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徐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8-03-02张增光
名师简介
张增光,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徐州市开发区中学。
原题回放
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以“平淡中也有诗”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命题透视
一、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
写作不是对生活的简单还原,而是对生活的感悟、思考、提炼和重新认识,这其实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离不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平淡中也有诗”这道作文题旨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思考生活。文题中的“平淡”可以理解为“平常、普通、平凡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更多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没有波澜。平淡是生活的主旋律,而我们又要在这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诗”。这里的“诗”简单地说就是“不平淡”,即生活中美好的、动人的人、事、景等,例如美丽的诗画、美好的诗情、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高雅的追求等。“平淡”与“诗”在这里看似是矛盾的,其实是矛盾的统一体,要很好地协调这对矛盾统一体,就需要对生活进行辩证的思考,即重新审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发现“不平淡”。由于不同思维认知水平的考生对“平淡”的理解不同,对“诗”的理解有别,因此,他们在作文中的选材以及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二、启迪考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平淡中也有诗”中的“诗”,不能简单地从文字表面去理解,而应该深入其内涵。“诗”其实就是生活中一种美的代表,是一种象征、一种比喻。它是美、是善、是温暖、是坚强、是感动、是温馨的时光,还可以有更深层的含义。生活是平淡的,但我们的心灵不应该是平淡的。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平淡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慢慢欣赏,用心品味,总会发现生活中精彩的瞬间、动人的场景、甜蜜的时光、温馨的回忆……命题者以一个“诗”字引导考生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像诗一样美好的人、事、物,旨在唤醒考生美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饱蘸情感的笔触把“美”表达出来,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
如果说这道作文题有点难度的话,就在这个“诗”字上。有些考生对“诗”的理解会不够准确。
评卷扫描
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对文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审题不够细致,导致了以下问题的出现:
1.一直平淡未见诗。
不少考生看到题目后没有沉着审题就草率写作。这些文章全篇只围绕“平淡”而写,没有体现“诗”,即没有写出生活中令人怦然心动的人、事、景、物或者瞬间。例如,有的考生只是写了家庭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事情,却没有从这些事件中提炼出“爱、感动”之类的内涵;还有的考生记述了自己初中三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而这些片段中也不存在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丝美好的动情点。
2.没有平淡只有诗。
一些考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篇诗化。他们把李白的“長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等诗文罗列在文章中,旨在表明这些古人既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首首诗,也是现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读的诗。整篇文章看起来很美、很抒情,从头至尾满满的都是“诗情”,但绝口不提“平淡”,是典型的扣题不准。
3.此“诗”非彼诗。
此处的“诗”应该是一种比喻、一种象征,它代表的是像诗一样精致美好的东西,如动人的情感、感人的形象、美妙的故事、怡人的景物、深刻的感悟、高尚的情操、高洁的志趣等。但是,有些考生或者把上课时老师教的诗当作平凡生活中的诗,或者把自己儿时学过的几首诗当作平凡生活中的诗,指出这些诗句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的益处,就完全是把有形的诗当作了无形的诗,偏离了这道题中“诗”的正确轨道。
4.有“诗”却平淡。
细节描写是写作中不可回避的老话题,但这也恰恰是很多考生的软肋。他们虽然懂得如何把事件叙述完整,但在叙述的过程中没有波折、没有必要的细节描写,导致文章过于平淡、缺少亮点,让人读后无法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例如,有一位考生写自己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喜欢到操场上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操场上生命的气息。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小作者最终只是把操场上的绿色生命描述了一番,没有表达出那些绿色给自己带来的喜悦,有“诗”却平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