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路径
2018-03-03于丞
于丞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在现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研究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阐述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借助详细的指标体系及因子模型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距,并针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区域差距提出了促进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区域差距 协调发展
商贸流通业指的是商品由生产转向消费领域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同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成熟、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区域间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引导区域生产的作用。第一,引导区域生产规模。如果区域内的货物生产规模过高,超过了该地区对应产品的流通规模,势必带来包括原材料采购困难、半成品流通量减少、制成品积压等诸多问题,并最终导致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成本,用于积压商品的妥善保存和日常维护。唯有当生产规模与产品流通的规模相适应,生产效率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商贸流通业的适度发展,有利于指导货物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高效运转,降低生产企业的制造成本与销售企业的储存成本,提升相应的生产、流通效率。第二,引导企业资本周转。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缩短企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周转时间,进而促进企业资本周转速度的提高。第三,引导商品信息的流通。企业通过商品流通环节与消费者产生联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流通部门与消费者的关系最密切,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市场供需情况等,因此完善的商贸流通业能够及时地将商品信息传递给生产部门,进而指导生产部门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促进区域消费的作用。第一,商贸流通约束着消费种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产品流通,唯有商贸流通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直至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才能保障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选择权和购买数量,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第二,商贸流通能够促进消费信息的传递。企业在商品销售环节,能够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消费者了解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的功用、外观、设计理念等,这有利于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吸引消费者注意。流通领域的销售环节,是消费者最终购买商品的重要影响因素,完善的销售环节能够促进消费信息的传递。第三,商贸流通业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销售环节传递消费信息时,商家的宣传与引导手段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特别是对于那些快消品,消费者难以了解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实际区别,此时具有吸引力的宣传广告往往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在不断发展中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喜好。
优化区域分配的作用。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重视商贸流通业在优化区域分配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商贸流通业影响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商贸流通业影响着商品的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唯有保证市场经济的充分深化,促进商贸流通各领域合理对接,才能保证生产-销售-购买这一整套环节的顺利运转,企业才能够长期发展,消费者的生存所需才能得到满足,因此商贸流通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前提。其次,商贸流通业会影响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具有多种途径,如服务行业中劳动者因提供的服务而获得报酬等,只有企业具有足够的利润并及时缴纳各种税款,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才能实现,而这些途径都是通过商品或服务的流通过程来实现的,也离不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距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对前人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关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区域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指标,主要有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水平;二是商贸流通业对区域发展的贡献指标,包括对就业和经济的贡献;三是商贸流通业自身发展指标,主要有发展规模、增长率两项。
借助于选取的指标,本文构建了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以及14项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建立,力求全面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及区域差距。
本文所有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以及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二)因子分析模型
通过SPSS软件消除数据间的量纲差异,进而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14个二级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减少二级指标体系个数,进而实现比较分析。通过在SPSS中运用回归分析法得出各公共因子的得分,然后以正交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得出各省的综合得分公式:
F=42.634%F1+13.034%F2+10.875%F3+8.654%F4+5.987%F5
其中,F1为规模与支持因子,F2为技术与交通因子,F3为贡献与增长因子,F4为效益因子,F5为劳动与就业因子。
本文选取了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份进行分析排名,东部地区选取了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中部地区主要选取吉林省、安徽省、湖北省,西部地区选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西藏。根据计算,得出各公因子得分和排名情况以及综合得分和排名(如表2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东部三个省份山东、广东、上海因子分析总分较高,发展最快。具体来看,在产业规模与支持方面,广东、山东、上海三個东部省市排在前三名。在技术和交通方面,上海、宁夏、重庆得分较高;在贡献与增长方面,重庆、湖北、山东位于前列;在效益上,山东、吉林、西藏因子分析得分较高;在劳动与就业方面,西藏、安徽、宁夏因子分析得分较高。总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省市明显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