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药研究,助力走向健康未来

2018-03-02姚佳黛

家庭用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靶标新药院士

姚佳黛

曾有学者说:“人类的历史即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当人类诞生于这个世界,疾病也由此出现。人类和疾病之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激烈战争,从古至今,人类经历过一次次疫病的浩劫洗礼,刀光剑影中,除了一次次地战胜它,别无他法。而我们手中的重要武器,便是药物。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与我们聊聊那些关于药物的“幕后故事”。

迫在眉睫的新药研发

世界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地发展着,不管是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是科学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在与疾病不断斗争的历史中,我们战胜了很多“挥舞着死神镰刀”的可怕疾病,如天花、肺结核、鼠疫、疟疾等。青霉素的发现和广泛运用开创了人类治疗疾病的新纪元,让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近10年。

然而,无论新的药物与新的科学技术如何改变世界,不能忽视的是,人类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远离疾病的困扰。蒋华良院士感叹道:“疾病的发展变化也很迅速,如很多慢性病、老年病等,复杂的疾病越来越多。就比如糖尿病,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糖尿病从上世纪的‘稀有富贵病,至今已经发展为拥有庞大患病人群和潜在风险人群的常见疾病。”

提到现如今对抗疾病的药物,蒋华良院士不是很乐观,他说:“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疾病有几千种,能用药物治疗的疾病其实并不多,尤其是能完全治愈疾病的药物,那就更加少了。像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大部分癌症等,目前依旧处于无药可治愈的状态。”

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面前没有退路,我们只有不断向前。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新药研发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跨界”科学的新药研究

新药研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化的科技创新活动。蒋华良院士应用多种学科交叉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药物设计、药物靶标结构-功能关系、药物新靶标发现等研究,因这融合了化学、生物学、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多学科“跨界”,新药研究的世界变得更为广阔了。这一交叉学科目前已在全球广泛运用,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已有很多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的药物用于临床,如抗禽流感的达菲等药品。

计算机科学在药物靶标发现中的应用,即通过计算机算法和建模,编程寻找新靶标的线索,然后用实验方法验证蒋院士用通俗的语言将其解释为“钓鱼”,就如在浩瀚的大海中投下一竿垂钓,在川流不息的茫茫水流中将“大鱼钓上钩”,以此节约了很多“大浪淘沙”的时间、人力和研究经费。应用这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新药研究模式,他与上海药物研究所所内十余个课题组在合作中组成创新团队,并开展有关研究。

这些年,针对肺动脉高压、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2型糖尿病等国内目前尚无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重大疾病,蒋华良院士与上海药物所多个课题组合作进行新药研发,已有数个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或已获得临床批件。

坚持“中国造”的“中国心”

作为上海药物研究所的所长,谈到研究所的未來规划与研究方向,眼中闪现的满是坚定与期待。对他来说,“与时俱进”是他时刻放在心里的事,“发展”是他嘴边的高频词汇。

除了未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药物研发,蒋华良院士特别提到:“我们要发展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方法和技术,发展药物研发的中国策略和方案。药物的研究还是路阻道长,和西方国家甚至印度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如抗肿瘤药物,因大众百姓对肿瘤较为重视,一听‘肿瘤两个字便如临大敌,然而肿瘤的靶向药物非常昂贵,尤其是进口的药物,长期使用经济负担尤为沉重。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研发成功、投入临床使用的原研药,则会授惠于中国老百姓。”

“我们要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蒋院士说,“我们也在全力以赴,目前已有很多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此外,我们还正在研发治疗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药物。”

这些有着“中国心”的“中国造”的药物,在未来将会为大众带来新的福音,为中国患者“惶惶不可终日”的心境抹去阴霾,增添希望。

不忘初心的代代相承

在采访蒋华良院士之前,记者脑海中浮现过许多“科学家”“传奇学者”脚下生风的“大佬”模样。初遇蒋华良院士,他穿着简单朴素、语气温柔,待人接物也极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整个采访中,蒋华良院士没有任何对于现在取得成就的自满,他始终怀着谦虚谨慎的心境“往前看”。毕竟,未来永远在前方。

当问及蒋华良院士这一路走来有什么体会,他回答道:“唯‘坚持二字。”

做科研是件寂寞的事,这是趟不知何时能到目的地的旅程,终点站也充满着叵测的未知。它需要科学家们有坚韧的毅力和不怕挫折、直面险阻的勇气。新药研究之路同样也是如此,它周期长、出成果慢、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蒋华良院士跟随着老师嵇汝运院士、陈凯先院士的脚步,看准方向,便一头扎进去埋头苦干。关于“拼命三郎”这个称呼,他解释说:“那个时候比现在条件艰苦得多,技术和仪器设施比不过别人,只能拼时间、拼意志。”

对于在新药研究这条路上奋勇前行的年轻人,蒋院士的寄语简短而掷地有声:“坚持,不忘初心。”这两个词的赠言,更有对新药研究代代相传的欣慰与未来发展的无限展望。

医学在不断进步,疾病也在不断进化,我们无法完全消除、治愈这世界上所有的疾病。但蒋华良院士相信,唯有信念坚定、不忘初心,方能走向布满荆棘却又充满希望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靶标新药院士
新药让青蛙断腿重生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境外抗癌新药审批提速
靶标评改,让习作评改有序更有效
新杀菌剂靶标和先导化合物的探索
靶标网络与中医药研究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
基于单幅立方体图的摄像机内参数标定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