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及保养
2018-03-03李文生
李文生
【摘 要】机械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机械发挥出最好的性能、实现生产力的稳定提升,体现其最大价值。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机械的故障维修、清洗、检验等几个角度谈一下我的思考,旨在为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机械维修;保养;策略
一、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与工程施工建设中,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于机械设备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加,机械维修与保养费用不断攀升,在工业生产与工程施工中效益比重也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与工程施工的管理者,对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管理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切实、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没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制定高效、合理的机械维修与保养计划,导致维修配件积压浪费、维修与保养费用超额、机械使用效率低下等。其次,虽然建立了维修、保养、采购方面的相关制度,但没有具体细化、量化,责任模糊,执行不力;机务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机务管理者没能在维修、保养等环节强化监管力度。在采购、加工配件中,错买,多买或购买质次价高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工不能一次到位,导致二次购买、重复加工,使成本增加。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材料浪费严重无谓地增大了人力、物力费用开支。最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需报废机械和破旧机械的继续使用,使机械故障率大大增加,造成维修与保养成本不断上升。
二、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方法
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其维修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修理相关零件等方法来使其正常运行。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类:
(一)恢复配合性质类
1.调整法。
一些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零件松动、原始配合间隙过大或过小等。这时,可采用调整螺栓紧度、调整垫片厚度等来对原配合件的配合关系进行调整和恢复:但在修理过程中,不对相关配合件进行任何加工,只是通过各种途径使之恢复到原始的配合间隙或相关标准。
2.修理尺寸法。
对一些较为贵重的机械等件进行修理时,通过可对其进行机械加工之后最大程度地恢复其几何形状,但其尺寸可能在修复的过程中变小面形成一个新的尺寸;此时,则需要将与之相对应的配合件加以更换或是经过加工使之与前面加工后的责重零件加以配合;并使该配合件的配合间隙完全恢复到初始间隙状态。
3.补充零件法。
补充零件法适用于对配合件的各个相关零件均予以重新加工整开处理;并结合修理尺寸法对其中的一个零件进行合理的扩孔或者是缩径:再将其中的配合件补充一个同样质量或材料的衬套:并利用过盈压入或是焊到原零件上之后,再通过加工整形,直至与相感配合件吻合,使其最终的配合性质达到原标准。
(二)恢复零件尺寸和形状类
1.焊接修复法。
焊接修复法就是充分利用金属原子间的扩散和连接作用将分享的金属焊件重新焊接成为个整体。而在机械零件的修复法,常用的有补焊和堆焊方法;不过这也需要根据断裂和磨损零件的实际情况和材质而定。
2. 电镀、喷涂法。
对于一些磨损不严重的等件还可以利用电镀法来实现金属在磨损零件表面上的沉积,以达到修复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喷涂方法将熔化后的材料喷数在零件粗糙的表面上,进而形成一层较为牢周的机械结合层。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
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只有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检测和提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专业技术,选择正确产品
企业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过程中,必须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运用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不断探索和创新更有效的方法,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思维有效性。
四、修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采用科学合理的修理方法,减少或尽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拆卸。對有故障的零件和相关件,修复或更换,安装前都应做必要的检查,以防止故障重复出现。防止“治标不治本”,“以应急代维修”等现象。
2.对重复出现故障的零件,要查清原因、分析原因要全面。决不能认为某个零件损坏了就是那个零件的原因,更换了那个零件故障就算排除了。一定要查清零件损坏的真正原因,再进行安装以保证机械的可靠性达到彻底解决的目的,以免造成“小件”好坏不重视,因“小”失“大”导致故障增加。
3.要重视拆卸零部件的清理和清洗(越是精度高的零件,对清洁度要求就越高),零部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会经常发生,加速零件的磨损和损坏,降低机械原有的精度和可靠性。
4.杜绝将维修禁忌抛在脑后,造成隐性故障的现象。维修人员要充分了解维修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发生,从而影响机械的维修质量。
五、机械设备的保养
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并完善保养制度。施工企业应该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定期保养、检查、维护制的措施,依据各级保养规程贯彻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做好保养,才能降低机械出现故障率,进而使维修费用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结语
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企业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将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确保机械能够有序的运作。
参考文献:
[1]李桂红. 施工机械使用与维修管理的优化[J]. 装备制造技术. 2009(03)
[2]吴永体.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130.
[3]谢勇一,唐林,张翔.《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
[4]田奇.《建筑机械使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5]孙书鑫.《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