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创新的动力
——反思

2018-03-0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糯垌镇新塘中心小学甘石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文本过程课堂教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糯垌镇新塘中心小学 甘石连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还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认定行为。这一行为的运行过程就是教学新举措酝酿的过程。这一行为的结果则为教学创新之花绽放之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条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还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要想让学生把“白开水”酿成“茅台酒”,使学生具有主动、独立、独特富有个性的学习特征。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认真的反思,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教师只有反思了,才能成为研究者。教师只有研究了,才能成为创新者。反思孕育创新,创新形成反思。这是一个良性升温的递进式发展链。

一、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未雨绸缪的自觉实践活动。可促进教师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因为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各样信息的综合把握,在课前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进行换位反思,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自己是一名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会需要什么?会以怎样的心态去学习这一课?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这一课?这样就会避免教师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以自己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去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多个鲜活的不同个体,而要选择最佳的效应,涉猎不同层面。从而按照“教材让学生审读,思路让学生寻找。”的创新“学生观”去规划课堂教学的蓝图。

双向活动。教师课前的教学计划好比一条向着前方延伸的铁轨,一边是学生的“学”,一边是教师的“教”。教师要遵循这条思路,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加以反思,教师要从理论上事先确定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为上课中与学生的多边交往而备料。既然是师生的交往,就要遵循交往的主体性、互动性和互惠性。从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找出“展示问题”和“求解问题”的最佳途经,从“独奏者”的角色转为“伴奏者”的角色。以便使课前教学设计具备“转轴拨弦三二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为学生而设计的文本。

在双向活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即实施的依据,这是教学前反思的深化。

二、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自动地进行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汇集在学生当中,在按照自己围绕学生发展而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高度的灵活性和张弛有序的开放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成为知识结果形成过程的再探索者。

1. 善于领会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就是一个相面者,要善于察颜观色,抓住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指导,准确启迪,有的放矢,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 善于组织

众所周知,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行为之一就是组织者。现代教学过程看似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实则是一个多变的过程。课堂情境、学生、课堂情境、学生、课堂气氛,教师自身都在变化。因而,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组织学生学习。

3. 善于释疑

学生的质疑最终的落脚点定位在老师上。不论多么高明的教师都不可能通过步步启发的方式使一个问题让学生都能够自己解答,此其一。其二,有些学生在课堂中会提出颇为古怪刁钻的问题,教师当场解答是必然。教师在课堂中要留有缓冲的余地给自己以思考的时间,以渊博的知识做底蕴,以丰富的阅历为支撑,进行释疑解难。

4. 善于应变

课堂教学情境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是无法估量的,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个“驾驭”是指教师在与学生参与,互动中的绝好引领,对偶发事件的巧妙处理,对尴尬境况的圆润粉饰。

三、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如果有批判地,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行动之后进行反思,就会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形成教学创新的机制,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久而久之,每位教师都会成为“要当教育家,不做教书匠”的践行者。

1. 追忆教学过程

一是对学生反思,包括:A让学生多看了没有?B让学生多想了没有?C让学生多说了没有?D让学生多议了没有?E让学生多做了没有?F让学生多评了没有?

二是教师自身的反思,包括:A自己组织得怎么样?B自己引导得怎么样?C自己点拨得怎么样?D知识点、德育点、艺术点、心理切入点渗透得怎么样?F应怎样补缺才完美?

2. 形成课后“文本”

课后文本进入课程内容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教师教学后,善于处理课后“文本”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是教师成就需要的追求。在学生的作业、作文、作品,教师的教历、课堂随笔、反思日记等零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经过提炼润色形成教学经验文章,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会学习”又关注自身的“学会教学”,在教学反思进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概括为:宽松、活跃、和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这六个字谈何容易。因此,教师必须拥有“不矜威益重”的品行,与学生深入交流,在教学中深入反思,不断探究,才会走上不断创新的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文本过程课堂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