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第三课教学设计“分享快乐”
2018-03-03吉林省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朴春花
吉林省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朴春花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分享自己所有的情景,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参与合作和分享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从我们班的“分享日”中,体会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
导入:课前大家都带来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位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由物品的主任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
在“我们一起享用”中,领会和运用道德智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1.“分橘子”活动
(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在电脑里,随音乐随机出现,音乐停时屏幕上出现谁的名字,谁就是幸运者。)幸运者的奖品就是一个橘子。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分给别人
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
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1)课件提示33页的图片。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一是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
(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二是出示
(1)出示“分橘子”动画
(2)出示旁白
“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3)出示我们班的“分享日”图中“五星角”里的话文本,从中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三是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