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2018-03-03广东省信宜市径口初级中学杨杏花
广东省信宜市径口初级中学 杨杏花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中,从而孕育出巨大的能量,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对于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现根据初中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我的实践,谈谈几点的体会。
一、巧设“悬念”,上好第一堂化学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杰出的教育家托尔斯泰曾提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俗语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第一节化学课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呢?我往往是给他们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第一堂初三化学课上,我先给孩子们设置“悬念”:“孩子们,你们看过“巫师捉鬼”吗?你们看过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过口喷火吗”?有的学生说在电视上看过;有的学生说没有看过。“你们想不想看?”异口同声:“想”!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了起来。于是我在大家兴奋又期待的目光下先表演了“我会捉鬼” 实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了高潮。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设置了“悬念”和疑问:孩子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想弄明白你们常见的魔术师的一些精彩表演和“巫师捉鬼”的“骗局”吗?学好化学你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术师,你就会明白“巫师捉鬼”的原理。故此有效地设置激发兴趣型“悬念”,可使教学做到先声夺人,使学生产生急欲揭示悬念的积极心理,置身于学习环境之中,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从而乐学、会学、勤学。为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无疑设疑,诱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由提出问题开始,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开动脑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学生“疑”,教师就要激“疑”,激“疑”就要设“疑”。 以疑问引入常常有唤醒和激发学生主体思维的作用,在学生进行了简短的思考以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去探究课堂新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增。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收到不错的效果。
三、积极探索,设置“实验”悬念 ,点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明显的实验现象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只有彻底摒弃背实验的不良做法,积极探索,设置“实验”悬念,才是创造学生学习最佳境界的有效手段。而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学生,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设置悬念“实验”,引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四、展现学科魅力,共享故事趣闻,激发学习兴趣
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从被动变为主动 ,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所以利用化学故事趣闻展现学科魅力,共享故事趣闻,引发教材内容,唤醒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留“尾”悬念,深化兴趣,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要开好头,起好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编筐编篓,全凭收口;表演节目,总有压台戏。同样,上课也要讲究结尾的艺术,可以说好的结尾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标志。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总有结束的那一刻,但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思维的中止。好的结尾总是“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去。”每当这时,我注意留下问题,引而不发,让学生带着意由未尽的心情离开课堂,期盼着下一节的化学课的到来。例如,讲金属的化学性质这节课时,当硫酸铜溶液与铝箔反应时,可以明显地看到铝泊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这时让学生记下这一现象,暂不讨论。等主要任务顺利完成之后,我会在下课之前,把上述铝泊附着有大量 气泡的现象重复一遍,提出一个“为什么”?这样,自然给学生留下一个强烈的“悬念”,使学生课后,去主动“探求、考虑、推断、发现”。下一堂课虽未上,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种留“尾” “悬念”的做法,为上好下节课涂上了一点神秘色彩。这样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为知识的增长而感到喜悦,同时感到学海无涯,越学越有兴趣,让学生感到:思前,觉余音缭绕;顾后,欲奋力再攀,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构建了高效的化学课堂。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深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而悬念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的激活和智慧潜能的发挥,才能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