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在血型筛查中的应用
2018-03-02肖叙平
肖叙平
江西省泰和县人民医院 (江西 吉安 343700)
血型检测是医院以及采供血机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一些中小级的医疗机构,多采用传统手工操作的试管法,检验程序不仅繁琐而且还很容易出现人为差错。随着医疗器械以及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准化、自动化、有效性的检测设备逐渐替代了传统试管法,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有效避免了血液检测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出现[1]。笔者对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检测系统在血型筛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自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血型检测的患者共1039次例。
1.2 试剂
2%标准红细胞悬液(自配);抗-A、抗-B单克隆抗血清(郑州鸿鹄医疗器械有限公司);96孔梯形微孔反应板和96孔红细胞稀释用板(广州领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北京绿源伯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凝。
1.3 仪器
ARETHA-B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梯度V型板及其他配套材料(日本Olympus公司);Microlab Star 8CH加样系统(瑞士HAMILTOM公司);血清离心机(张家港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4 血型检测
1.4.1 血型仪反应体系参数设定:正定型:1:50倍稀释标本红细胞(25μL)+1:15倍稀释正定型标准血清(25μL);反定型:原液标本血清(12μL)+2%试剂红细胞(38μL);Rh(D)定型:1:50倍稀释标本红细胞(25μL)+1:15倍稀释抗D标准血清(25μL)。由Microlab Star 8CH加样系统加注标本及试剂,之后通过震荡摇晃混匀,静置1h,自动成像后判读结果。
1.4.2 结果判读。检测需要特殊的V型孔板其孔壁呈微小均匀的阶梯状。凝集:红细胞相互粘连,在有梯度的V型板上分布均匀,判断为阳性;未凝集:红细胞沿着有梯度的V型板滚落至孔底中央部位,堆落成一个实心圆点,判断为阴性。应用电荷耦合元件(CCD)高清数码成像判读结果,进行分析。
1.4.3 试管法血型检测。正定型:抗A/抗B血清+5%标本RBC;反定型:标本血清+5%的A细胞/B细胞;Rh(D)血型:抗D血清+5%标本,以上试剂均为50μL,离心60s(1000r/min),出现凝集判定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2.结果
2.1 筛查结果
应用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检测系统筛查1039份血液标本,一次性准确判读结果共1030份,准确率为99.13%。其中有9份错误,经人为操作修正血型后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微板脏、凝块过大或者严重脂血等;其中ABO初定型错误18例,ABO正反定型错误2例;RH(D)检出1例,经核实完全相符。
2.2 对比试验
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检测与试管法同时做1039份样本对比试验,两组准确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全自动血型检测法和试管法试验结果对比
3.讨论
血液在临床中除了测定血型之外,主要用于输血,输血是临床急危重症的有效抢救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出现的产后大出血、外伤性出血等患者,短期内有效的输血治疗是维持患者生命,争取更多治疗时间的基础。但输血也有一定的负作用,一旦发生非溶血现象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准确测定血型,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是保障安全用血的重要条件[2]。有研究报道显示,输血不良反应中由于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达10.2%~41.0%[3]。随着医疗器械以及血型鉴定的飞速发展,标准化、自动化、高效的血液检测成为主要趋势,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能够自主完成扫描、加样、分配试剂、判读结果、打印、记录等,简便快捷的同时还能够保存原始数据,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操作对结果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资源,特别适用于高强度的标本处理工作。在应用全自动血液检测系统检测血型时,其吸收、加样方式以及红细胞悬液的质量对检测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加样针的吸样深度,保证加样针能够充分吸到红细胞[4]。
本次研究中应用的全自动数字血型分析仪检测系统相较于其他配血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①能够同时开展多个项目,可以同时进行血型鉴定、Rh表型鉴定、血型正定型、交叉配血、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抗人球蛋白实验等;②可以依据实际要求来调整不同的试验组合,兼容多种类型的实验卡、样本管,支持多种浓度的细胞;③能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图片,并且便于查询、归档和医疗举证,有助于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④有着较高的灵敏度,比较微弱的抗原抗体反应也能够捕捉到;⑤在实现实验的规范化、微量化、标准化的同时,能够节省试剂、样本以及人力等医疗资源[5]。但就目前而言,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①系统发生故障后,经排除会自动进行初始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已打孔却未使用或者反应卡没有进行判读结果,都会被判定为违背反应限制标准而作废;②在进行配血时每次需要打孔数的数目为3,若样本不是3的整倍数,会浪费反应孔;③比较容易出现实验结果假阳性[6]。
综上所述,全自动的血型检测系统有助于实现血液检测的标准化、自动化、规范化,有效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医疗资源。
[1]潘海平,杨忠思,王同显.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在血型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2):190-192.
[2]胡松林,刘行超,陶丽娜,等.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在血型检测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6):136-138.
[3]何锦添,李春兰,何伟清.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4):155-156.
[4]刘淼,王霞,潘彤,等.BECKMANPK7300全自动血型检测系统可疑结果的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7-38.
[5]黄珊珊,崔颖,王林,等.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的规范应用与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4):180-181.
[6]潘海平,戴云,孙晓通.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血型检测质量控制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3):101-103.