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尿激酶溶解血栓时间造成的影响
2018-03-03王大为
王大为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神经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8)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出血的情况,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数据显示[1],该病多发于50-70 岁中老年群体,男性患者数量略多于女性(与本研样本情况相符)。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生活节奏均发生剧烈变化,导致高血压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相应的高血压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均受到了负面影响。随着病程延长,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小动脉病理性改变,即在小动脉壁上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局部缺血、出血、坏死等,导致血管壁强度及弹性变差,并有可能形成微小动脉瘤。上述情况下,如果患者受到情绪刺激或脑力、体力劳动过度,已经出现病变部位的血管壁极易发生破裂、出血,从而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基于此,笔者选取2016 年9 月-2017年9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本次研究,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9 月至2017 年9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2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 例)和观察组(51 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4 例,年龄42-68 岁,平均(55.12±3.34)岁;观察组:男28 例,女23 例,年龄44-69 岁,平均(55.49±3.16)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02 例患者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并在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全程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51 例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术治疗:①实施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健康一侧;②借助CT 扫描确定出血位置及出血量;③在颞部做马蹄形切口,将硬膜等逐层切开,直到病灶位置;④吸除血块,并放置引流管;⑤术后定期进行CT 复查,确定血肿消除情况。对观察组51 例患予以钻孔引流术及尿激酶溶解疗法:①术前检查流程同上;②选择血肿最多层面处为穿刺点,注意避免伤及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域;③采取局部麻醉;④在颞部做切口,在颅骨钻孔(直径≈3cm);⑤切开硬脑膜,穿刺并放置引流管;⑥视血肿消除情况开始注入尿激酶;⑦采用CT 复查,必要时继续注入尿激酶。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与102 患者治疗效果有关的各项指标(治疗有效率、颅内压、住院时间等),发生并发症情况(各种感染、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等),并进行组间对比。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术后患者机体功能评分≥90%可归为显效;18%<功能评分<90%可归为有效;其它情况属于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28 例,仅2 例无效,对照组显效22 例,无效多达11 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7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14.35±4.26)d 短于对照组(25.47±5.49)d,但颅内压(46.56±13.12)cmH2O 高于对照组(21.43±11.28)cmH2O,P=0.0000、0.0000,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共发生并发症4 例,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2 例,观察组总发生率(7.84%)低于对照组(23.53%),P=0.0293,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及住院时间()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及住院时间()
表3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2],在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类型的30%-50%。血压持续上升是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原因,常见诱因包括情绪激动、激烈运动、排便过度用力等,该病起势迅速、剧烈,往往在几分钟内达到病情高峰,一般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昏迷、甚至死亡,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手术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佳方案,宜在发病后6-24 h 内进行;有研究表明[3],手术治疗的预后与患者接受手术前的意识水平有关,一般昏迷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引流术,前者的优点为:①术野开阔,可在直视条件下完成手术流程;②止血操作更为完善,术后再次发生出血的情况较少;缺点为:①创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②不适用于出血位置较深的患者,术后致残的风险较高。钻孔引流术是另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手术方法,其特点为:①置入引流管吸除血肿,可有效减低颅内压,并保护脑组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②可以联合尿激酶溶解疗法,最大限度清除血肿,进一步控制颅内压,并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害;③操作简单、创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相对较短,相应的治疗成本较低;④适用于各种部位出血,尤其对深部出血、高龄或体质较弱患者的效果较好。尿激酶的安全性非常高,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可反复使用,具有较强的血肿溶解能力,与钻孔引流术相结合,可以促进残余血肿进一步引流排出。本研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短期内颅内压高于对照组,与戴玉凤的研究结论相符[4],但这不影响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者冯晓也得出了相似结论[5]。
综上所述,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同时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用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