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018-03-03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李云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动手教学学生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王 锰 李云鹏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已经颁布的新课标中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重点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新课程改革最突出的理念。2016年《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明确指出:“地理教育不仅带给人们21世纪的核心技能,而且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探究工具”,特别强调了地理实践力对于21世纪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能够合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和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一、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和调查活动

地理观测、考察和调查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或利用课本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看到地理事实的客观存在,并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习惯,引发学生有意识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内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物体影子长短的影响这一内容,学生往往理解不深入,做题错误率较高。于是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观测活动,连续一周测量每天中午12:00时足球门立柱的正午影长并做好记录,然后分析正午太阳高度和物体影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加深理解。这一活动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更快,更深入,难点迎刃而解,培养了学生将书本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后,我们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周边小区家庭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讨论,制定家庭的节水计划,并向小区所有住户推广使用。此外,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测量学校周边的噪声情况,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实地调查京杭大运河水污染状况,分析污染原因,并在校内及附近对居民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这样的课外调查活动将课堂教学引向课外,更深层次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还抓住学生社会实践和研学的契机,引导学生观察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民情及特色文化等,在旅游的同时学习地理、应用地理,体会地理学习的实用性,感受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二、因材适时将地理模拟实验引进课堂

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高效率地展示某一地理知识、原理和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等,并且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对于为什么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容易形成大渔场这一问题不太理解。我们就和学生一起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一个鱼缸用来模拟海洋,并将一些鱼饵撒在鱼缸里,两个橡胶管,分别注入冷水和热水模拟寒暖流交汇。通过实践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冷热水交汇处,水受到扰动,从而把浴缸底部的鱼饵带到了表层。于是他们联想到,大洋中的洋流规模很大,在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强烈扰动后,可以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可见,实验教学激发兴趣的同时还能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使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实践中得到突破。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还引导学生做过热力环流实验,背斜向斜在找油气资源、水资源方面的意义的实验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制作学具

现在的地理教科书虽然图文并茂、色彩斑斓,但这些图都是静止不动的“死图”,不能表示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过程,因此让学生通过这些图去理解一些原本是动态的地理现象很困难。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虽然十分直观、形象,能够演示出某些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过程,但其中学生仍处于被动的观察者和知识的接受着。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动手制作与教学相关的教具或学具,在制作过程程中加深对知识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养学生的动手能门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背斜向斜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岩层的新老关系,巧妙使用不同颜色的百洁布代表不同岩层,通过挤压变形,岩层新老关系清晰可见,这样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可以使课堂的动手实验随时再现,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可见,利用自制学具辅助教学,学生在实践和动手中,有了亲身体验,达到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落实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提高教学实效性。

再如:在讲解“河流地貌的发育”和“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影响”时,教师分别指导学生共同动手制作地形模型,课堂上学生在模型上识别各种河流地貌,并在模型上动手实验,探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并在地形模型上布局聚落和交通线路,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活跃了思维。

核心素养已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地位。从地理课堂看,每一节课都可成为学生习得核心素养的平台。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创设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猜你喜欢

动手教学学生
我也来动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动手演示找错因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