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一数学教育教学
2018-03-0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李明冬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一高级中学 李明冬
随着高考工作告一段落,各个高中都会迎来高一新生。由于初中内容与高中内容差异很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学中,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着老师和同学。如果老师能够迎面解决这些问题则会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否则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逐渐下降,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会越来越少,同学们的数学成绩也就会一落千丈。那么怎么做我们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呢?笔者在从事高一数学教学多年的基础上,从教师本身、学生自身、教学方法、教师备课等方面总结一些经验。
一、教师应该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随着教学的深入再陆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我们高一的数学老师不乏从高三下来的老师,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于高三学生的思维速度,会觉得高一学生反应比较慢。回到高一后,这种习惯会导致老师的思维跳跃很多。熟不知对高一的新生来说一个简单的思维跳跃,过程的省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头雾水。另外高一新生的运算能力也不及高三学生,我们在课上领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思维上的展示,先给学生们做计算量相对较少的题目,然后逐渐的加大运算量。课下要多与学生沟通,多指导学生,给与适当帮助,让学生觉得自己也是可以学会的。慢慢的竖立起学习高中数学对的信心,一旦有了信心以后的事情也就好做了。
二、学生应积极主动去探寻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与老师沟通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在对待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是很难改掉的,在高中这些习惯相对来说有些是好的,但有些习惯会阻碍孩子的发展。由于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必备五种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对这五种能力展开训练。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如说题海战术之类的,引导学生们去探索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将会变得轻松很多。
三、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注重概念的了解和知识的简单应用思维发散程度相对较小,而高中数学的思维发散程度相对较大,突然间学生有些接受不了,我们做数学老师的就应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下些功夫,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选的题目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最好也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性,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学生的想法上给予适当的修改和总结,在引导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
四、教师在备课上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枯燥无味是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的第一印象,尤其在高中,数学课的内容增加,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并且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时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精彩导入和恰当的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引入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趣味题目,诱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乐于接受新知识。比如说在讲指数函数的过程中我给同学们讲了阿基米德让国王往棋盘里放米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充分认识了指数函数的指数爆炸。所以合理趣味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顺利的完成过度,慢慢的适应高中的教学模式。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发挥掉的。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应该让他们扬长避短,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多对学生进行学法引导,引导他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