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设计数学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知

2018-03-03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中心小学覃忠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巴豆正方形情境

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镇中心小学 覃忠勤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数学兴趣

一番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导语,可以让学生开启学习兴趣的闸门,展开思维的翅膀,为课堂教学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凝聚在课堂上,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是这样导入的:“我们要知道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可以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量,这种用小正方形来量面积的办法很不方便、也很麻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除了用小正方形去量以外,有没有其他更方便的方法来求它们的面积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可以计算的,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又怎么计算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好吗?”通过这些既平和又有激发性的导语,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给自主参与探究学习铺就平旦大道。

二、设置质疑情境,制造求知悬念

在传授新知识前,我们要善于设置一些能诱导学生提出质疑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求知悬念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探究新知。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导入:首先,她利用多媒体投映出同学们春游时在湖里泛舟的第一组画面:湖里有2条小船,每条小船上坐3个同学。让学生自己找出画中的数学问题。接着投映出第二组、第三组……画面,配予美妙的音乐,孩子们兴奋地找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湖里泛舟的人数:

3+3=6(个)

3+3+3=9(个)

3+3+3+3=12(个)

……

湖面上的小船越来越多,10条,20条……100条。“哇,那么多小船,怎么算呀?”孩子对计算产生了质疑。“是呀,这么多小船上一共有多少人呢?怎么算呀?!”给学生制造了求知悬念,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不是有什么简便方法计算呢?”一个孩子小手挠着头嘀咕道。“这位同学问得很好,这正是本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加法的简便算法——乘法。大家想不想学习呀?”通过有意识地设置质疑情景,使学生的学习心情高涨,对学习新知产生求知悬念,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新课教学充满了希望。

三、提供游戏情境,“玩”出求知欲

好奇、好动、好玩是孩子们的本性,游戏是他们快乐的天堂。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来进行新知的导入。例如,在教“分数的初认识”时:“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拍手'游戏,大家喜欢吗?”“喜欢!”“好。老师现在有4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请同学们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得数,好吗?”“啪啪。”接着又问:“老师现在有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啪!”同学们用一次清脆的掌声来表示答案。“很好。”“那么,现在老师只有1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呢?”孩子们举起小手欲拍又止,面面相觑。“半个!”许久,突然有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回答。这时我鼓励道:“非常正确!”“但是,谁知道‘半个'该用哪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又怎么写呢?”立即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引起了悬念。“这正是这一节我们要结识的新朋友——分数。”在兴奋的“拍手游戏”中,激起孩子们探究数学新知的好奇心,把学生引领到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氛围中。

四、创设趣味故事,吸引学生自主探究个中奥妙

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故事,故事可以把他们带进美妙的童话世界,也同样可以把他们引进探究数学知识的天堂。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蓝猫的故事》吗?”(孩子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立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一天蓝猫、淘气、菲菲和红狗四人去为飞船寻找能量石,回来的时候,又累又饿,巴豆端来一块大红烧饼。菲菲拿起刀子说:‘我来给你们分烧饼,每人1/5。'巴豆说:‘不行,我个子比你们大,食量比你们多,我至少要吃1/6才行。'菲菲乐了,切下烧饼的1/6给巴豆。吃烧饼的时候,巴豆看见自己的烧饼却比其他人少,生气道:‘菲菲欺负人,我明明要吃1/6的,他给我的这一份却比你们少。'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巴豆挠着头莫名其妙的想:‘这是为什么呀?'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这一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生动幽默的童话故事,把学生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数学探究学习中来,进入了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意注意。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故事情节中数学问题的个中奥妙,使教学顺利地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导入数学新知

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重注重情境的创设导入,尤其是生活化情境。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就寝等),让学生动手在钟表上拨出自己对应的作息时间,并互相交流;然后老师拨钟,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时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作息时间引入,这一情境完全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学生易于理解,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润物无声地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总之,“好的开头(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入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们好奇、好动的这一心理特点,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从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把他们的兴趣和好奇迁移到学习上来。课堂导入做得好才能使学生对本知识点产生“一见钟情”,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踏上探索求知的征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来,使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巴豆正方形情境
剪正方形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一个喜欢撒谎的孩子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