

3 结语

好食之乐、饮酒之欢、品茶之趣,在苏东坡诗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对苏东坡诗词饮食文化的分析,字里行间呈现出作者良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为人处世的豁达与开朗。通过对品茶之趣的记录,可以看出苏轼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儒雅的文人气息。从诗词中的好食之乐,可以窥探出作者苦中作乐的人生观念。而在饮酒之欢中,更多呈现出苏轼的养生理念,对于医学与文学融合的热爱。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贬谪品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天下第二泉
品茶
雨夜吟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