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

2018-03-03张鸿陪

环球时报 2018-03-03
关键词:巨无霸薯条开业

本报记者 张鸿陪

三层面包,两层肉饼,加上生菜、酸黄瓜、洋葱和特制千岛酱——已为中国人熟知的“巨无霸”今年将迎来50周岁生日,它无疑是全球最畅销的汉堡之一。而让中国人了解、熟悉它的就是麦当劳。1990年,麦当劳第一家中国餐厅在深圳开张,名为光华餐厅。如今这家餐厅仍坐落在罗湖区解放路上。《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来到这家具有历史意义的餐厅采访。门口的地面上铺设了一块金色的牌子,上面写着“1990中国大陆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业”。这块标志着其特殊地位的牌子让这家店显得历史意味犹存。依旧是三层小楼,门前依旧车水马龙,而食客们的心态却和当年大不一样。

营业第一个周末创全球单店单天营业额最高纪录

梁翠英,现任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校长,1990年她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加入麦当劳,1994年担任第一家麦当劳餐厅的餐厅经理。梁翠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是完全独资企业,由香港麦当劳的创始人伍日照(DanielNg)投资开设。“当时改革开放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但外资对在中国投资餐饮不是很放心,香港麦当劳的老板就很大胆地来内地投资。”谈到选择深圳作为市场切入点的原因,梁翠英说:“香港麦当劳离深圳很近,无论人力上还是物资上的资源配置都方便一些。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相近,深圳与香港往来也多,深圳相对开放一些。人们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外来食品,比如当时大家经常看香港电视台,用港币也是非常流行的。”

1990年的深圳还没有什么真正称得上西餐的饭店,麦当劳作为第一家正规的西式快餐在开业当天吸引了不少食客,排队的场面非常火爆,然而绝大部分来体验的食客是抱着对异国风味的好奇而非真正懂得吃西餐。

梁翠英详细回忆了麦当劳在1990年10月8日开业当天的情景,“我们早上9点钟举行开业仪式,当时邀请到了深圳市副市长、香港麦当劳的创始人伍日照以及他在美国麦当劳的一些朋友。开业仪式进行了两个小时,11点才正式营业,但很多人很早就过来排队了。餐厅本身有三层,柜台在二层,排队的人从二层一直排到外面的大马路。”

开业初期,光华餐厅生意异常火爆,超乎所有人想象。在营业的第一个周末创下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的最高纪录——46万元。“当时二层的柜台有20台收银机,每台前面都排满了人,那时的餐牌都是以港币标价的,很多人拿着港币1000元面值或500元面值的,兴奋地说:‘我要十个巨无霸。”梁翠英说,“在没做麦当劳之前,我自己也没吃过汉堡包,我第一次吃巨无霸时没有吃完,而现在有的男孩吃两个巨无霸都可能觉得吃不饱。这种西式快餐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的。尤其年纪大一点的人都不太容易接受这种西式快餐。”

专门配备接待员教人怎么吃

当时,深圳麦当劳和香港麦当劳的菜单一样,提供包括“麦香饼”这种需要用刀叉吃的食物,而且要佐以配料和酱料。据梁翠英介绍,大家不知道刀叉怎么用,也不知道所有的配料怎么用。当时麦当劳里专门配备穿着粉红衣服的接待员姐姐,在大堂教大家怎么用这些餐具、怎么配着吃。“我还记得当时我们花了好长时间和顾客交流怎么喝热奶茶,他们习惯拿吸管喝,但那样很容易烫着。”

在开业之初的几年里,光华餐厅不仅吸引了深圳当地的顾客,全国其他地方的食客也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要尝尝薯条和汉堡的新鲜口味。来自湖北宜昌的陈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998年,还在上小学的她和妈妈一起来到这家餐厅。“我们当时点了汉堡和薯条,但是不太知道怎么吃,我以为汉堡要从上到下一层层地吃,所以羞涩地观察身边的顾客怎么吃,然后跟着学。”

为服务好络绎不绝的顾客,麦当劳光华餐厅当时招募的第一批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参加培训。据梁翠英回忆,当时麦当劳光华餐厅在开业前预计招聘300名员工,但收到了6000多封应聘信。公司有个要求,一定要深圳户口的员工才能应聘。当时的员工只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培训。

再加上所有的食材都是进口的,提前一个月寄来售卖不出去就会浪费掉。所以,餐厅就请装修师傅用木板锯成圆形的、和牛肉饼差不多大小的模具当作汉堡里的牛肉,把黄色的纸屑当作生菜,让员工学习如何组合成一个“巨无霸”。把吸管剪了当作薯条。“炸薯条还是比较容易的,是半自动操作,但包装薯条是靠人工的,需要一定的熟练度才能把薯条包得满盒大小而且每个薯条都竖起来,”梁翠英说。

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

如今,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简约、现代设计,通过数字化的硬件、个性化的产品与人性化的服务,为顾客提供自助点餐、移动支付以及送餐到桌等服务。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顾客对西式快餐的接受度。“从麦当劳早餐的顾客人群来看,喝咖啡、吃汉堡的人越来越多。广州一家麦当劳餐厅早晨一个小时的顾客量能达到1000多人。以前大家都吃不惯,现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梁翠英感慨道。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在餐厅点餐、就餐的顾客,一名10岁的小朋友正喝着可乐,他说自己经常来这家餐厅,最主要的是因为服务员叔叔阿姨对他好。Polat是一位在深圳生活了十多年的德国人,也是这家餐厅的常客,每次来都会买咖啡。“这里咖啡的口感和德国的差不多。比起深圳其他麦当劳餐厅,我更喜欢这一家,因为这里的服务更加友好。”

谈到深圳外资企业营商环境的变化,梁翠英认为,受益于深圳开放灵活的政策,投资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比如开店前要有一些证件要办,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排污、消防等方面的证件,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越来越多,只要符合要求,证件很快就批下来了。”梁翠英表示,作为一家在近30年前就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麦当劳对国内餐饮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当年没有这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我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好的管理理念、服务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截至2017年底,麦当劳在中国有2600多家餐厅,员工约15万人。2017年全国范围内服务顾客13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吃了一次麦当劳。新麦当劳中国,即麦当劳与中信、凯雷2017年达成战略合作的新公司,布局中国“愿景2022”加速发展计划,提出未来5年销售额年均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的目标。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麦当劳餐厅将增至45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充分便利。▲

猜你喜欢

巨无霸薯条开业
“失信”的爸爸
图片报道
提前开业
“巨无霸”到底有多大
功力又增强了
薯条外传
薯条外传(3)
薯条外传(2)
薯条外传(1)
迪士尼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