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铁锈里的破伤风
2018-03-02徐佳韵
徐佳韵
您有没有过被划伤、割伤的经历?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有吧。但当有人建议您打破伤风针的时候,您会打吗?不少人在想,不就割个小口、扎根小刺吗?殊不知,有些伤口看似微不足道,若不谨慎处理,也会有严重后果。
别小看这些“小伤口”
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临床上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等为特征。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破伤风虽然不是传染病,但破伤风患者死亡率较高,一旦感染,平均病死率为20%~30%,重症患者高达70%,新生儿及老年人的病死率尤其高。
破伤风杆菌藏在哪里
破伤风的病原菌是破伤风杆菌,但引起临床症状的并不是菌株,而是破伤风杆菌繁殖时所产生的外毒素。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伤口的创伤面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破伤风更容易发生。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铁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或被沾染泥土、带铁锈的铁器扎伤时均应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抗毒素。
破伤风,防大于治
破伤风的治疗较为困难,因此预防极为重要。破伤风的预防主要包括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受伤后的清創处理。
主动免疫 这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针对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方法。所用的抗原是破伤风类毒素,它有抗原作用,但无毒性。我国早已将该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为3~5月龄幼儿,第1年皮下注射共3次,每次间隔4周;第2年皮下注射1次,并在1岁半至2岁再复种1次;以后每隔2年可加强注射1次,直至入学前,以保持抗体水平。对未进行过破伤风主动免疫的易受伤的职业工作者,可采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群免疫,其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性强,接种后成功率高,很少有接种后再发病者。
被动免疫 这是指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多数医院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肌肉注射,注射前需先做皮试测验。如皮试阳性者则应改为脱敏注射法分次给予,注射后可维持保护期约10天,亦可用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可维持保护期3~4周;虽仍可能有部分人发病,不过通常潜伏期长,病情亦较轻。
清创处理 本病关键在于预防及正确地处理伤口,往往可避免破伤风。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时可在伤口涂上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纱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对伤口及时彻底地清创和处理,消除无氧环境,积极的主动、被动免疫都能有效防止破伤风杆菌的感染和繁殖,断绝毒素的来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