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理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2018-03-03云南曲靖麒麟高级中学王志宏
云南曲靖麒麟高级中学 王志宏
近年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界正经历着巨大的改革。快乐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方式。在现今校园文化创建的大背景下,快乐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可以将课程、班会、课外活动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班级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打造生态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自我教育、自主成长。本文就以快乐教育理念为基础,提出快乐教育理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文化世界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与学校一起成长的和谐关系。
一、快乐教育及学生核心素养理论
(一)快乐教育理念
快乐教育理论最早是在西方教育界提出的,早在19世纪的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的提出是希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教会大家通过改善心态来获取快乐。快乐教育的内容包含的较为广泛,包括对孩子学习和兴趣上的引导,其注重的是孩子天性的遵从。特别是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世界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教育需要做得就是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以顺其发展的自然理论为核心,在其中仅仅充当引导地位,从而帮助学生从内心激发兴趣,树立信息,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
素养不仅仅简单的代表着专业知识,还包括内在的心理调适以及情感运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传统的素养内涵,其是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快乐教育理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构建和谐关系
快乐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寻求和谐平等,要求师生之间是伙伴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师生之间需要沟通对话,相互协商。教师需要陪伴学生成长,同时实现自身成长。作为教研员,应该是教育研究者,应该是教育实践者,应该是课程的领导者,是学生的同路人,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从教师角度来说,应当加强职业培训,促进教师对学生需要的了解,研究学生“正视差异、分层施教”,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计划,使其具有多元性,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加强相互沟通,通过学生互评、教师指导等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其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不仅学生应当具备核心素养,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不能当新课程、新理念的“搬运工”,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考,有超越课程的专业意识。要把学习和交流作为专业生活的支撑,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研教和研学为中心的课程教研。
(二)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氛围
快乐教育的内涵较为广泛,快乐教育重视学生的自由,建立在孩子们的基础之上实现氛围营造,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快乐教育本质在课程改革中就是一种文化意识,通过课程改革,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文化,为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们感受自信、阳光、快乐,“智尊”精神就成了教育的向往和追求,每位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在特长领域里奋发向上。因此要深入推进文化创建工作,完善表层设置,强化中层建构,探索深层特色,以师生拥有并享受快乐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力求学校生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让学生的心情得以舒展,心灵得以洗礼。既要注重文化的表达,进行熏陶和浸染,更要注重文化的内质,引导学生践行,引领学生成长。特别是内外课堂的结合,依法干嘛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高效的“第一课堂”,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精干务实的第三课堂相结合的课程实施体系,不断提升第一课堂质效,全面丰富第二课堂形式,大力开发第三课堂内容。把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内容相补充、方法相协调、效益相衔接,推动学生学知识、练能力、长才干。丰富的品牌课程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该校践行“快乐教育”注入力量源泉。孩子们可以在“科技创新,足球健体,书法养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感悟成长的快乐。同时要注重鼓励性评价的应用,发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课程教学中,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法,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节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提升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艺术素质、人文素质以及思维品质。
(三)注重物质和精神快乐的双重塑造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在教学方面应当享受快乐的课堂、轻松的学习环境,还需要在精神上也得到快乐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包括学校和老师在内需要精心布置教室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快乐教育文化,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温馨、舒适、优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以确保这种精神理念能够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从而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和安慰让学生有信心。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学校教育中,老师应当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中提升自我,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