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诗歌教学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2018-03-02沈利晓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考纲诗词

沈利晓

拓展性阅读是将我们的阅读视野拓展开去,由此及彼,互相钩连,构建起一张具有丰富信息的网络。而选择恰当的拓展性阅读材料是拓展阅读的关键。学习一首诗词尤其是古诗词,我们通常会由此及彼产生一些联想,如这位作者还有哪些典型作品?对同一事件其他诗人是什么态度?这种艺术手法在哪些诗歌中还有应用?在高考考纲中对应哪个考点?这些问题,就成了我们关切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要适当选取一些拓展性诗歌扩大阅读量。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设置了四个单元诗歌阅读,但这远远不够教学的使用和学生对诗歌的积累,所以在研究高中语文配套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策略和编写《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时,笔者就诗歌教学探索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选择原则。

一、开阔视野,扩大积累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经过时间淘洗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后人诵读积累。因此,课外诗歌的选择首先要遵循“朗朗上口,能开阔学生视野”的原则。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中,除了背诵积累课后附的《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和《浪淘沙·北戴河》以外,笔者还选择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让学生在背诵积累中感受伟人的凌云壮志和博大胸怀。现代诗歌虽然不属于高考范围,但笔者还是选择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学生在或深沉或昂扬的诵读中感受现代诗歌的风采。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自主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

以“开阔视野,扩大积累”为原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诵读增强语感,内化语文材料。

二、以文本为依据,同题材拓展

所谓同题材拓展就是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依据,选择与其同一题材的其它诗歌,这样能够使学生看到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诗人对同一人、事、物的不同认识。如讲杜甫的《咏怀古迹》时,笔者就选择了不同时代的关于王昭君的诗歌。白居易的《昭君词》“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写出了昭君盼望回到汉宫: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则托长门之怨对皇权进行非议;而杜甫的《咏怀古迹》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认识了不同诗人笔下的王昭君,同时也提高了对咏怀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样,讲李商隐的《马嵬》也采用了同题材拓展法。笔者选取了宋代李觏《读长恨辞》:“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对李隆基宠信杨贵妃而不体恤将士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清代诗人袁枚的《马嵬》:“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则将矛头直指唐明皇,表现出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怜悯同情。

通过同题材拓展,能够巧妙地突破古诗文教学难读、难解的瓶颈,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同一事物或历史事件,能够让学生学得活,学得透,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拓展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歌

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往往会有不同的诗词风格,诸如苏轼的诗词以被贬黄州为分界,前后风格大为迥异,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辛弃疾的诗词在辞官前后,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对同一诗人的诗歌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拓展。如讲苏轼的《定风波》时,笔者设置了《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和《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其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把主人公那细腻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更把作者被贬黄州后的落寞惆怅细腻地展现出来。这两首词都是婉约细腻的风格,与“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判若两人。再如,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但南渡之后,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讲《声声慢》时补充《渔家傲》,这首词景象壮阔、气势磅礴,“我报路长嗟日薯”抒发上下求索之志,“九万里风鹏正举”抒发其凌云壮志,其豪迈之气不亚于七尺男儿。

诗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伤欢喜,个人经历对诗词风格有重要影响。阅读同一诗人的不同风格的诗歌,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诗歌,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

四、紧扣考纲适度拓展

高中教学不管采用什么素质教育的方式,最终都要应对高考,诗歌教学也不例外。近些年关于诗歌的考纲要求比较稳定,所以在选择诗歌的课外阅读材料时还要紧扣考纲。以考纲为指挥棒,选取适当的诗歌并配以相应的考题。如必修一第一单元选了四首现代诗,看似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定位到考纲上那就是“鉴赏诗歌的形象”。沁园春·长沙》突出的是景物形象,《雨巷》突出的是事物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突出的则是人物形象。所以在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时就以“鉴赏诗歌的形象”为依据。笔者选取了李华的《春行即兴》,并设计了“从情景关系上分析诗歌”的问题,该问题既考查了诗歌的景物形象,又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谓一举两得。后面两课又选取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构》和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并设计了相应考点的考题。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选取了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因为苏词中“穿”“拍”“卷”用得好,属于“鉴赏诗歌的語言”这一考点,所以设计题目为:“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有何妙处?

紧扣考纲适度拓展,能够让单元目标与高考考纲紧密结合,让拓展阅读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应用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让拓展阅读真正成为教材的有效延伸。

★作者单位轲南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诗歌考纲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从现代诗歌的核心要素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和谐课堂魅力语文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