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模式创新

2018-03-03周叮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4期

周叮波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中国与东盟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增长迅速,但一直以来中国都处于贸易逆差状态。由于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方式存在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等不足,跨境电商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产品贸易方式的转变与创新,但现有的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存在模式不明确、质量标准化难和供应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等不足,大大制约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跨境电商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不断改变与创新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要从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F2B模式、实施移动端跨境电商模式、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建立海外仓、完善跨境物流体系等方面促进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模式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跨境电商 农产品贸易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经贸间合作广泛深入,双方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相互投资数额逐渐扩大。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制度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市场逐渐开放,并顺利实现了双方近6000多种农产品零关税,大大促进了双方农产品贸易额的快速增长。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频繁, 2017年,东盟已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第九大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国家同属农业国家,双方之间如何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加强农业合作,加快各自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实现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增长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障碍

东盟市场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近几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间贸易额不断增长。从数据上来看,200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80.07亿美元,2007年就突破了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0.16亿美元,至2011年达到了244.58亿美元,突破了200亿美元大关。截止2015年,双边的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305.61亿美元,突破了300亿美元大关。从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2006年仅为30.54亿美元,至2012年达到了101.00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至2015年增长至147.55亿美元,实现了2006年出口额的近5倍增长(见表1)。

然而,尽管中国实现了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的快速增长,但一直以来,中国都处于贸易逆差,2006年贸易逆差仅为18.99亿美元,2006年至2012年期间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至2012年逆差达到了60.4亿美元。可喜的是,随着中国农业综合改革的推进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再加上农产品贸易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至2013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贸易逆差也下降至29.7亿美元并一直呈下降趋势,至2015年贸易逆差仅为10.51亿美元,创2006年以来贸易逆差的最低水平。

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具有竞争性和互补性的特征,同质性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同时,由于传统农产品贸易方式存在的不足带来的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以及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發展,传统农产品贸易方式必须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式的转变。2016年6月,国务院召开政府常务会提出,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要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开放性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的主要模式

(一)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近五年,中国跨境电商的贸易额一直保持30%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分析: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25.88%。与之相反的是传统外贸模式表现欠佳,动力和活力不足,跨境电商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电商贸易也开始得到逐步稳定的发展。相比中国和欧美等国家而言,东盟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东盟国家的电子商务份额在总零售额度中所占比例不到1%,而同期的中国、欧洲和美国的比例却已达到了6%至10%。随着东盟国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对跨境电商认识的不断加深,跨境电商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高潮时期,未来几年,在线零售额增长率将达到25%。中国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东盟跨境电商市场空间。

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中国高度重视东盟国家跨境电商市场的开发与建设,通过积极打造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和能力。2015年9月19日,广西商务厅和广西防城港市政府在南宁共同举办了中国-东盟金融跨境电商合作与发展论坛,来自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云聚一起共商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金融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等议题,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将带来跨境支付的发展。2016年12月,由中国贸促会与东盟各国工商会倡议建设的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截止到2017年9月,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运行良好,东盟国家在该平台贸易品种达1166种,累计对中国成交达到了123万单,销售额达2607万元人民币。2017年9月12日至13日,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互利共赢发展,建设好中国-东盟跨界互联、创新发展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以“共享丝路新机遇,共创电商新愿景”为主题的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电子商务峰会在南宁举办。

广西利用优越便利的区域优势,积极发展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跨境电商业务,大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群,不仅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跨境电商交易额也稳步提升。近年来,广西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基地的建设。2016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1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0亿元,约占广西年度进出口贸易交易额10.4%。2015年3月,广西宇岸弘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跨境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上线不到四个月的交易额就已超过五千万元。可见,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空间和前景都十分巨大。endprint

(二)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的主要模式

和其他大多商品一样,目前农产品跨境电商主要有B2B、B2C、C2C等模式。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2C(Business To Customer)是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以网络零售业为主进行在线销售。目前国内B2B出口综合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国际站、京东全球购、敦煌网、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等,还有各类行业专业出口平台,其中,Alibaba.com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境B2B平台。B2C的出口平台主要采用亚马逊平台,和阿里国际B2C(阿里全球速卖通、淘宝海外、天猫进口)。

B2B和B2C两种模式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分析B2B中的B和B2C中的B,从规模上看,B2B中的B,偏向于厂家或者省级、一级代理商等有一定实力的供应商,而B2C中的B,范围更广泛一些,也可能是一个小店;从库存规模能力看,B2B中的B库存规模更大一些,产品的库存和调度能力较强。再从2B与2C的区别来看,2B的B用户集中于企业,公司,或者个体商户,而2C的C用户更多的是终端的消费者,因此,在2B中的B就有可能扮演了B2C中的B角色;2B用户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而2C的用户更注重购物的体验;2B的批量采购数量大,消费金额高,而2C订单满足个人需求,金额较小;2B与2C的用户开发与粘性也不一样,2B的客户开发难度较大,但一旦开发成功粘性较好,客户稳定性高。

2017年,广西已经积极引入了至简云图、阿里巴巴一达通等龙头电商企业落户,京东、敦煌网、软通动力、蚂蚁洋货、深圳环金电商平台也已签约进驻。跨境电商平台的引进为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产品出口东盟国家的贸易方式,也促进了农产品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和农业技术的创新。2016年4月,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与此同时,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揭牌。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后实现了对34个国家的出口业务。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出口电子商务模式不明确

从目前跨境农产品出口的B2B、B2C、C2C等电子商务模式来看,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在农村的普及,许多农产品生产者都开始纷纷自建网站或者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既可以直接销售给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经营企业,也可以直接销售给东盟终端消费者。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特性带来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单一化,需求多渠道融合的农产品渠道创新是改变传统销售单一模式的有效路径。从销售渠道来看,如何让产品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到达消费者,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以中国通过跨境电子模式出口东盟农产品为例,如果采用B2B出口模式,则因为农户或中小农民合作社对东盟农产品需求市场信息的不了解而带来交易频率和交易量小,必然会使得交易成本的上升,采用B2B的风险就较大。如果采用B2C和C2C出口模式,也同样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过高的风险,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出口农产品结构来看,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以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为主,进口则以植物油、水果和薯类为主。其中,水产品、水果等需要冷链物流来配送,植物油等商品价低量重。无论采用B2C或者C2C,都会导致单次物流运输费的高成本。因此,从现有的几种模式来看,都不是完全适用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的模式。

(二)跨境电商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较难

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全国众多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来看,交易量远远达不到预期,整体上都不是很成功。尽管由于农产品交易的环节繁琐,程序复杂,交易成本较高等问题给农产品电商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但由于农产品在生产环节中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和技术标准规范性不够,以及在流通中的流转环节多、流通主体多和物流标准化差,尤其要经过多次的商品化处理和运输周转,从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化很难建立起来。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不健全和物流标准不规范会严重影响最终达到消费终端的农产品质量,尤其对于生鲜产品的物流体系建设更为关键。同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际的标准化要求相差悬殊,无法有效接轨,大多数农产品都未能达到国际标准,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外市场遇冷并时而遭受退货等风险。比如,美国大豆和玉米等转基因产品曾一度遭到诸多国家抵制,日本、韩国等国家希望从中国进口,但中国的大豆和玉米产品质量不高,达不到欧美等国家的国际标准。追溯历史,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的工作,并累计完成了1056项的农业国家标准,各省市地区也完成了6000多项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整体上陈旧和滞后,与市场需求脱节,与国际标准脱轨。同时由于我国自给自足农业经营模式和散户经营方式,标准的执行也存在走形式的问题。

(三)跨境电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由于农村市场区域受限、出口物流配套环节不完善、农户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体系建设还相当不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交易中众多供应链环节的存在使处于供应链两端的农户和顾客之间信息沟通不流畅,再加上农户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率不高,买卖之间的商品信息难以对称,有效的商品信息不能高效率地在供应链条上进行传递。农产品供應链物流体系主要存在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配送质量无法保证等主要问题。物流配送效率低主要体现在当前的农产品的运输模式较为陈旧,运输方式较为单一,运输路线相对较远,从而导致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时间较长,产品损耗较大,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成本。同时,由于农村的区域问题,农产品物流配送地点受限明显,会大大影响物流的配送效率。物流配送质量无法保证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较高,储存水平较低,运输时间长,无法有效对运输的包裹进行全程追踪。同时,大多数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由于冷链物流技术的落后及普遍应用度不够,很多国际物流公司难以达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要求,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在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度还较低。农产品从揽件到最终货物到达最终消费者,需要经过多次转运,包裹的破损和丢失时有发生。endprint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跨境出口电商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F2B模式

从交易成本来看,现有的B2B、B2C和C2C三种模式都会带来农产品交易成本的上升,会削弱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市场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为了有效降低农户或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风险,必须创新农产品出口电商模式。F2B模式可以较好规避上述风险,可以有效弥补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农产品市场供给有限和效率低下等方面的不足。F指农村各自分散的农户,B指农产品经营企业(销售商),要实现F和B之间的有效对接,必须经过中间C(Cooperation合作)环节,即农村中自发形成的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见图1)。合作社扮演了多种角色,发挥了多重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阶段能有效对接产销之间信息,为农户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和电商知识的培训;在农产品销售阶段又扮演了中间销售商的角色,可以较大规模的按照市场需求组进行销售,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流通阶段利用第三方物流把农产品传递给消费者,通过对产品进行包装、分类和派送,减少物流损耗。

(二)加强技术移动化建设并实施移动端跨境电商模式

为了更加适应手机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必须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移动化建设,大力开发跨境电商APP终端,实现移动互联网在跨境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通过移动互联网购物的消费者的数量节节攀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用户比例均超过30%,而中国、印度等发展国家的比例也达到了15%以上。比如著名的Wish商户平台是一个成立于2010年的硅谷C2C移动电商平台,利用智能推送技术,能精准地为APP客户实现点对点的服务,推送客户喜爱的商品,Wish的精准营销不仅提高了客户的购物体验,也实现了卖家营销额的快速增长。Wish的成功充分表明了未来移动互联网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趋势和潜力。Wish的电商发展模式其实也是一种私人定制下的销售,私人定制将是未来消费者的主流购物方式。因此,农产品跨境电商模式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创新,不断加强移动端跨境电商模式的开发与利用。

(三)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并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强与东盟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促进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只有高度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诸多环节的标准化建设,才能促进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可以为人类的健康发展增进福祉。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鼓励跨境电商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自建质量标准体系,进而倒逼农产品生产商和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品质。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农产品在跨境电商中的出口份额。据统计,“十二五”末中国“三品一标”的农产品数量已经达到了10.7万个。

一要加强对国际农产品标准化的研究,并从立法层面制定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能与国际市场接轨;二要对农产品在选种培育、区域试验、播种、施肥、收割、加工、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监控,对违反质量标准的农产品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查的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研发,也可以通过引进的方式把国外先进的检验设备强制运用在农业部门,并推广到农产品的农户和生产企业。以生鲜水果为例,大小、重量、色泽等外观不一;外观损伤,口味不稳定等是其最常见的非标准化表现。日本农户通过运用先进的近红外光谱等无损检测仪器测定出水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当含量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就可以进行采摘,采摘后又通过近红外和机械、激光的分级,就可以做到水果大小、色泽和甜度的统一。目前,中国也正开始引进并在农产品种植中应用技术支撑的标准化体系,2015年11月份,云南天天果园引进新西兰Compac InVision水果分选设备,通过光谱测甜仪对其命名为“橙先生”的冰糖橙进行分拣定级,每颗橙子都被贴上明确的甜度值标签。2014年,天天果園销售额已超过5亿元,同比增长150%,2015年通过光谱技术的引进后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

(四)建立海外仓并完善跨境物流体系发展

目前农产品的物流模式主要包括邮政业务和国际快递、第三方物流模式、垂直类农产品跨境批发零售平台模式、口岸主导型物流模式等。邮政业务因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是目前主要的物流模式,而国际快递适用于出货时间短、价值高的生鲜类产品,目前为农产品跨境物流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少。农产品跨境电商的物流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东盟不仅陆路相连,且水路相通,必须加强陆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鲜产品的配送效率。其次要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要加强物流信息的采集、分类、物流单据的传递、跟踪、反馈等全套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实时掌握农产品的物流动态信息,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物流成本。再次要大力发展海外仓,创新特色物流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传统的冷链运输都面临较大的产品风险,因此,大力发展建设海外仓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点,对农产品也同样适用。建立海外仓不仅可以帮助电商企业降低成本,也可以让国外消费者更快捷地收到产品,大大缩短了交付时间。

参考文献:

1.林锦.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创新[J].闽江学院学报,2017(1)

2.石少春.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7(2)

3.狄昌娅.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困境与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2)

4.刘远震.中国-东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和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