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

2018-03-02陈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情急性

陈丽萍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发病呈隐匿状,临床诊断时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并发症,若病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持续发展下便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的护理干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分诊分析与护理,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9∶11;年龄范围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6.98±10.73)岁。观察组 30 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1∶9;年龄范围为 40-73 岁,平均年龄为(56.15±10.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分诊方法 对60例患者临床表现全面观察,并对其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梗死部位等方面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1.2.2 干预方法 (1)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病情予以心电监护、静脉溶栓、吸氧,静脉滴注适量的硝酸甘油及营养心肌药物;及时纠正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予以适量的降压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予以适量的多巴胺、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类药物。

(2)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各项基础护理;为观察组患者予以分诊分析后针对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满意度,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

1.4 效果判定标准

心理状态以(SAS、SDS)评分评价:SAS、SDS 均以自评量表评分,总分值为10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种:显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心理状态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80%/消失;有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SAS、SDS评分稍有降低、心理状态稍有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为40%-80%;无效提示患者经干预后SAS、SDS评分未降低、心理状态未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4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60例患者分诊情况

60例患者临床表现:存在气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者为37例,存在恶心、血压降低、呕吐、冒冷汗等症状者11例,存在上腹胀痛、呕吐等症状者9例,存在头晕、嗜睡、昏厥等症状者2例,存在牙痛、咽喉痛等症状者1例。心电图改变:梗死型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呈规律动态演变者41例;ST段抬高不显著,呈迟缓见梗死波形者13例;无梗死波形,呈ST-T改变者6例。梗死部位:下壁28例,下壁、正后壁15例,下壁、前臂11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2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例数(n)30对照组30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t值(干预后)P值SAS 52.80±9.33 28.64±7.26 52.91±9.27 31.43±7.53 1.0460<0.05 SDS 59.38±9.06 26.01±7.49 58.73±9.15 32.92±8.72 2.8162<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多见患者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并出现坏死的不良情况。此症发病急、进展快,患者多存在多种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便会对其生命造成威胁。临床上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或漏诊,应尽早准确诊断患者病情,予以患者对症治疗与全方位护理,确保患者病情得以全面控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所用护理方法为分诊分析后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为:患者送进医院时要对其做全身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后期护理时要注重为患者准备日常所用药物,并定时清扫病房,严格消毒,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环境;接诊时尽量简化程序,要本着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原则处理,尽早让患者接受治疗;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详细分析与评估,经患者检查结果初次评估后,再以其面部表情与身体情况做综合评估。再询问患者的疾病史及其家中具体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做评估;分诊时要以降阶梯思维进行,强调由严重疾病至一般疾病,由快速致命疾病至进展慢的疾病,注重缩短就诊流程,以期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之后再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此时强调疾病护理的重要性,患者病情稳定后则以最快速度为患者供氧,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再予以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患者情绪波动大而影响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经此方式干预后,其SAS、SDS评分显著降低,心理状态充分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分诊后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1] 郭敏.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63-1564.

[2] 董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5):699-701.

[3] 杜占红.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388-389.

[4] 栗艳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6(1):44-46.

[5] 邓应美,李玉文.优化急诊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86-188.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病情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