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应用

2018-03-02陈玉京

银行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区块个体金融机构

陈玉京

通过近两年来对十几家养老机构的考察,结合人们普遍关注的养老金融问题, 利用区块链的原理进行解析,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论题。养老领域的工作可以说是细分性最高甚至是要求近乎严苛,所以习惯于粗放式经营的养老机构往往会陷入“机构养老费力不挣钱”的困境,而那些高端养老机构又使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这些都给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当前技术发展的情况看,区块链金融可能会带来养老金融深化的机遇,整合国家、机构、个人及家庭等方面资源用于推动养老金融向纵深发展势在必行。

区块链技术追踪对于金融领域的意义

区块链技术有可能使我们得到一种认知现实经济和市场基本属性的新的思维方式,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金融属性的技术。梅兰妮·斯万在《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中说:“区块链追踪意味着能够统计所有参与方对系统的贡献, 无论是多么微小级别,无论是否需要上升到宏观层面,都可能以无缝、自动化方式进行评估和总结,因为在一些社会价值体系中是完全无法明确跟踪用户贡献的。例如,可以在所有时间内跟踪其软件代码, 记录其中某一行是谁贡献的。这很重要, 因为所有系统内的经济理性参与方(例如人类)都需要评估它们的贡献,然后根据它们的贡献来回馈酬劳、名誉、地位或者其他奖励。”这里说清楚了区块链技术整合的大数据和以往大数据分析的根本不同点就是,区块链技术整合的大数据是交互生成,系統内所有经济主体参与,而且由个体私钥掌握,可以根据个体贡献进行奖励;而以往的大数据分析则是个别行业内的数据,而且往往是个体被动参与,个体隐私难以得到保障,个体贡献也得不到明确的奖励。基于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实现的价值互联网是革命性的,“在未来,自动市场可能支持对现实世界中的资源分配进行限价单交易和程序化交易”。“在未来能够自动运行,自己拥有自身产权的资产,可能把它想象成一辆自己拥有产权并能自动驾驶的汽车。自我导向的资产能够自动连接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来评估动态,然后雇佣自己为自己的需求进行交易,就像Uber现在所做的那样能够寻找潜在的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规划来预测油价的变化进行对冲,最终在他们使用寿命到期时自动退休——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完成各方面的自治操作。”

综上,我们将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奠基于对个体(个人或企业) 的金融行为、金融品质及其资产、信用生成过程的追踪记录,从而推动金融创新向个性化、精细化、自我管理的方式纵深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金融行业以信息不对称挣钱、粗放式经营、追逐暴利的特征。接下来的研究试图说明,整合大数据之后展开的区块链金融应用将极大地推动养老金融领域的创新。

收入、财富、生存价值与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涉及的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养老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公益机构和国家等。我们的观点是,只有着眼于养老行为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感受,着眼于个体财富的积累和传承,着眼于养老期间个体生存目标的实现,才能把养老金融的特点和本质说清楚,而这也是我们要将区块链新技术引入养老金融的根本原因。

养老行为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感受的满足,就是费雪《利息理论》开篇所言的收入:“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一个人的收入有三个连续的阶段: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俗话说,老人要像小孩一样哄着,说明老人的行为有“任性”的特征。当然,老人毕竟不是小孩,他们仍然是具有理性的个体,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理性认识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对老人的各种思想、行为和习惯做出精细化的描述和分别,从而使老人在消费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时,有限的货币(包括本文提出的“养老币”)付出得到的是最大化的效用。

一般来说,处于养老阶段的老人不再创造和积累财富,而主要是用以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来生成养老期间的收入,用于个体真实需求和感受的满足。基于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影响,老人以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往往又不能全部用于自己养老,而总是想留出一部分用于子女或家族的财富传承。虽然绝大部分老人仍然需要居家养老,也更希望居家养老,但是“421”甚至“8421”家庭的普遍出现,居家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年轻一代客观上已经难以胜任家庭赡养的负担。由于个体财富积累的程度大相径庭,而每个个体都有财富传承的期望,但是客观上多数家庭在未来十年以后都可能要将老辈人积累的财富更多的部分用于老人养老,这就决定了中国养老金融的复杂性更甚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金融。

虽然个体的生命最终会终止,但是只要活着,养老个体的养老期间生存目标也是多样化的。随着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养老时间段的长度甚至有可能超过人们工作的时间段,“人们不仅追求欲望的满足,更向往着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一旦目标确定,就有着毋庸置疑的价值,与个人的生活水乳交融、难分难解。”“一旦身处局中,此时此刻,实现目标即成生存之意义。更有甚者,不管是比赛,还是人生舞台,社会都为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当然,也有人崇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独居意境。”奈特的这些经济学家罕见的文采飞扬的句子,用于说明养老期间人们的目标、行为和价值取向十分恰当。人老了并不是等待死亡,特别是有一定财富积累的中产阶级更是向往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趋势看,不少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而是对养老生活的品质要求逐步提高,他们讲究个性化服务、个人隐私的保护以及个人自由主导,更加追求精神愉悦,追求新知识和新享受,更加积极地和现实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总之就是更加重视老年期间生存价值的实现,这些都是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最有可能产生经济利润的地方,也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大显身手的所在。

以上说明,养老行为个体的复杂性决定了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必须做到精细化,而区块链技术的可回溯、不可更改和全过程记录的特征,对于行为个体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可能。区块链技术对于来自相关各个方面大数据的整合,将有助于对个体思想观念、历史经验、行为习惯、财富传承状况及生存目标意愿等进行分析和归类,以便于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设计精细化的产品,满足老人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使老人们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机构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对养老机构的设立和规模设计,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使用,对养老金的精准发放等,都可以逐步加强精细化操作,这些都将从不同侧面极大地促进养老金融的发展。endprint

我们认为,在养老经济和养老金融问题上,有必要坚持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经济分析,将涉及的相关各主体都纳入经济分析的视野内:一是不能像以往那样,政府把养老当成福利加市场,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也就拼命利用政府所能给的有限的“福利”,其实出于短期行为的利用都是不可持续的;二是要拓宽养老行为个体的范围,让人们从年轻时就开始关注养老事业,同时也为自己及家人的养老做各种准备,重点就是参与养老金融;三是要把养老作为带动医疗大健康、文化旅游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产业,而不是把养老当作纯粹消耗社会资源的福利事业。

由于缺乏整体性的经济分析,缺乏对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理解,也就对社会相关的资源利用不完全, 从而出现大家都看着未来至少20年内养老产业空间十分巨大,但是却没有多少实力强劲的资本愿意进入的尴尬局面。资本进入的困难导致了养老机构及其服务的稀缺性明显,如果不解决好发展的瓶颈问题, 势必在未来十年后供需矛盾严重失衡。在如此尴尬和矛盾的局面中突围,必须要有崭新的养老金融思路。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应用于经济金融领域,可能会有助于打通养老金融相关的各个环节的资源和信息分割,促进全社会都以新的方式来关注和培育养老事业,特别是可能会促进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商业保险、养老产业基金等产生协同效应,促进医疗和养老结合、旅游文化和养老结合、地产物业和养老结合等行业融合局面的形成。

区块链为养老金融奠基

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想要较高养老人生质量的人们至少要提早20 年布局养老金融。也就是说,这些注定要向公共资源寻求帮助的人,要提早20年把自己以及家庭的各个方面的情况都几乎毫无保留地让金融机构知晓。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人生档案,在区块链上贡献数据越多,对数据本身的积分奖励(养老币)积攒也越多。由于给金融机构提供了延续20 年以上的可信证据,并且各方面状态保持良好,信用积累可能越好(对养老币有倍增效应)。

区块链的全过程记录,有利于金融机构精细化的操作。金融机构会跟踪你和你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你的资产负债状况,你的消费行为和交通行为,并适时对你的人寿险保费、车险保费进行调整,减少或提高你的消费贷款的利率,他们还会不遗余力地为你的子女做教育成长金融规划,做你的慈善信托和家族信托等。

区块链的全过程记录,也有利于养老群体的细分。不同家庭出身、学历和社会经历的人们,不同消费行为和资产负债状况的人们,肯定会对养老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着不同的期望。比如,知识分子一般不大合群,喜欢讨论学术或政治问题,喜欢每天都有时间可以安静地读书或写作;老兵一般喜欢群居,精力比较充沛,喜欢每天有时间锻炼身体、干些体力活;干部喜欢组织活动,喜欢开会,继续表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演说技能。

为什么要用加密后的数据?一是自己掌握着私钥,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让与己无关的金融机构或别有用心者获得数据;二是不能更改,避免私人和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串通,产生任意减免保费、降低利率等舞弊行为;三是可以追溯,让养老机构更好地了解你过去的行为习惯,以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养老方案和护理方案。

对家庭情况以及拥有住房状况的区块链记录,还将有助于“以房养老”金融产品的推广,可采取售后回租、收拢后统一出租等多种方式,同时也防止出现子女私自卖房或出租房屋等纠纷。

区块链为养老金融精细化操作提供了可能

區块链对与养老个体行为相关的大数据做有效整合,对不同地域、不同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老人群进行精细化分析,有助于金融机构对投资养老机构更加精准。比如养老社区的规划,床位和房间的规模,医养结合的模式乃至养老医院科室的分布,护理人员的安排和培训等。

不同地域气候情况的变化,不同的消费行为和资产状况,对于养老人群的护理和照料提出精细化的要求,也为异地候鸟式养老、房车旅游式养老乃至游艇迁徙式养老等新的养老金融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了使投资这些新型养老模式的机构更加精准有效,有必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交互式移动平台,适时追踪投资项目的运行状况、养老人群的活动场景等,增强项目的现场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养老人群的加入。

国家养老金和养老机构补贴的精准发放,对养老金融的扶持也要精准到位。用于这些领域的大数据不能像前些年扶贫县、扶贫人口数据那样任意地改变。对于养老机构和养老金融机构的补贴也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施定向追踪,也可以用“养老币”实施奖励。

养老金融和国家经济发展改革的配合

区块链记录房与人。养老金融的一个重要支柱是民众拥有产权的房产,区块链的记录进一步加强了房地产交易的透明性和便捷性,从而有利于国家房地产去库存战略的实施,可选择有利于养老人群居住的地域和房产过剩社区做去库存的文章,大大拓展养老机构的可利用资产。

区块链记录关于企业成长过程的“事”。上市公司成长过程坚实加上有效的信息披露,将增强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增加居民投资的收益。当前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以及保险资金的持续入市场景正在生成,投资者收益当然也是民众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养老基金就是金融市场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石。

“区块链政府”彻底改变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政府办事方式。“区块链政府”将导致的变革是全方位的,有可能推动全社会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的降低。因此,养老事业的整合成本会降低,养老社区将更有活力,养老机构将注入各种新生力量并激发自生力量的增长,进而推动养老金融的多样化创新,慈善养老和家族信托等也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关于推出“养老币”的若干初步设想

根据以上理论阐述,我们提出鼓励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推出“养老币”的若干设想。如果推行顺利,有可能在数年后形成“养老币”的交易市场。民众持有“养老币”,既是对国家、对养老事业曾经做出贡献的荣誉证明,也可随时随地用于自身和亲友购买养老服务。endprint

初始阶段

愿意“以房养老”的人群,可以在养老机构或金融机构(银行、保险、信托均可进行这项业务)区块链上登记其房产情况,由机构根据其房产价值或出租价格按月发放“养老币”(其等值的资金价值也用区块链记录),用于购买养老期间的食宿、护理、医疗和旅游等各项服务。在此期间房产交由机构出租获得收益,按照老人意愿可随时终止,也可随老人生命停止而终止。终止时做出清算,区块链上记录的每月房产收益之总值扣除“养老币”价值之总值,结余可由老人的后代继承。

养老机构对于购买其鼓励的新型养老服务(如房车旅游、医养结合产品)的,可加大“养老币”发放和奖励力度;对于提前购买服务的,也可加大“养老币”发放和奖励力度。养老机构和医疗、旅游、金融行业的相关企业可组成战略联盟,推动“养老币”的发放和消费。

部分企业的企业年金可以替代为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的“养老币”,特别是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员工持股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转换为“养老币”,由企业或其他员工购回其股份。

普及阶段

年轻人和社会公众到养老机构做志愿者,每次可获得少量“养老币”。但由于人数众多,可有力推进“养老币”的发放。

年轻时有经济能力者对养老机构做出捐献,可根据捐献金额的多少为其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币”,或者给其指定的人发放“养老币”。

年轻时候提前布局自己的养老规划,购买人寿保险等,可以由保险机构根据其学历、家庭情况、健康状况以及购买寿险数量等为其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币”,这是在寿险之外带有奖励性质的,与寿险的保障条件互相不排斥。其他金融机构也可和养老机构合作,推出类似功能的“养老币”。

成熟阶段

养老机构的声誉获得社会公众认可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取得金融机构的履约保证,就可以大量发行自己的“养老币”,筹集用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社会公众购买的“养老币”,可用于购买该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等“养老币”市场形成后,也可用于交换其他机构发放的“养老币”。

国家给每个65周岁以上的社会成员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养老币”,数量的主要依据是纳税情况、服兵役情况、为国家做出某种重大贡献情况以及各个省份之间养老金严重不均的情况等。这种“养老币”可用于购买一切养老机构的服务,包括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体现国家对所有公民的公平性以及对为国家曾经做出贡献的奖励。同时,这种“养老币”具有稳定“养老币”市场币值和平衡各机构“养老币”币值的作用。

最大的问题在于流通,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可以流通的程度,操作层面要好好考虑一下。首先最需要的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至少是默许之下,知名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展开战略合作,因为“养老币”信誉的基石是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而养老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养老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说到底就是依赖于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事实上,推行“养老币”到实现全流通的时候,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养老机构和金融机构互利共赢机制的实现。其中最关键的是,“養老币”将激发全社会各种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和养老金融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向孝”“向仁”“向善”良好氛围的形成。

(作者单位:包商银行战略发展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区块个体金融机构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