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作文的生命
——创新
2018-03-03广东罗定市龙湾镇中心小学王洪琼
广东罗定市龙湾镇中心小学 王洪琼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儿童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坚定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胡编乱造,这样久而久之,扭曲了学生的思维,作文变得僵硬、呆板,充满空话、套话。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指导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它不允许存在着虚假。作文都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只有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和说服力。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像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作文的最新和最高要求。因此,我想作文的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像,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重粗,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抒写有个性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富有创新的生命力。”
一、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以积累创新素材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富,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如同样的一道作文题《我的爸爸》,中国是课堂交稿,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数是千篇一律,先什么外貌,然后衣着,最后不知所云,心目中的父亲竟无个性可言。而美国用一周交稿,让孩子们去寻访父母亲、祖父及叔叔、伯伯、邻居和父亲的同事,待孩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亲,从而写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
我们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学生会写作文,热爱作文,这样的写作会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有意义得多。
二、轻松作文,营造创新氛围
作文无定法,我们应该让学生自由写作,放任思绪;应当给学生作文“松绑”,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如中心突出,选材精当,行文简洁等;不过于注重“细枝末叶”,给作文评价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的想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一直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只注重表达技巧训练,过分强调模仿范文的结构形式,却不注重开拓思路,发展思维。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例如,写记事的文章,不管事情的具体情况如何,都得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然后再写经过和结果,所谓的“要素齐全,”写状物的文章就要从“形状、颜色、构造、用途”等几方面来写……我们从内容、要求到表达形式,都统得过死,强求统一,这样的教学,把生动的作文训练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文字作业,令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让学生不会说真话,怕写作文。因此,我们有必要解放学生,解放他们的心灵和才智,让他们敢说真话、实话。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们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多么可笑,孩子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我们都应该加以表扬。因此,这是创新的嫩芽,是创新的火花,我们应当“煽风点火”,让其创新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这些真实的感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给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原来作文也可以很轻松,从而产生了兴趣。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用心良苦”地培育作文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