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手与魔鬼教育方式”素材运用指导

2018-03-03李艳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董卿林清玄天性

李艳娟

【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林清玄小时候读书很差,考试常常不及格,他的父亲并没有因为他的成绩而着急,后来林清玄也认为孩子不用那么努力。而央视主持人董卿的父亲对董卿却是“魔鬼教育”,董卿稍微能识字就要每天抄成语、抄古诗,不但如此,天还没亮,董卿就被从床上提起来跑一千米,除此之外,董卿的父亲还不准董卿照镜子。

对于这两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你怎么看?是赞同林清玄父亲的“放手”式教育,还是赞同董卿父亲的“魔鬼”式教育?还是认为两种教育方式折衷一下更合适?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看法,阐述你的理由。

【名师题解】

这则材料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角度一:赞同林清玄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为孩子的成绩差而着急,不逼迫孩子,只是在等孩子慢慢长大,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应有的幸福感和充分的自由。事实证明,后来林清玄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有名的作家。

选材小贴士:这个观点的素材突出教育孩子要顺应天性,可以找现当代的文化名人,比如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形,也可以找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如《病梅馆记》中养梅的人按照社会上的审美观点把顺应天性生长的梅变成病态,这与父母不顧及孩子的成长需求而随意安排孩子们的人生有什么区别呢?《种树郭橐驼传》中讲的种树的道理又何尝不是教育孩子的道理,树和孩子一样,要顺应天性生长。

角度二:赞同董卿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能让孩子虚度时间。董卿的成功,她在诗词大会以及其他节目主持中所呈现出的诗词人文方面的深厚素养,她身上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含蓄内敛的动人气质,都与董卿父亲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许多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少不了大量刻苦的练习,没有外力的帮助,贪玩的孩子很难坚持下来。而且,成长中的人难免会迷茫甚至犯错,需要成人的引导和修正。以爱为基础的严厉,才能真正取得子女教育的成功。

选材小贴士:这个观点的素材很好找,因为太多的名人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一定要严加管理,否则没有办法成材,就如同树苗一样,我们要对其进行修剪,不能让旁逸的斜枝影响了主干的生长。钢琴家朗朗小时候如果不是父亲逼迫他弹钢琴,现在就不会被美国权威媒体称之为“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

角度三:赞同折衷的家庭教育方式,既不能像董卿的父亲那般严厉,也不能像林清玄的父亲对孩子听之任之。一味严厉,会给孩子留下很难抹去的心理阴影,伤害了成长中的孩子,甚至影响孩子一生;一味顺应孩子天性,也会让孩子没有边界、深感迷茫,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利。宽严相济,孩子方能身心俱健。宽严相济需要家长理性地爱孩子,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还需要家长不断学习,努力成长;更需要家长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适时引导,及时扶正。

选材小贴士:这个观点是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的观点,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应该学会辩证思维,我们从合情合理的角度来说,林清玄和董卿的成功无疑都是个例,我们不能将他们的成功当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这个观点的选择要综合前两种观点的素材,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庭教育在宽严问题上要把握合适的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所以采用这个观点其实是可以取巧的。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不管就是最好的“管”。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母正辛辛苦苦地酝酿着孩子的悲剧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者孩子的成长苦难。实际上,我们的父母在和自己作战,用自己的奋斗来击毁自己的目标。”父母限制孩子的自由,实际上是制造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某些时候会导致“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

素材点拨:这则材料属于名人名言,可以用于作文中的道理论证,证明父母对孩子的放手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还可以营造更好的亲子关系,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也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在“放手”的教育模式下也成才了。

推荐素材二: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素材点拨:这个素材是很好的正面材料,可以论证第二个观点,从柳氏教育法可以看出,董卿父亲的教育方式是自古以来大多数父亲采用的教育方式,我们生活中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也是这样的道理,父亲严格要求孩子了,孩子更易于成才。

推荐素材三:文艺男神李健说:“开挂的人生是从找到兴趣开始的,一个人倘若不能从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兴趣,生活的意义就丢掉了大半。”这个说法对徐静蕾来说特别适用。徐静蕾的父亲在徐静蕾童年时对她要求非常严厉,而她也非常感谢父亲小时候对她严格的要求,她说:“我觉得小孩子还没有自主能力,你在小时候稍微逼着他学点东西,哪怕让他多读一些书,其实对他的成长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后来,徐静蕾并没有走父亲期望的人生之路,她考上艺术学院,当演员,当影视制作人,都是她后来发现的兴趣,也是在童年养成的克制下逼着自己发现的真实的自己。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放手”教育和“魔鬼”教育相结合的素材,正因为有徐静蕾父亲小时候严格的教育才有了她性格中的克制,而她长大后没有走父亲期望的人生之路,又是因为父亲的“放手”教育。但实际上,这两种教育不是截然分开的,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endprint

【素材演练】

严慈并济,方为良好的家庭教育

河南长垣一中 刘晓玉

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是像林清玄的父亲那样对孩子的成绩很“慈祥”,还是像董卿的父亲那样“严苛”?我觉得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应当走中间路线,既要有“慈”,又要有“严”,这样才可以做孩子人生中合格的导师。

父之严者,规矩以方圆。

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同样的道理,父亲严格要求孩子也更容易让孩子成才。我们可以看出董卿的父亲给董卿规定了很多的规矩,要抄成语,要抄古诗,要跑步,不准照镜子,正是这些规矩,才有了董卿后来在诗词大会上的游刃有余和大放异彩。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欢束缚,如果没有这些规矩的引导和规划,有太多的孩子会随意生长,往往是给的爱多,教的规矩少。嚴格的家庭教育就是一把无形的剪刀,修剪着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使其中正、挺直地长成参天大树,劲枝傲长空,俯首瞰众生。

父之慈者,琢玉以细工。

现在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历猛烈的风雨。孩子从小接受的是赏识教育和兴趣教育,即便是父母给孩子报了良多的兴趣班,但是也往往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父母不想让自己小时候的教育在孩子身上复制,于是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有求必应,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还可以稍加严厉,但是祖父辈就不愿意了,觉得对孩子不够好,甚至有的还会因此而触发家庭矛盾。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习惯了,就更愿意接受林清玄父亲的教育方式,父母良言相告,教育孩子顺应天性,循循善诱,和风与细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以精雕细刻之慢工,琢璞石为通灵宝玉。

严慈并济,教子以成材。

任何事物都不可以走极端,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正如林清玄的父亲和董卿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我们不加分析只照搬林清玄父亲的教育方式,恐怕孩子将来没有办法成为优秀的作家;同样,我们如果严格按照董卿父亲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社会上的流浪孩子会成倍地增加,即便是董卿,在回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时也不禁泪流满面。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既猛虎啸吟,又蔷薇盛开,唯有严慈并济的家庭教育才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面对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家庭教育,我们既不能对孩子完全采取“放养”的“慈爱”,我们也不能“压榨”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让孩子每分每秒都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为人父母者,当为孩子计深远,做到严慈并济,既还孩子快乐的时光,又给孩子画好方和圆!

【教师点评】

综观本文,其亮点有三:

1.观点明晰,体现了良好的思辨性。本文先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完成了题目给出的第一个任务,认为林清玄的父亲和董卿的父亲的教育方法都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家庭教育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不搞形式主义,不能一刀切,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适应其中的某一种方法,这体现了作者很好的辩证思维。

2.结构安排合理,前后照应。文章开头与结尾照应得很好,第一段提出观点,最后一段又回应观点,开头的引用与结尾段的化用遥相呼应;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也很好,三个分论点句式一致,有一种整饬之美。

3.语言典雅,有表现力。作者在阐明自己观点的时候采用了分论点的形式,分论点又使用了文言句式,而且每个论据段的结尾处都回应了论点,语言简洁又有表现力。

不足之处:

1.开头段可以再简洁一些,议论文强调开门见山,可以用简练的语言直接切入论点。

2.中间三个论据段说理性强,论证性稍弱,在论据的拓展延伸上略有欠缺,影响了内容的丰富和主题的深度。

编辑/于智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董卿林清玄天性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董卿的宝贝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