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英语优等生的培养的必要性
2018-03-03韩珍珍
摘 要:在日常课改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对“英语优等生”这个问题讳莫如深,甚至避免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话题,仿佛谈到英语优等生就意味着教师个人觉悟低下,甚至可能以为教师将学生分成三流九等,从而严重影响教育平等。实际上,我们对“英语优等生”这个说法是有误解的。本文从英语优等生的范畴、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理论层面的策略出发,试图抛砖引玉,为中学英语教学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优等生;培养;策略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队伍中,存在一些将学生根据成绩划分三六九等的情况,但是,笔者认为,这仅仅是极少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英语优等生实际上指的是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敏捷,认识问题深刻,空间想象力强,处理问题方法独特的学生。更多的情况下,教师会在教育教学初期试图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英语优等生,这是符合国家、学校、家长的愿望,也是对孩子未来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英语优等生”并非隐含歧视意义的词,反而是充满正能量的。
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英语优等生”正名
首先,“英语优等生”是相对于“学困生”而言的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能否认它。
因为学生个体自身及外部成长环境的差异,加上教师的能力限制,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英语优等生和学困生也是一组相对而言的概念。而学习成绩在这里就起到很大的作用,换言之,学习成绩确实也是评判是否为英语优等生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在学校中,有英语优等生的存在是客观的,我们不能否认它。
也许有人会对这个标准提出质疑:马云、马化腾等人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英语优等生,难道我们现在敢说他们不优秀吗?笔者可以从社会统计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样本不等于整体。马云等人只是个案,换言之,我们敢说那些学习相对不好的同学都能成功并为最出色的人吗?反过来说,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最终都是碌碌无为的吗?显然,学习成绩好的人能成功的概率要更大一些。因此,英语优等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得承认。
其次,英语优等生并非固化的,而是流动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英语优等生。在任何学校,英语优等生都不是某个集体或者个人所专有的,或凭借外力就能实现的。放眼望去,任何班级,英语优等生的外在情况都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有人说,学习是当前能突破阶级固化的唯一手段。也许,这样的说法过于武断,但是对于大部分来自一般家庭,甚至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尤其在高中毕业之前,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最公平的事莫过于是学习了。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变成英语优等生,并有机会进入更好的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更好的人生。
再次,英语优等生应该是正能量词汇。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语言即思想”。前已提及,只要学生足够努力和用心,是极有机会成为英语优等生的。因此,英语优等生理应成为学生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尤其是高考依然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引导好学生,给他们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理由和动力。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又进步了,那么“我”也依然是个英语优等生。英语优等生应该是一种正能量的存在,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英语优等生塑造成一个学生群体的标杆。
二、我们走了太远,却早已忘记了出发的目的——英语优等生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笔者认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必然是实现教育的公平。所谓的教育公平,并非千篇一律地整齐划一,因为绝对的公平或者平等都是不存在的,因此只能是相对的。每个学生的最佳状态也应该是“人尽其能”。以英语为例,每个学生因为个体能力的差异,而造成学习水平不等。所以,我们教育公平更应该是在强调学生个体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开发。包括英语在内的优等生的培养是我国践行教育公平的体现。
其次,笔者认为,只要有人必然存在某方面水平高下的差异。从高考开始,选拔性考试已经拉开了帷幕。中学是国家培养优秀和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的目标并非培养千篇一律的庸才,而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各行各业的接班人。高中階段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理解力最活跃的时代,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再次,英语是工具,但更是世界性语言。就从当前国际上各个高端领域发展的情况来看,英语世界确实有很大的话语权,自然,很多最新知识的出现也是以英语的本文的形式出现的。如果我们没有较好的英语读、听、写的能力,我们与整个国际社会的差距已经被语言隔绝开来,何谈发展?
三、高中英语优等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首先,潜移默化地改良学生的认知方式。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独立认知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一直到高二就基本趋于稳定。高一到高二这两年,学生认知方式的变化最为明显,具体特征为开放、好奇、好胜等。开放在学习上具体表现为对问题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更善于从多角度思考,有些甚至对教师的课堂提出了开放要求。好奇主要指的是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及探索和挑战精神。好胜则指的是对自己有目标,孜孜不倦,不怕吃苦。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可以适当引导和积极培养的。
其次,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适当地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得英语优等生的培养前景更加广阔。
再次,词汇量的多少也是衡量英语优等生的标准之一。语言类的知识的学习前提是词汇的积累,换言之,对于英语优等生来说,大量积累词汇是必不可少的路径。
总之,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最原始、最基本的积累都主要是在中学实现,而关键转折阶段也就是在高中。至于英语优等生培养的具体策略,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得先自己想明白,过了自己心理这一关,明白我们培养英语优等生的初衷和目标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标又是什么,才能做好。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英语优等生认知方式特点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1月.
[2]杨笑沛.高中英语成绩英语优等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调查.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4月.
作者简介:韩珍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