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2018-03-0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小学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实验小学 杨 俊
教学目标: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体会人物的心理;反复地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1.同学们,平时我们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都会用到一些成语,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成语?请大家齐读。
出示成语。
2.这些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什么人的?(医生)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高明、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板书:扁鹊),注意“扁”字的写法。
3.(出示扁鹊简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则资料。
4.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如果名医扁鹊穿越时空来到你身边,他告诉你,你生病了,你会相信吗?你会不会让他治病呢?
6.可是,曾经就有一个人不相信扁鹊,小病不治成大病,结果一命呜呼,他是谁?(板书:蔡桓公)揭示课题《扁鹊治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这些词语。
2.指两名学生回答。师引导概括方法。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体会“三劝”(课件:劝 劝 劝 )
(1)谁来读读这三个字?请大家齐读,谁劝谁?劝了几次?扁鹊三劝蔡桓公做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扁鹊三次劝蔡桓公治病的句子。
(3)扁鹊第一次是怎样劝蔡桓公治病的?指名读,出示。
(4)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劝解的态度非常诚恳,谁再来读一读?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对大王的关心。
(5)扁鹊一劝蔡桓公治病,蔡桓公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病,不肯接受扁鹊的诊治。但是扁鹊知道大王的病如果不及时医治的话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过了十来天,他又去拜见,发现蔡桓公的病已经从皮肤表面发展到哪里了?于是连忙走上前劝道:出示,抽生读,男生读。
(6)扁鹊二劝蔡桓公,蔡桓公听了吗?(没有)虽然两次劝告蔡桓公都没有听取,但扁鹊认为只要有治愈的可能性,他都不会停止劝告,因为他知道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去拜见,发现蔡桓公的病已经从皮肉之间发展到哪里了(肠胃)于是,扁鹊再次走上前劝道:指名读、女生读第三次劝告的句子,并出示。
(7)面对不听劝告的蔡桓公,作为名医的扁鹊来说,他的心情会怎样?(担心、着急)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哪,他能不急吗?从皮肤--皮肉--肠胃,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扁鹊的心情(越来越着急),你能用朗读来表达这种心情吗?(抽两人读)你们的心里着急吗?一起来读读吧。
(8)扁鹊是用“望、闻、问、切”中的哪种方法诊断出蔡桓公得病了?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扁鹊用最难的方法诊断出蔡桓公得病了,还把病情的发展情况都看得明明白白,讲得清清楚楚,这说明扁鹊的医术怎样?
(9)虽然蔡桓公不听劝告,但扁鹊还是三番五次地劝他治病,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扁鹊还是一个怎样的医生?
(10)请大家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用这句话来赞美扁鹊。
2.体会“不高兴”
(1)面对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描写蔡桓公“不高兴”的句子。
a.谁来读读你勾画的句子?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蔡桓公不相信扁鹊)
b.蔡桓公不仅不听劝告,还对左右的人说?(指名读句子)
(3)还有哪些句子也写了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抽生读)
(4)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扁鹊越劝,蔡桓公就越不高兴。)
(5)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听劝告、板书: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像蔡桓公这样不相信自己有病,不愿接受医生的治疗,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板书:讳疾忌医。)我们生病的时候能不能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还有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也是讳疾忌医的表现。(跟老师一起读“讳疾忌医”)
3.跑
(1)请大家再读这个词,出示“跑”,谁跑了?扁鹊三番五次劝蔡桓公治病,他为什么又要跑呢?(两人回答)
(2)谁能用扁鹊说的原话来回答?
(3)请大家齐读这段话,再读变红的词语,你从变红的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病情由外到内发展,越来越重)你从变蓝的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治疗方法由易到难,最后无法医治、无药可救)你从变紫的词语中又体会到什么?(治疗效果由可治到无能为力)
(3)这个时候,扁鹊要是不跑的话会怎样呢?
4.死
(1)请大家再读这个字,谁死了?他为什么死了?蔡桓公之死怪谁呢?
(2)当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却早已跑到秦国了。当蔡桓公知道扁鹊跑后,他会怎么想呢?
(3)蔡桓公刚开始患的只是微小的皮肤病,但他固执己见,不听劝告,病情就渐渐加重结果一命呜呼。故事告诉我们要防止、杜绝微小的毛病渐渐扩大、加深,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小病要治,小错要改,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名医扁鹊三次劝告的目的,就是希望蔡桓公做到“防微杜渐”,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防微杜渐”。
四、交流启示
1.同学们,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交流)
2.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最想对谁说呢?下面,就尽情地说一说吧!(1)对蔡桓公说:(2)对扁鹊说:(3)对自己说:(4)对所有的同学说:
3.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诫,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微小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板书:要)学会防微杜渐,(板书:不要)让蔡桓公讳疾忌医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请同学们齐读两次“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五、课外拓展
初识古文: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所著的《韩非子》。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课文用了436个字来写,而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就讲清楚了。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 学生自由诵读古文,体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