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实践与专业教育教学“错位”问题探索

2018-03-03欧阳林舟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错位专业素养

欧阳林舟

摘要:在社会工作教育与一线社会服务之间存在错位现象。一线社工实践者强调社工基础素养先于专业素养,但课程要求的专业素养没有在社工毕业生那里得到应有的养成和展示。同时,学生所喜爱的实践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得不到满足,“放羊式”实习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好。避免这种现象的途径是改革专业教育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服务实践的融合。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教育;专业素养;基础素养

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社会工作承担着基础—服务型社会治理的角色,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要求。为此,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要求社会工作教育者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究竟什么样的社会工作者才是符合当前社会工作服务实践要求的?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社会要求的入职水平?为培养与一线实践相对接的社工人才,需要进行哪些教育改革?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全国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阵地——S市的社会工作行业展开调查,对社会工作机构内管理人员、督导、一线社工、社工实践者、政府单位负责人及与社工实践有着直接接触的有关人士进行重点访谈,将社工一线要求与当前社工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和反思,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工作服务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错位发展

(一)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要求更迫切

一般来说,职业人员的必备素养可以分为“专业素养”和“基本素养”。在对S市社工机构负责人、社工督导、一线社工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发现,他们期待社工两类素养齐备(如图1),社工的“基本素养”包括社会服务态度和基本能力,如工作主动性、沟通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文案写作等一般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则包括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专业素养的要求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可得到体现,而“基本素养”的要求则不仅仅如此。

在调研中发现,一线社工实践者把“基本素养”或一般职业素养放在首位,把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等职业素养看成是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实践的基础,是进行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活动的条件。如“首先是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首先是看重态度,怎么表现,对社会工作,对社工行业的投入感,和表现出来的热情,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程度”。同时,S市的社工行业被实践者们定位是“创业期”,认为一线社工有责任建构自身的角色,主动性是这个特定时期必备素质,符合创业、创新的要求。

此外,社工的“沟通协调能力”被一线实践者们排在专业能力之前,因为社工需要协调服务对象、机构、工作单位等不同利益方的关系,需要借助许多社会资源来协助案主,需要很好地处理不同关系,良好的沟通是获取资源、赢得服务对象信任、获得机构认可的基本素养。对社工沟通能力和主动性的重视,其实是一个客观工作环境要求的体现,因为社工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借助许多的社会资源来协助案主,并且社工在实际场景中会接触到不同的单位,使得社工需要良好地处理不同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工作。

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许多的一线服务社工及负责人都认为社会工作專业毕业生难以做到一毕业就胜任一线服务,需要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再学习。

“社工来到岗位上之后,他需要根据他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再结合现实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然后再去针对性地补充他欠缺的知识。未来,他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他所面对的个人问题、社会问题、群体问题会越来越多,那么他需要加深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给他的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服务。”

S市社工行业并没有完全建立起自身的服务系统,更多的是需要进驻到其他服务单位开展工作,这种“嵌入式”的工作方式,需要社工在开展服务时适应新环境。社工需要良好的适应能力,首先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熟悉用人单位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实现与环境良好的融合,这是非常关键的。

“社工先不讲专业性,需要先适应,如果让社工干活,专业性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社工要先接受原本的、观察他、接受他的模式,再去做专业。如果社工都不知道链接资源,企业要你去做几场活动,你说不要,我要做专业服务,这样就根本建立不了服务。”

不同社工及机构负责人对合格社工有着多样性的表述,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情景建构的过程。总而言之,S市社工实践者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包含两方面:良好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素养。其中,主动工作是拓展服务的基础,沟通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被排在专业能力之前,作为良好融入工作环境的首要条件;社工专业认同感、专业价值理念、社工理论和专业知识、技巧则应综合运用,体现出社工服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人才培养中,专业素养内化不够,基本素养教育被忽略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10门必修课,各高校以这些课程为主干设置社会工作本科教育内容。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了三部分:价值理念(价值)、理论与实践知识系统(知识)和问题解决技巧(技巧),教学以理解、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为基础,传授有关的理论和知识,训练相关实务工作技巧。这次调查的受访对象全部是在S市从事社会工作的实践者,他们毕业于各高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尽管调查反映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有些社工还有不符合实践要求者,但是,多数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己的大学教育的知识框架与s市实践的要求基本匹配。

“我觉得大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匹配实践的,就是说社工的知识点,知识内容比较匹配,比如我印象深刻的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保障、西方社会理论、小组工作、心理咨询课程等等,教会了我可以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也有同学在认可专业课程的同时感到遗憾。endprint

猜你喜欢

错位专业素养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议国开教师专业素养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动物的错位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