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2018-03-03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山东省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陈 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重视,其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工作者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成为只教课本的教书匠,要为整本书的阅读让出更多的时间,分给它更多的精力,师生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慢慢蔓延在各个学校中生根发芽。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像化的方式表达想法的思维工具。从本质上讲,思维导图和常规的文字、图形、歌曲、电影一样,都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和方法。而思维导图式的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帮助孩子们连接文本上的内容再现作品的全貌,促进孩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阅读交流的课堂也是这样,作为分享讨论的推动者,教师要保证人人参与阅读交流的权利,而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能够激发起孩子的阅读期待,整体上感知名著的内容。
自从接触认识思维导图以来,对其在备课、授课、预习、阅读、作文、复习中进行了浅尝试,最大的感触就是它的清晰流畅和对孩子的吸引力,孩子们因为喜欢而主动了好多。为了使其不流于表面形式我将思维导图深入应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以《红楼梦》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首先,在《红楼梦》的导读课上,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当孩子们拿到一本新书的时候需要先看看封面、封底、内折页,然后再看看书的前后序再看看书的目录,在这个时候书的目录就可以生成一张思维导图,这张导图就是你接下来阅读整本书的一个旅游路线图,整本书的框架也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当全本书的框架有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哪些需要重点阅读,哪些可以略读浏览了。
在基础阅读这一阅读层次中,我先让孩子们初读文本,理清人物关系,绘制思维导图,孩子们用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所得,为下一步的检视阅读做准备,这样一目了然,防止了漏掉书中的关键人物
在开始的导读课上,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红楼梦》的地位以及作者的身世背景,而后借助“梦”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一场头脑风暴,“梦”指什么?提前对书中的人物结局进行预测,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你希望她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孩子们各抒己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打下基础。当孩子们读完这本书明白了到头来皆是一场空。
在分析阅读的层次上,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自己的喜好,选取不同的人物进行分析,他们有的着重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有对书中重点核心人物进行梳理分析的,有就某一回故事情节感兴趣的,也有偏爱诗句积累的......孩子们风格迥异的导图好似一幅幅故事海报,丰富多彩的线条勾勒出孩子们思维的跳跃,展现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向,鼓舞着他们继续赏析这本书
在《红楼梦》的阅读交流课上,当孩子们指着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导图,神采飞扬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导图时,其效果不是单纯的阅读交流所能比拟的。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个个神采飞扬,胸有成竹,大大的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舞台展示力以及思维流畅度。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反过来更促进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在课堂交流中的小组绘制环节,小组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是检视阅读的前提准备,孩子们相互交流中不断补充完善着自己导图,这也恰恰印证了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核心。看似简单的一张张思维导图,其包含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有了全书的阅读经验后要先对文本进行内化,然后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梳理整合,最后再口头表达出来,在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思维导图的发散性也在众说纷纭的点评声中得到升华,孩子课下的进一步完善又促进了阅读。
俗话说的好,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个性化的阅读在导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当他们把一本书读薄,读成一幅画的时候,他们的阅读就进入到了深层次的阅读阶段,思维也进一步的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