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
2018-03-03广东阳江市田家炳学校颜炳张
广东阳江市田家炳学校 颜炳张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面对21世纪人类关心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化学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药物危机等问题。所以,化学将会是21世纪的中心学科。结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用创新教学方法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实化学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理念正迅速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并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已成为这次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核心任务。
1.以实验探究打开创新之门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时,首先演示“水果原电池”趣味实验,设问:这个简单构造为什么能使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呢?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质疑: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肯定有电流通过,电流从何而来?同时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探究: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各有何现象?溶液中的H+的浓度有何变化?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从何而来?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最后让学生讨论铜-锌原电池的优点与缺点,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一个实用电池,研究原电池反应与金属腐蚀和环境污染,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2.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在学习氨的性质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参照课本的要求,结合氨的性质来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然后提出问题:除氨外其它气体行不行?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装置可以做那些改进?让学生大胆联想,认真设计,努力创新,设计各种方案。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化学知识应用情境,采取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之目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利用直觉思维,培养创新思
波利亚指出:“在你证明一个化学定理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的细节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直觉思维产生的独创灵感,直觉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因此,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石。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庭、学校、社会中相关化学应用现象。以“生活环境中塑料制品使用情况调查”为题,要求学生调查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等使用塑料制品的种类、化学成分、用途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对如何治理白色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另外,在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独创思维。同时实验观察能力及技能的培养。
2.利用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应建立于三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思维的流畅性是变通性的基础,反过来思维变通性又促进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思维的独创性离不开流畅性。三者之中流畅是基础,变通是关键,独特是目的。对于思维的发散性训练,既要兼顾发散思维的三个维度又要分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如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时,教师以多媒体教学去展示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直观去认识微观物质,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性质到用途、存在、制法,又从用途、存在、制法来加深对性质的认识,这样每一章节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习题教学过程中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既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又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例如,100℃时,H2S和O2混合气体全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减少了28%.求原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百分含量?分析:此题己知体积差,则可根据“差量法”求解;也可根据“守恒法”运用质量守恒,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方法求解。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大大开拓了学生思路,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四、总结
一个人创造精神的培养既有赖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内部环境),也有赖于他的客观因素(外部环境)。良好的环境能积极地促进创造活动,有利于创新的培养。创新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突破目前课堂教学中偏重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为中心的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特征。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推动素质教育前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把扎实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学生素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创造新思维相结合起来,切实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席兰云.关于化学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7-13.
[2]黄艳妮.论化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63-65.
[3]刘传生.试谈化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1):74-76.
[4]工敬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提高创新意识[J].化学教育,2003(1): 14-16.
[5]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