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礼赞伟人
——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案例
2018-03-03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 娄 艳
一、活动主题
走进伟人精神世界 实践诗词礼赞原创
二、活动目标
1.对古典诗词创作技巧的实践落实,从而深刻体会古诗词创作的不易,是对
诗词知识的深入理解环节。
2.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伟人的几篇文章,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进一步体会
伟人身上的伟大精神和人性光辉。
三、活动开设背景及原因
现在的高中生都是00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稳定幸福的环境里,多数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享受种种生活的便利与福利。他们远离战争年代,远离贫穷生活,他们也无法想象动乱与穷苦带给人怎样的现状。虽然有历史课、政治课,会向他们讲述那不该忘记的历史,那些不该忘记的人们,但时空的距离似乎无法打动他们,让教育显得有些苍白。恰好我们组织学生阅读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里面有四篇文章涉及四位伟人故事: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往往缺少兴趣,也很难读出真情,有效推进这些文章的阅读是一个重要问题。课本正在学习诗歌模块,从古代诗歌一直到现代诗,穿越几千年历史。尤其在讲到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和宋词的时候,涉及诗歌知识比较多,学生感觉有点复杂,也觉得难以理解和记住,也无法真正体会古人作诗的伟大造诣。于是,我们想到让学生借助多种途径充分了解伟人经历,进而用古诗词的形式礼赞伟人。
四、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
设置任务目标—进行学生动员—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体现教师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长)—活动成果展示
1.设置任务目标
(1)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完关于伟人的四篇文章,重点关注他们身上最打动你的某个方面。之后再自己寻找伟人的其他文章,拓宽阅读内容。(2)在参观中仔细关注最感兴趣的伟人及事迹。(3)把对伟人的认识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求符合格律要求。
2.学生动员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阅读,认真完成相关活动,旨在告诉学生了解伟人的意义。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一个民族都不能忘记自己走过的路,不能忘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牺牲的人们。实践过程:
(1)问题引领阅读:每读一篇文章,老师就设计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伟人行为的是什么?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伟人思想的是什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换个角度重新看伟人,更引领他们思考的方向。学生会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思考伟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从而感受伟人的风范。
(2)扩充延伸阅读:一篇文章了解一位伟人显得有些单薄,这样的了解也显得太偏激,只有全方位了解伟人生平事迹,才能对他们有全面、准备、客观的认知,这样才能对得起伟人。为此,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再找一篇有关伟人的文章阅读,对一个人的介绍有两篇是基本保障,这样才能形成一定客观认知。
(3)交流促进思想:在学生个人对伟人的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交流会,以人物为核心,主张各抒己见,能有个人对伟人的认知。借助交流,让思想碰撞,互相借鉴,互为启发,以达到充分认识、深入思考的目的。
(4)活动加深认知:借助清明节的重要节日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是“清明祭奠伟人”。在老师组织下带领学生去毛主席纪念堂进行祭扫,在活动现场安排诵读伟人诗作,向伟人敬献花篮,参观伟人事迹陈列馆,请讲解员讲述伟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强化自己的阅读所思所得。从展品、照片、史料中进一步认识伟人,让心目中的伟人越来越鲜活,形成内心深处的对伟人的尊重、敬佩、感动,并激发起学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
(5)诗歌礼赞伟人:首先借助诗歌单元知识,帮助学生回忆格律诗、宋词的创作特点,格律要求,让学生从理论上懂得基本技巧。然后要求学生实践一首格律诗或宋词填词,内容要求为礼赞伟人。
(6)分享扩大影响:从学生上交的诗作中挑选优秀作品在年级橱窗进行展示,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分享,同时也可以向其他年级师生传递我们的思考,让伟人的精神在充满韵律的诗歌中得以展现,形式有创新,内容有深意,对年级及更多人产生深刻影响,传递正能量。
五、对活动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本次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整体实施效果很好,从文字出发,读出理解,读出思考,在实践过程中一箭双雕,既完成了对伟人的深度思考与认识,又深刻理解了古代诗词的魅力与难度,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敬佩之情,也有利于诗歌鉴赏。所以这次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引领是全面而深刻的,是语文思想、语文知识双提高的有效途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读书目的更明确,能促进他们读书思考的习惯,又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促成思想的成长。更是在祭扫实践中感知伟人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带领学生全面客观评价他人。
活动过后让我们思考最多的是教育契机的选择,教育方式的展开,教育影响的深入。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育契机是每个老师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恰当的教育方式是更为重要的,方法是手段,但形式为内容服务,如果一种教师形式很好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认为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忙于应对,缺少思考的更多可能,因而教育手段显得单一而枯燥。毫无疑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而深刻的,也会深刻影响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兴趣点,并有自我探究获得的思考意识,对年轻人是非常宝贵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