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园

2018-03-03叶正亭摄影祁金平

艺术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拙政园鸳鸯苏州园林

文/叶正亭 摄影/祁金平

苏州的古典园林绝大多数曾是私家花园,它们是艺术品,是立体的画,是有钱、有闲、有文化的园主和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共同创作的艺术结晶。

苏州园林可以称是东方园林的翘楚。甲江南,甲中华。

历史上,苏州园林曾有过600座的记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州园林有300座。到20世纪80年代,苏州园林尚存59座。

拙政园—借景北寺塔

可喜的是,最近20年,苏州正努力恢复、重建一些残破并早已移作他用的园子,比如沧浪亭对面的“可园”、平江路附近的“北半园”,虎丘山后“一榭”园等。更可喜的是,一批新私家花园正崛起,吴江的“静思园”、东山的“醉石山庄”、古城内“南石皮记”,等等。苏州市争取在2020年建成“百园之城”。

精致、精巧、精细的苏州园林不仅是给人玩的,园林更是用来品、用来读的。

赏苏州园林最好的方法是“移步换景”。

苏州园林是永远看不够、读不尽的,春夏秋冬韵不同。

而我,作为一个苏州人,觉得“不为苏州园林好,此生何必住苏州”。

做一个苏州人,最幸福之处,或者说与外地游客的区别,就在于可以在某一座古典园林之“家花”绽放时,适时地走进这座园林,去品读一座园林最动人的时刻。比如,沧浪亭之兰花,狮子林之劈梅,留园的牡丹,网师园的芍药,拙政园的荷花……我就以苏州一大一小两个园林为例,和读者一起品一品苏州园林。

大者:拙政园

中国有四大名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荘。

苏州拙政园为什么能排第一?总有道理。

道理很简单,其一,她可谓是园林之母。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荘,均仿苏州园林。其二,拙政园的总设计师,是吴门画派领军人物、“明四家”之首——文徵明。

将近六百年前,王献臣买了这样一块地,却不知从何下手,就邀请好朋友文徵明来商议。文徵明话不多,每次商议,都是以画代话。

文徵明总共为拙政园画了三十一幅画,也就是著名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可以说奠定了拙政园建园之基础。

建成的拙政园,轻易不敢动。每次修缮,都要拿出文徵明的画,细读一番,慎之又慎。文老先生画意不能有丝毫篡改啊!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古典私家花园,占地78亩。全园共分三部分:东园、中园、西园。

拙政园东花园比较疏朗,尽显田园风光。好比一幅中国山水画,高妙的画师深谙“疏能跑马,密不透风“的道理。画不能画得太满,要留白,要给读者以想象空间。造园亦如此,拙政园的东花园,相当于高明的中国画作品中“疏能跑马”部分,给人以诸多遐想空间。

拙政园之精彩在中园。

拙政中园,春到“雪香云蔚亭“赏梅花”;在“海棠春坞”品海棠;来“绣绮亭”看牡丹。夏到“远香堂”和“荷风四面亭”观荷赏夏景;在“玲珑馆”前尝枇杷;来“玉兰堂”里品玉兰。秋到“听雨轩”观雨;在“听松风处”闻风。

中花园,更有“小飞虹”“待霜亭”“赏桔”“倚玉轩”“绿漪亭”“香洲”“见山楼”,等等,处处景观,处处风景,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每次翻阅,都有心得,园林就是苏州人的教科书。

进入拙政中园,抬头便见高耸的北寺塔,这就是园林经典的借景手法。把很远的北寺塔拉进了拙政园,体现了造园者的别出心栽。

小而精致,是网师园最大特点。这里有世界最小的古桥—引静桥,小桥长不足一米,但古桥元素——桥栏、桥阶、桥顶、桥花、桥拱,一应俱全。桥下,危崖陡岩,溪涧深谷,两岸葛藤垂挂,中间有涧水幽碧,构成了“下临无地”意境。在小桥、小涧映衬下,一旁的半亩彩霞池,竟变成了烟波浩渺之大湖了。

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在拙政园,借景之风景还有多处,“与谁同座轩”明明是无顶的,但在某一个方位,游人却可以看到轩上有顶。原来是借了“笠亭”的尖尖顶,构成了“与谁同座轩”有顶的景观。

网师园—云窟

在“宜两亭”上,既可看中园景色,又可观西园风景,这同样是借景。

借景有远借、近借之分。

在中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梧竹幽居”。这是一座设计精巧的亭子,四堵方墙之中,开辟了四个圆形洞门,似亭中套亭,外方内圆,重叠奇妙。人站在亭子中间,360度悠悠一转,可见四季景色。春景,小山坡满是修篁,青青的翠竹,雨后的春笋,更有高大挺拔的梧桐相伴,碧梧翠竹,春色满亭。夏景,自然是满池的莲荷,所谓“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是以水为主,荷花更是她的“家花”。观荷便构成清凉夏景。秋景,一株苍老的枫杨树,一面斑驳的粉墙,让人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冬景,有一排漏窗,透过漏窗,见得一串红灯笼。让人想起苏州人“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家家围炉相聚,喝着冬酿甜酒,品着美味羊糕。

景——境。苏州园林中精雕细琢的一个个景,让人遐思,给人联想,平常生活的一个个场景,有了升华的意境。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精妙,也是园林文化的内涵之一。

拙政园的西花园,又称补园,处处可见清代人的智慧,比如曲桥用了铸铁材料,上面有“延年益寿”四字。鸳鸯厅的窗则用了玻璃。

西花园最精致的是鸳鸯厅。所谓鸳鸯厅,在苏州园林中很多见,基本格局是一座厅堂,中间有花窗相隔。花窗两侧都不同,包括青砖铺地的形式,屋顶的形制,等等。苏州话里的“鸳鸯”,一层重要意思的表达就是指“不同”。

拙政园之鸳鸯厅,北向为“三十六鸳鸯馆”,馆额为苏州状元洪钧所书。这里,顾名思义是夏日赏荷处。最有趣的是花窗,北向九对花窗,海棠花格,上面的玻璃一半是白,一半是蓝,这蓝色玻璃更是玄妙,里面有白色隐点,眼睛凑近朝外看,哇!外面好似在下雪。赏荷之时,必是暑夏,客人从拙政园大门进,走到这里,有点汗渗渗、有点热吼吼,但当你瞄一眼那宝蓝玻璃,看到窗外景色,心一下子凉爽起来。真是妙哉!打开窗子朝外看,只见满池的田田荷叶,满池的莲荷摇曳,更有双双对对的恩爱鸳鸯戏水莲荷间,心便安然。观夏景时,心也清凉,何不快哉!

这鸳鸯厅的南向另有一个名字——“十八曼陀罗花馆”。窗外栽种了十八株山茶花,山茶花的洋名叫“曼陀罗”。这里的“宝珠山茶”最为名贵。夏去春来,南向便是春天欣赏山茶花的最佳处。

鸳鸯厅屋顶做了“卷棚顶”。这种结构,音响效果特别好。原来,主人是考虑在这里看演出听戏的。果然,之后的历史续写,拙政园鸳鸯厅与“百戏之祖”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国著名昆曲艺术表演家俞振飞的童年便是在这园子度过,有人说,拙政园鸳鸯厅走出了俞振飞。

网师园—引静桥

小者:网师园

在苏州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九座古典园林中,最小者网师园,仅8亩地,是拙政园的十分之一。但中国著名园林专家陈重周先生称其是“小园极则”!

小而精致,是网师园最大特点。这里有世界最小的古桥—引静桥,小桥长不足一米,但古桥元素——桥栏、桥阶、桥顶、桥花、桥拱,一应俱全。桥下,危崖陡岩,溪涧深谷,两岸葛藤垂挂,中间有涧水幽碧,构成了“下临无地”意境。在小桥、小涧映衬下,一旁的半亩彩霞池,竟变成了烟波浩渺之大湖了。

网师园最有趣的要数殿春簃。百花之中有殿春花,即为芍药。苏东坡有诗句:“魏紫姚黄扫地空,尚留芍药殿春风。”牡丹花后,芍药绽放,正是春之尾、夏之头。芍药花被人称作“殿春花”!殿春簃,放大一点说,网师园之“家花”便是芍药花。

殿春小院,不足一亩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有山有泉,亭台楼阁轩,一应俱全,透出的是明代园子的气息。因此,1980年,中国园林首次出口美国,即以殿春簃为蓝本,1∶1复制后,送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陈展,取名“明轩”。

殿春簃有许多人文故事。张大千、张善孖曾借寓园中。张善孖是中国画虎大师,别号“虎痴”,不仅画虎,还养虎一头,取名“虎儿”。一次,因虎儿惊到客人,被大千拍了一记头,那虎儿竟然绝食,最后一命呜呼,张大千十分痛心,和他哥一起,将虎儿安葬于殿春簃一角。多少年后,大千从台湾寄来一张纸,上书“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网师园按其尺寸,做成石碑一块,嵌于殿春簃一角,成为一段佳话。

苏州园林中名联名额不少,我尤喜欢网师园“濯缨水阁”中的一联,全联仅廖廖八字,上联是“曾三颜四”,下联是“禹寸陶分”,八个字嵌入了四位古人,暗含四个典故。“曾三”是指孔子弟子曾参,他说:“吾日三省吾身”;“颜四”,是指孔子弟子颜回,他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谓四条道德准则;“禹寸”,是指大禹,大禹惜时如金,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陶分”,是指陶侃,他说:“圣人珍惜寸寸光阴,众人更当珍惜分分光阴。”

特别喜欢这联,所谓言简意赅,寓意隽永,与网师园“小园极则”之风格极其吻合。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大园布局广阔,四季交融;小园五脏俱全,精致玲珑。二园完整体现了江南地区居住文明的发展高度,处处闪耀着艺术和人文的璀璨光辉。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兼职教授)

拙政园—小飞虹

猜你喜欢

拙政园鸳鸯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欢天喜地配鸳鸯
绣鸳鸯
苏州—拙政园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书 画
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