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罐“拔”出中国力量

2018-03-03汪应钦

当代党员 2018年3期
关键词:本草中医药文化

汪应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传统文化一旦注入中国梦的血脉,便如虎添翼,平添出无比巨大的底气。

拔罐,就是一个证明。

增强文化自信:民族的“身份证”与国家的软实力

2016年,里约奥运会。

“飞鱼”菲尔普斯夺冠,拿下第19枚奥运会金牌。《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似乎比金牌还亮:《菲尔普斯身上的紫色斑点是什么?拔罐成奥运亮点之一》。

我觉得这不是一条寻常意义的花絮,而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含义。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认知认同,甚至是中国文化的一次胜利。

刮痧与拔罐都在传统中医范畴。电影《刮痧》,是最早启发个人“文化差异”的教程。这种差异,其实称得上文化冲突甚至文化对抗。尽管故事本身为冲破困境指出了明路,那就是诚恳与爱心。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理论初成。唐朝开始,中华医学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中医讲阴阳平衡,强调辨证施治,而西医讲酸碱平衡,强调精准治疗。二者之间,一个讲文化,一个讲科学,本是对立的统一。现实之中,“科学”与“文化”似乎总在对抗。就中医药本身而言,也是辉煌过后显现沉寂,宋、元以降,中医没落,《本草纲目》就有“为往圣继绝学”之义。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药阐释生命奥秘的哲学基础。“中医”二字,释义就让人“蒙圈”,被外国人称为“秘术”“邪术”不足为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来点简单的。“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一般中国人,一眼看出门道,而外国人,还是“蒙圈”。

但是,可以“不看广告看疗效”。

美国体操运动员亚历山大·纳多尔,展示拔罐印记时说得明了:“这就是我一年来保持健康的秘密,效果比我花钱寻求各种治疗方式要好得多。”他直接印证了中国民间那句“拔上一罐,病去一半”。

“中国邪术”不是邪术,是奇术。网友说得好,“洋人”怎样叫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收下他们的膝盖并让他们写个大大的“服”字。

彰显文化力量:发展的动力与创新的生产力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

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中医故事:“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屠呦呦獲诺贝尔奖,打破多个纪录。诸如: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实现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屠呦呦这位八旬老人,文化底蕴十分了得。在一般人看来,到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演讲,至少得讲讲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之论,或是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然而她用这个题目定调:《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这是“科学”的态度,这态度释放着善意。

“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传播好中国文化。师徒相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亟需讲好中医药故事。

有本书,《1999,不战而胜》,其中有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有部纪录片,《本草中国》,展现人与本草的对话,讲述中国人用敬畏与回馈延续本草之命,以爱与继承传递本草之情,以执着与专注守护本草之魂。

传承传统、吐故纳新、面向世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具有博大精深强大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当有勇气,当有担当。

屠呦呦在瑞典的“科学”演讲,结尾却是“文化”,意味深长。老人家吟诵的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坚守文化责任:世界的黏合剂与华夏的凝聚力

文化的力量,是国家的重量,民族的分量,社会的体量。说话有人听,有人爱听;说话有人信,有人笃信。这就是国家的“脸面”。

2017年,一位黑人中医突然火了。

这位“迪博士”迪亚拉来自马里共和国,他放弃欧洲留学机会,到中国学习中医,成为中国首个外籍中医学博士。他熟知中国文化,写得一手汉字书法,开着中医处方,操着一口“重庆言子”,受到病人尊重。在重庆市中医院,笔者也曾多次见到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外国学生,他们奔着中医而来。

在一个很受关注的新闻栏目“逐梦他乡重庆人”中,进入媒体视野的,至少有三位在外国工作学习的中医:一个叫郭久春,夫妇俩将中医带到英国拉夫堡;一个叫马寿椿,应邀前往美国西雅图讲学,获评华盛顿州中医针灸学会年度风云人物;一个叫马蕾,愿意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尽一份力量。

文化自信,需要消融对抗,认知认同;文化自信,需要讲好故事,传承传播;文化自信,需要戮力同心,文化输出。

重庆卫生界至少有两支队伍被冠名为“中国政府医疗队”:一支负责应急救援,曾经千里驰援尼泊尔抗震救灾;一支负责援外,常年援助多个国家。

2017年援外医疗队较火的一条新闻是:重庆医生黄警锐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一名两个月大的女婴成功摘除脑部巨瘤。女婴的母亲恳请黄医生给女婴取名,黄医生给孩子取的名字是:“木兰。”

笔者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象征意义。

中国医术、中国奇术、中国妙术、中国仁术……一串串中国符号,自信满满,扬帆远征。

(作者系重庆市人口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草中医药文化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