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

2018-03-03蒋德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达拉脑梗死炎症

蒋德平

(河南省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与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使得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1]。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疾病,长时间的缺血、缺氧会造成脑组织坏死,患者常伴有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表现,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均与患者的年龄有直接关系,患者年龄越大发生疾病、病死的风险就越高,发病数小时或1~2 d即可达到高峰,脑部梗死面积可在短时间内扩大,因此需尽早治疗[3]。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脑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阻止神经元凋亡[4]。以往研究均致力于依达拉奉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方面,往往忽视了对患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 C)水平的影响[5]。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Cys C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8例。观察组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44~76岁,中位年龄60岁;病程5~22 h,中位病程13.5 h;脑栓塞8例、短暂性脑出血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14例和腔隙性脑梗死11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3~75岁,中位年龄59岁;病程5~21 h,中位病程13 h;脑栓塞7例、短暂性脑出血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15例和腔隙性脑梗死10例。此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内相关诊断标准;②经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者;③发病时间<24 h者;④排除脑出血者;⑤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1.1.2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伴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④ 资料不全或已进行抗凝治疗者;⑤过敏体质者;⑥伴有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降血脂、降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33)静脉滴注治疗,3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血浆BNP、Cys 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用于检测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等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0、IL-8水平,试剂盒为产品配套试剂,所有操作需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②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雅培i4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BNP水平,正常水平为0~100 ng/L;另外采用美国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ys C水平,检测方法为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正常参考水平为0.6~0.9 mg/L。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输注部位皮疹和再梗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满足方差齐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中位年龄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IL-10和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CRP、IL-10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CRP、IL-10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Cys 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显著超出正常范围,两组患者治疗前BNP、Cys 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再梗死、颅内出血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2.63%)输注部位皮疹;对照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1例皮肤黏膜出血,2例输注部位皮疹;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16%(5/38)(χ2=1.629,P=0.202);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均轻微,未采取干预措施或停药减药,患者自行恢复,对治疗进展未造成影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IL-8/(pg/L) CRP/(mg/L) IL-10/(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28.83±5.42 21.46±4.54 14.35±3.47 10.18±2.46 13.76±2.53 11.27±1.74观察组 38 29.54±5.38 12.67±3.29 14.81±3.33 6.24±1.63 13.51±2.44 9.39±1.54 t值 0.573 9.664 0.589 8.230 0.438 4.988 P值 0.714 0.000 0.698 0.000 0.783 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Cys C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Cys C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BNP/(ng/L) Cys C/(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324.34±172.83 47.78±12.46 1.73±0.62 1.25±0.32观察组 38 326.18±174.35 25.64±6.82 1.79±0.68 1.03±0.25 t值 0.046 0.402 9.608 3.340 P值 0.942 0.811 0.000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应以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为主,使处于缺血半暗带区的可逆性损伤的神经元复活,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为溶栓治疗,已成为临床公认的治疗方法[7]。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血栓溶解后,恢复血液和氧正常供应时,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形成再灌注损伤,对脑细胞造成进一步损害,可见单一的溶栓治疗仍无法改善患者最终功能状态[8]。急性脑梗死复杂的病理机制与病理变化,使得该病的治疗无法针对某一环节进行单一治疗而取得显著效果[9]。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静脉给药后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梗死区及周围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减轻自由基所致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防止自由基失衡,起到保护神经元及其他神经细胞的作用,另外还能够阻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脑水肿[10]。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组织缺血后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炎细胞激活合成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已有研究显示,IL-8能使多核白细胞向缺血部位迁移,是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主要介质;IL-10由Th2细胞产生能够抑制Th1细胞功能;CRP则参与了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只要机体出现炎症该水平就会迅速升高[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8、CRP和IL-10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BNP广泛寄居于脊髓、脑以及心脏等组织中,能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与血管内皮组织因子的表达,具有促进排钠、排尿和降低血压的作用,脑梗死患者因组织缺血、缺氧,累及下丘脑、延髓等部位以致增加BNP的释放,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会导致BNP水平出现变化[13]。已有研究证明,BNP水平的高低与患者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常被临床用于预测脑梗死面积与严重程度,评估患者治疗情况[14]。Cys C主要分布在脑组织中,能够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可作为评估脑血管疾病治疗情况的重要指标[15]。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Cys 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中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可见,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BNP、Cys C水平,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能明显降低BNP、Cys C水平,改善患者炎症状态,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1]李慧. 东菱迪芙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 22-24.

[2]边丽丽, 谷小芳, 刘芳, 等.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34(3): 558-560.

[3]梁建荣, 皇甫斌.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copeptin、NT-proBNP和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4): 144-146, 149.

[4]高玉红, 郑一. 依达拉奉联合自拟补气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3): 514-516.

[5]孙福海. 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 20(2): 109-111.

[6]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79-380.

[7]孙娜, 王剑锋, 林警.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效果[J]. 江苏医药, 2017, 43(3): 174-176.

[8]李忠音, 张军.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5, 21(1): 122-125.

[9]武胜涛, 张羽, 李富慧. 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药房, 2017, 28(9): 1184-1187.

[10]高跃强. 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12(1): 93-94.

[11]沈珍贤, 曲衎衎, 毛智群, 等.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7): 3337-3339.

[12]李积军.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2): 178-180.

[13]杨慧锋, 朱超云, 陆荣柱.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国药房, 2017, 28(9): 1181-1183.

[14]陈阳, 程英平, 李清华, 等. 依达拉奉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6, 41(1):103-105, 108.

[15]章娅妮, 黄桔秀, 金皎蕾. 吡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7, 24(9): 1285-1288.

猜你喜欢

达拉脑梗死炎症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