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探讨
2018-03-03谭雪燕巫德富
谭雪燕+巫德富
内容摘要: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呈现出商贸流通服务需求趋势不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业态发展速度较快等特征;同时也存在农村商贸流通业商贸网点过于分散、商贸流通主体发育程度不高、商贸流通业体系不顺畅等问题。为此,基于新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了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五大策略:即创新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协调发展城乡商贸和各类流通主体;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加大农产品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实现农村商贸流通业开放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共享劳动成果。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农村商贸流通业 发展策略
新发展理念内涵
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及实施提供了战略发展方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时期,需要全面把握五大理念的发展内涵。一是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创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其中,制度创新是整个创新发展的核心,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为其他类型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以中心枢纽的作用将各类型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新体系。二是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存在多方利益关系,加之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时期,存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因此,在新发展理念中,应主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社会关系,协调城乡、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更为深刻的内涵是协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以此发挥社会主义整体优越性。三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循环性和再生性。尽管我国很多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有限,加上我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过度开发,忽视了环境保护,这种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的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破坏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发展理念中将绿色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战略选择。四是开放发展。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不断加深,任何国家不可能独立于全球化之外而保持繁荣发展态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红利不断釋放,但开放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完善内外协调、引资与引智并举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策略,不断强大我国实力。五是共享发展。让劳动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劳动人民是社会发展动力源泉。但由于制度上的一些不合理安排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得部分劳动人民无法充分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影响社会公平。因此,在新发展理念中,发展是为了人民,并且需要依靠人民,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劳动人民共享劳动成果。新发展理念的五个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断良性互动、建构发展,无论是产业创新或制度创新都离不开协调和开放发展,在开放中也离不开创新,同时注重让劳动人民享受开放发展的成果。
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
第一,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求趋势不明显。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一方面,城镇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带动农村商贸需求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规模下降,导致了农村商贸需求反而降低。在此,利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来反映农村商贸的变化情况。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77元,到2015增加到11422元,净增加了4445元,年平均增速高达13.1%。但收入的快速增加并未给恩格尔系数带来较大影响,5年内,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1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33.05%,年均降幅为1.71%。收入水平变动与消费水平的变动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第二,全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和流通体系建设的加快,商贸网点在农村得到不断扩大,原来只有在城市中才有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开始走向农村。当前,我国农村已经基本形成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并列发展,各村级经销商为重要补充的立体网络流通体系。“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国各乡镇和村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商业中心为龙头,乡镇综合商业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社区)直营连锁店为基础的三级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借助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服务平台和阿里巴巴平台,实现了农商对接、互联,农产品在网上交易已经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借助“微商”这种销售渠道,全国很多乡镇打造农产品的微商圈,丰富了农贸流通体系。
第三,全国农村商贸流通业态发展速度较快。在全国“万村千乡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大型商贸企业为主体,涵盖农村生活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以及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流通网络。当前,我国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发展速度较快,连锁超市和专业市场等新兴业态的需求也日益明显,乡镇及以下的生活消费品经营的连锁率达到30%,生产资料经营连锁率达到65%,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农村地区消费理念转变的驱动下,各类便利店、超市、专卖店及直营连锁店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完全取代了夫妻店和代销店在农村商贸流通中的地位,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地区商贸业态模式。
农村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商贸网点过于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居住分散,对产品需求也较为分散,且批次需求量小,造成了农村商贸流通网点布局不够集中。很多偏远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广大农民群众的购买力得不到有效集聚,导致流通企业的投入高,利润低,打击了其向农村延伸的积极性。传统以供销社为主的渠道已经与发展环境不相适宜,农村商贸流通业已经进入了低壁垒、低层次、个体商业遍地开花的阶段。endprint
第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体系不顺畅。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地方政府对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农贸市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经营环境较为恶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很多偏远地区的农贸市场仍然以路边摊或简易棚为摊点,设施简陋、规模较小,老百姓购买和出售产品都不方便,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得很多大中型物流企业难以深入到农村腹地开展商贸物流建设。
第三,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发育程度不高。首先,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和运销大户为主,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低,商品流通并未突破以经销、杂货店为主的流通格局,加之农村购买力比较分散,导致农村商贸流通企业扩张较为困难。其次,由于农村存在“低散小”的流通格局,导致企业分散经营,因而失去了在交易谈判中的主导地位,无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再次,农村现有的经营方式和业态较为落后,连锁经营的方式尚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且缺乏农村市场的销售经验,难以达到相应的规模效益水平。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
(一)创新发展:建设农村商贸流通市场体系
首先,创新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消费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连锁超市的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期货市场,形成完备、高效、覆盖面广的市场网络。一是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以大城市或中等城市为核心,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区域性的市场为主干,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产地为补充建立初级批发市场,形成管理制度和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大力度规范农产品集市,消除露天摊位式的农贸市场,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加工市场向超市、菜市和便利店终端配送。三是加强农产品大宗期货市场建设。
其次,创新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通过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建立一套符合农贸流通体系发展要求的监管制度。一是规范市场经营主体行为,健全价格协调机制,形成农用生产资源有序的大流通。二是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用于调节市场供求。三是建立流通主体的信用管理体系,若信用不合格将取消企业行业准入资格。
再次,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和物流管理。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互联网+商贸物流”的发展要求,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当向B2F(Business To Family)模式发展。这一模式涉及到两个流通主体,超市和农户。这种模式与一般的农超对接方式不同,农户既是连锁超市的供货方,又是连锁超市的消费者,同时连锁超市与农资企业可以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交易成本。一是创新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企业、农户和消费者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信息互换,企业进行产品宣传,消费者和农户可以发布供求信息。二是创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大型企业自建物流系统,小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战略合作,并与各社区零售店、超市和农村小卖部对接,实施本土化策略。
(二)协调发展:协调城乡商贸发展和各类流通主体
首先,协调城乡商贸发展。一是统筹规划城乡商贸网点布局,以连锁形式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将城市商业对接乡村商业网点,完善商业网点体系,放开对新型农家店布点要求的限制,但建设标准不能降低。引导有能力和意愿的农村小卖部改造为符合标准的新型农家店,有效提高农村消费环境和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做到绿色发展。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水陆空交通建设,特别是农村城乡公路网络建设,加快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汇聚,形成互通有无的交通体系,为农村商贸物流的顺畅流通提供通信网络,促进城乡融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农村特色的商贸中心、专业市场,形成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其次,协调发展农村各商贸流通主体,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电商企业、农资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四类流通主体,借助这四类流通主体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发展连锁超市,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规范其发展,发挥超市的点多面广和配送优势,搭建农超对接平台,鼓励大型连锁超市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并创新对接机制,形成长效稳定的对接模式,使其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二是大力发展电商企业,构建一个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全国性农产品网络教育平台,提高商贸流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此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三是加强對农资批发市场的改造和第三方涉农物流的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规模化经营,需要现代化物流能力,因此需要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物流企业发展农产品代理、商业配送、流通加工等多环节增值服务,提高农村商贸流通业的物流专业化水平。
(三)绿色发展: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可持续发展。农村商贸物流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扶持,实现农村商贸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相关核心企业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核心批发市场和零售商,重点扶持涉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社区零售商业的建设。二是统筹农产品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商贸市场布局,促使不同区域间流通市场及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全国各地区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现状,重点建设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业产品和消费潜力较大的涉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问题。三是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公益性市场运行机制开展试点,加强对外资企业进入商贸流通业的安全审查力度,增加在流通渠道中的价格控制权。四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商贸流通发展基金,鼓励其与金融、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担保机构向农村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拓宽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endprint
(四)开放发展:加大农产品贸易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是通过开放发展,改变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然而,近来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发生了较大转变,从贸易出口国转变为贸易进口国,农产品进口的数量和品种都在增加,这给我国涉农产品批发市场带来了巨大商机,很多涉农产品批发市场开辟了专门的摊位和柜台。二是引进、学习国外先进商贸流通管理模式。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发展不仅要引进商品,更需要通过开放发展引进新的流通模式,向国外部分商贸流通经营者学习,引进先进的流通模式。同时向国外批发市场学习,创新经营目标,完善经营性设施;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三是通过开放发展,获取农产品商贸物流技术和设施。农产品商贸物流技术和设施是我国的一个短板,我国物流企业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第三方物流占比较低,物流设施方面经营缺乏,农产品进城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因此,通过开放发展,在农产品商贸物流方面,进一步开放、引进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农产品物流管理经验。
(五)共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共享劳动成果
一是改变单一的农产品商贸流通结构,特别是出口结构,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各地区根据当地特色,打造地域品牌,在国内、国际上形成良好的口碑,以此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粮食补贴,稳定并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贴种类,通过补贴引导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种植。三是采取不同的商贸模式,借助互联网,采用平台型商业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让劳动人民共享劳动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谛,关博.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2.杨守德,赵德海.农村商貿流通业市场化发展阶段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
3.冯俊.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6(1)
4.贾晓燕.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6)
6.赵伊娜.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