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与对策

2018-03-03马冬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语境道德

马冬云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其价值取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使其正确看待道德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之所以将“90后”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区分于“70后”或者“80后”,是因为不同时代出生的人拥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不可避免地受时代的影响与制约,是时代的产物,带有时代的印记[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宫承波认为“新媒体首先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形式深受新媒体语境的影响。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过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并把握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

1 “9 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

1.1 价值取向多元化

信息化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西方价值取向的传入对“90后”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未确立,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青少年可借助互联网接触各式各样的价值理念、社会思潮。在信息传播过程中,“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其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1.2 自我个性日益彰显

“90后”是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一代人。“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的宠溺、家庭的庇佑,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尚未完全成熟与独立;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处理问题时缺乏换位思考意识;无论是行事风格还是表达方式,他们大多追求新鲜、张扬与个性,高度的自我认知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是这个信息时代以及开放型社会赋予他们的印记。

1.3 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在自我认同缺乏的情况下,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一方面,这些“90后”独生子女心理较为脆弱,害怕孤独,却又不愿与父母和教师交流,而是主动寻找朋友(包括虚拟网络上的朋友)沟通;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呼声下成长的“90后”对教师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以及一些教师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表示不满,甚至是反感[2]。他们大多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与评估,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受挫,加之缺乏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

2 新媒体语境下“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

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日益繁杂,流通渠道多样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共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的表达方式、行为举止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2.1 道德教育的娱乐化倾向

信息时代,全民娱乐至上的时代,无论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典型的道德榜样,最终都将通过互联网这个滤镜将它们转化成集娱乐性、新闻性于一体且易于传播的信息。

在娱乐化潮流中,人们主张对事物和人物不做评价,尤其是不做道德价值上的评价,并不是这很困难,而是认为毫无必要[3]。这样的时代印记,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瓦解了大众对于重建道德信仰的信心。当所有信息以一种娱乐化的精神来解读时,受众所接受的内涵与意义也将被解构,道德教育也将失去其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2.2 道德教育手段的单一性

一直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说你通”,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思考。

互联网语境下,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媒介特点,发挥每位学生参与和互评的作用,使他们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针对“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应使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媒介,同时创新教育手段与模式。

2.3 道德养成的不稳定性

新媒体语境下,“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获取的来源难以确定,既有主流的也有非主流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道德评价。同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混乱,倾向于非理性地表达不真实的道德情感。正是因为网络平台的虚拟性,表达者无需为自己的言行与评论负责,导致他们通常以表面上的“个性化”方式非理性地表达不真实的道德情感。这也常常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

3 依托新媒体,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

“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不应完全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应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教育方式。新媒体时代,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在沟通与交流方面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新媒体由于其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超越时空性等特征,形成了较理想的公共领域,是一种全民参与、网状辩论、空前多元的公共场所,具有超前的开放性、独立性与自主性[4]。新媒体语境下,应充分分析“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发展与创新道德教育模式。

3.1 创建新媒体网络平台,拓宽道德教育的广度

当前,关于“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应在充分了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扩大受众范围。“90后”大学生普遍追求自由和独立,思想上较有主见,对某件事情有独特的看法。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动态,也可以针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学生的讨论态势进行引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创新道德教育渠道,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3.2 图文并茂,丰富道德教育形式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形式包括思想政治讲座、年级大会、社会实践活动等。新媒体语境下,信息及资源的共享,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创意与可能。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如微电影、微视频等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同时,依托新媒体建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社会型网络社区,学生不仅可以发表评论,还可以上传图片甚至音频,拓宽道德教育渠道,采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育手段,使教育效果更具感染力。

3.3 建设校园网络宣传与监管队伍

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时,要充分考虑道德教育的接受者与传播者的角色定位。“90后”大学生对于信息的敏锐性较强,因此,要切实做好网络信息化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集中培训、案例讲解等途径,培养一支校园网络宣传与监管队伍,研究新媒体渠道的正确运用方法,拓宽学生情绪和意愿表达途径。

新媒体语境对“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教育者在建构教育模式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信息资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对道德教育的认同度。

[1]侯大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2]邓然.“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9):12.

[3]追寻意义,走出“泛娱乐化”[N].人民日报,2015-08-14.

[4]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语境道德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跟踪导练(三)2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